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英雄事蹟簡介

文天祥的英雄事蹟簡介

  引導語:文天祥是文學家、民族英雄,一表人材,體貌豐偉,下文就是他的英雄事蹟簡介資料,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1236年(理宗端平三年)出生於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文天祥出生的前兩年,蒙古汗國滅金後鋒芒轉向南京,發動了長達40年的戰爭。複雜動亂的社會,使文天祥從小就有了救國的抱負。一次他在縣裡一處祠廟中見到廬陵名人歐陽修、楊邦父、胡銓的遺像,聽說他們的事蹟,非常仰慕地說:“我將來的名字若不與他們並列,就不是大丈夫”。

  文天祥一表人材,體貌豐偉,美誓如玉,秀眉長目,炯炯有神。他聰穎好學,才華橫溢,20歲中進士,對策集英殿。針對理宗在位日久,朝政逐漸懈急,以“法天不息”為對,長達萬餘言,希望朝廷自強不息,富民強國。理宗聞後,親自選他為第一名,考官王應麟奏說:“是卷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

  1259年(開慶元年),蒙古軍進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甚為恐懼,勸理宗遷都,朝廷上下沒有人敢反對。當時文天祥是寧海節度判官,知道此事後,上書皇帝,堅決反對這種逃跑主義的主張,請斬董宋臣,以安人心,一致抗元,並提出禦敵之策。但董宋臣是理宗寵信的人,理宗對文天祥的奏疏置於一旁不理。

  在政治腐敗的南宋朝廷中,文天祥是一位不畏權貴、剛正不阿、清正廉潔的官吏。當時賈似道位居相位,權高勢重,連皇帝都懼他三分。他陷害忠良,欺騙皇帝,並託病辭官,要挾度宗,度宗哭哭啼啼,要文天樣起草挽留賈似道的文誥。文天祥秉筆直書,沒有阿庚奉承賈似道的話,反而義正辭嚴地譴責他的過失。賈大為惱火,指使心腹彈劾文天祥。1275年恭帝德佑元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後繼續進攻南宋,逼近京城臨安,恭帝下詔要各地起兵“勤王”。

  在贛州(今江西贛縣)任知州的文天樣召募義兵3萬多人,並拿出全部家產充作軍費。他的朋友憂慮地勸阻說:“如今元兵三路大軍進攻,其勢洶洶,你以萬名烏合之眾抗擊,與趕著群羊去同猛虎拼鬥有什麼不同?”文天祥回答道:“我也知道是這樣,但今國家有難,竟然無人奮起解救,我最痛恨這樣的事。所以我自不量力,願以身殉國,激起天下忠臣義士抗元救國。義勝者謀立,人眾者功濟。這樣國家還是可以保全的”。文天祥率領這支部隊開赴前線,保衛臨安,並上書皇帝提出建立四鎮以分散敵兵,解除臨安之危的主張。可是腐朽的南宋王朝在投降主義者把持下,對文天祥四鎮起兵的方略置之不理,反而對他的抗元鬥爭進行限制和打擊。

  1276年元軍兵臨臨安,宋廷亂成一團,宰相陳宜中出逃。文天祥出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中談判。文天祥痛斥元軍元帥伯顏無理進犯,要他們先撤兵後議和,伯顏扣留了文天樣,想迫使其投降。在這同時,南宋王朝把持朝政的謝太后已遺散“勤王”軍,委派使臣正式請降。伯顏見文天祥毫無投降之意,強行將他解往元京大都(今北京),與請降使臣一起北上。

  途中文天祥機智脫險,歷盡艱辛,輾轉福州,與張世傑、陸秀夫等一道繼續堅持抗元。1277年率兵進人江西,江西各地紛紛響應。文天祥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援,進人會昌,在雩都大敗元軍,進而攻下興國,收復贛州、吉州等州縣多處。一時之間頗有復興之勢。但終因寡不敵眾,連遭失敗,只得退兵廣東。1278年在五嶺坡(今廣東海豐北)兵敗被俘。

