文天祥紀念館遊後感

文天祥紀念館遊後感

  進文天祥紀念館進行參觀,進一步感受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生平事蹟。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

  

  文天祥紀念館位於吉安縣城的文山公園內,距吉安市約10公里,建於是1984年。

  文天祥紀念館為一組仿宋建築,雄跨松竹蔥鬱的山崗之上,前監昌贛公路,依形就勢,氣派非凡。進入高大精美的牌坊,跨過監安橋,登上47級石階,便是雄偉壯麗的文信國公殿。此殿為二層樓閣,紅柱黃瓦,挑角飛簷;底層中央為文天祥塑像。館舍為四合院結構,中為天井,四周長廊連結文山閣、四賢祠、竹居、狀元樓、詩碑樓等。館內陳列有文天祥生平及其遺物、手跡、著作等,還有當今名人的書畫作品。文天祥墓在吉安縣富田鄉,距吉安市約50公里,於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修建。

  1982年、1983年經政府兩次撥款修葺、立碑。

  文天祥紀念館遊後感1

  文天祥紀念館真是一個美麗的公園。一進入文天祥紀念館的大門,首先進入眼簾的是文天祥的雕像,他出生於1236年至1283。我走過臨安橋,來到正氣廣場,抬頭一看?正氣浩然?四個大字,兩旁有一副對聯0人找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我立刻走進正氣堂,正氣堂的大門兩旁畫著八副壁畫,分別是竹居苦讀、大魁天下、痛陳時弊、起兵勤王、鎮江脫險、開府南劍、過零丁洋、時窮節見。看過一展廳,引我注意的是一塊石頭,一塊石頭有什麼好奇的。可上面刻了?終南?二字。我疑惑不解及看了上面的意思原來?終南?文天祥在朝陽蓮花峰以劍刻石,?終南?是他南行的終結?。

  從一展廳走過就是二展廳,《永鎮江南》這本書放在展廳的正中央,文天祥所書旁邊軍了?不指南方不肯休,臣心一片磁針石?這幅對聯。

  花園的右邊就是三展廳,文天祥還說過這幅對聯:孤臣腔血滿,死不愧廬陵。展廳中心有個黑方塊,我走過去一看,上面寫著舌戰群酋。忽然舌戰群酋亮了,嚇我一跳,原來這和一個大電視一樣,是說文天祥被金國抓走當俘虜時的情景。

  走進四展廳,文天祥死前說過?孤臣腔血滿,死不愧廬陵?。

  繞過四個展廳就來到紀念館的後園,最引人注意的是仿古船。我站在船上,踏著木板,扶著欄杆,很自然就想起當年文天祥當天南征北戰的戰船,向右看最引人注目的金碧輝煌的.一座金廬閣聳立在半山腰上,低頭看湖水上長滿了青飄,向左看就是一片樹木,彷彿每一片樹葉上都有生命在顫動,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向後看就是田園幽居。

  文天祥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清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文天祥紀念館遊後感2

  乙未年四月初,我和堂哥相約共訪吉安。雖然我在童年曾居吉安年餘,但早年的印象己如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如今還得重新遊歷。

  我們第一站便是拜謁文天祥紀念館。館在吉安縣,離市火車站12公里,距井岡山站和井岡山機場均為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整個建築採取中軸對稱的宮殿式佈局,由南而北、漸次升高構成仿古建築群。雄跨松竹蔥鬱的山崗之上,依形就勢,氣派非凡。進入高大精美的牌坊,跨過臨安橋,登上47級石階,便是雄偉壯麗的文信國公殿。此殿為二層樓閣,紅柱黃瓦,挑角飛簷,底層中央為文天祥塑像。

  主體建築為正氣堂,坐北朝南,紅牆黃瓦,氣勢恢宏。周圍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碧水盪漾,步移景換,文天祥生平展覽區由正氣堂、西廂、西廡、詩屏、東廡、東廂相互銜接,形成一個四合院。正氣堂為序廳,有文天祥塑像,高6.4米,莊嚴威武。四壁嵌8幅大型壁畫,描繪文天祥生平佳績。序廳設有一全館整體模型盤,指導遊人參觀瞻仰。4個展廳,分東西廳,西廂房為書畫珍藏廳及文天祥生平事蹟展覽廳,四周亭廓環抱,館內有中心花園。

  全館分五個展廳、六個部分,透過文物、文獻、圖片、繪畫、雕塑、碑刻、蠟像等實景佈置,藝術地展示了文天祥光輝的人生里程。

  文天祥(1236--1283),小名雲孫,字天祥;後以字為名,改字履善;後又改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寶祐四年(1256)狀元。宋度宗鹹淳九年(1273年),任湖南提點刑獄,次年調任知贛州,得元軍渡江的訊息,立刻組織萬人起兵勤王。德祐二年(1276)正月,謝太后向元軍投遞降表,文天祥被派往元營談判,被扣留,押解北上,後設法逃脫,再組織民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收復興國等縣,包圍贛州,軍勢頗盛。不過,文天祥組織起來的民兵,戰鬥力不強,很快就被元軍擊潰,文天祥的妻子也被元軍俘擄。

  他只好收拾殘兵奔循州,駐南嶺。後在廣東的潮州、惠州繼續抗元。祥興元年(1278),宋廷封文天祥為少保、信國公。十二月,元軍從海陸大舉進攻,文天祥撤出潮陽,轉移海豐。因叛徒的出賣,他在五坡嶺再次被元軍俘擄。他被押北上,於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初一抵達大都(今北京)。前宋丞相留夢炎向他勸降,被其拒絕。他身在獄中,但詩句墨跡傳遍京城,被視同珍寶。又在獄中寫下千古傳頌的《正氣歌》,歷數各代不畏強權、不怕犧牲的人物,以明自己準備隨時為國捐軀的決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在柴市就義,年四十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