  元將張弘範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他嚴辭拒絕說:“吾不能捍父母,乃數人叛父母,可乎?”在元兵押他由海道至崖山,經過珠江口外零丁洋時,文天祥想起江河破碎,抗戰的失利和飄搖的身世,觸景生情,百感交集,揮筆寫下了《過零丁洋》以明志,最後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已成為千百餘年來激勵人們為正義而獻身的名言。1279年春,文天祥目睹了南宋最後一個小朝廷的滅亡。

  元軍在海戰中大敗宋軍,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趙禺跳海而死。張世傑兵敗突圍遇颱風落海犧牲,文天樣被囚在敵船上,看到亡國慘狀,向南痛哭,精神上倍受折磨,卻又欲死不能。崖山被元軍攻破後,元軍大宴眾兵將,張弘範又對文天祥說:“現在宋朝已亡,你的忠孝也盡了,你若能改變主意為朝廷效勞,仍然可作宰相。”文天祥悲憤而泣,說:“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張弘範無奈,只得遣兵將把他送往大都發落。

  元朝統治者費盡心機,軟硬兼施,企圖收買他,勸降的接踵而來。第一個是降元的南宋左丞相留夢炎,他企圖用現身說法來勸降,被嚴厲痛斥。第二個是八歲的灜國公趙顯(即宋恭帝,降元后被削去帝號,封為滾國公)。趙顯不懂勸降,元朝只想利用舊的君臣關係來降服文天祥。文天祥見趙顯到來,跪於地,痛哭流涕地說:“聖駕請回。”趙顯見狀,無話可說,只好怏怏而去。後來,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召見文天祥,在大殿上文天祥正氣凜然,請求速死。忽必烈許以宰相或樞密使的高官,都被文天祥拒絕,他的最後回答是:願意一死報國。

  文天祥歷經種種嚴酷考驗,終不變節,寫下了許多詩篇表達他至死不渝的民族氣節和抗元到底的堅強決心,就連元朝人也為之“相顧動色,稱為丈夫。"1283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文天祥以死報國,臨刑時神色自若,毫無畏懼,向南跪拜從容就義,年僅47歲。就義之際他在衣帶上留下《絕筆自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不僅是南宋末年傑出的政治家、民族英雄,而且是名垂千古的愛國文學家。他的詩、詞、文章都寫得很好,沉鬱悲壯,直抒胸懷,在我國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他的詩詞是赤誠報國的強者之歌,既有巨大的政治鼓勵性,又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他於所遭險難及平生戰友事蹟,都作有詩歌,題名《指南京》,被譽為詩史。在大都獄中所作《正氣歌》尤為世所傳誦。文天祥被囚禁的地方,是一間很小的土屋,潮溼陰暗,惡氣燻人。他把那裡的惡穢之氣總括為水氣、土氣、日氣、火氣、水氣、穢氣七種。

  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很少有不得病的,但是文天祥卻頑強地活下來,直到被害為止。他自己說,他之所以能戰勝這些惡氣,是因為他有一種“浩然之氣,”也就是“正氣”。他說“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敵七,吾何患焉?”有了這種正氣,就可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抗擊一切邪惡的侵襲。這也就是《正氣歌》的主題思想。詩中從“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到“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集中強烈地表現出作者浩然的正氣和堅貞的節操,突出了全篇主題,展現出詩人光輝的思想和高尚的`胸懷,展示了他崇高的精神面貌,把愛國主義精神發揮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對後世的志士仁人有巨大的影響。

  文天祥不僅寫詩抒發胸臆,而且還採用宋代最流行的詞來表達自己的豪情壯志。他在被押送大都的途中與同鄉好友鄧光薦“共患難者數月”,一路上時相唱和,寫下了赤心報國的強者之歌《醉江月》,慷慨激昂,蒼涼悲壯。不僅表現了他“鏡裡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的英雄氣概,而且抒發了極為可貴的樂觀主義豪情:“江流如此,方還有英傑”。

  文天祥用自己的言行實踐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他那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民族氣節一直受到人們的普遍尊敬,成為我國曆史上高風亮節的楷模。這種氣節在《正氣歌》中稱之為正氣,儘管這種正氣留有封建時代的印記,既反映了歷史的光彩,也顯現了歷史的陰影,然而它卻是中華民族氣節的一個組成部分。文天樣的浩然正氣是永存的,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

  文天祥的英雄事蹟故事

  祥興元年(1278年)八月,剛剛即位不久的衛王趙禺封垂相文天祥為信國公,他想入朝息衛天子,未被批准,要他在外地抗擊元兵。元兵在俘虜了宋恭帝、謝太后之後,大舉南下,掃蕩南宋的殘餘勢力,一直打到廣州。這年年底,文天祥屯兵潮陽(今屬廣東),會合鄒諷、劉子俊等將領討伐劇盜陳鼓、劉興。

  結果劉興被擊斃,陳鼓勾結元軍進攻潮陽,而文天祥已移軍海豐(今屬廣東),元軍統帥張弘範派他的弟弟張弘正率兵追趕。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埋鍋造飯,元兵突然而至,不及迎戰,遂被元軍俘虜。他吞腦子(一種毒藥)自殺,沒有成功。

  鄒諷自姻斃命,劉子俊自稱是文天祥,希望文天祥能得機會逃走,不巧和文天祥相遇,二人各爭真偽。元兵最後得知劉子俊是冒名頂替,便把他殺死,把文天祥押往潮陽去見張弘範。文天祥見了張弘範,昂然不拜,張弘範釋其縛,以客禮待之。文天祥請求一死,張弘範不許,把他禁錮舟中。

  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張弘範率兵乘舟追宋帝趙最於壓山(今廣東新會南),與張世傑率領的宋兵展開激戰。張世傑有外甥在元軍中,張弘範三次派他招降張世傑,張世傑不理,張弘範又命文天祥寫信招降,文天祥說:“我不能捍衛父母,卻教人叛父母,可以嗎?”張弘範仍固執地要求文天祥寫信,文天祥便寫了一首詩《過零丁洋》給他,其中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句子,張弘範一笑置之。

  二月間,壓山失守,張世傑墮水溺死,陸秀夫抱著趙禺蹈海,宋朝的殘餘勢力也已蕩然不存。張弘範大擺宴席慶功,對文天祥說:“你國己亡,垂相忠孝已經盡了,能傾心事我朝,當不失為宰相。”文天祥法然出涕說:“國亡不能救,當臣子的死有餘罪,豈能為逃性命而作貳臣!”張弘範知他是條錚錚漢子,也不難為他,派人把他押送燕京(北京市)。途經吉州(江西吉水)時,文天祥憤而絕食,八天不死,又重新進食。

  十月間,文天祥被押至燕京,被安排在釋館,坐以待旦。蒙古人見他不肯屈服,把他移往兵馬司,派兵看守。元丞相李羅在樞密院召見他,文天祥長揖不跪。蒙古人強迫他跪,他說:“南方人的禮節是作揖,北方人的禮節是下跪,我是南方人,行南方的禮節,為何要跪?”

  李羅命左右拉他下跪,有的按頭,有的按背。文天祥不屈,昂首說道:“天下事有興有廢,自古帝王將相滅亡誅戮,哪代沒有?天祥只因忠於宋室,才有今日,願求早死。”學羅說:“你說有興有廢,請問從盤古至今,有幾帝幾王?”天祥說:“一部十七史從何說起?我今天不是參加博學宏詞科、神童科考試,哪有工夫細談?"

  李羅說:“你不肯說興廢事,請問自古以來有把土地、宗廟給人而自己逃走的嗎?”文天祥說:“把國家拱手送人,是賣國之臣。賣國者因有利可圖,必然不去,去者定非賣國之人。我前辭宰相不受,奉使出使你朝,遭到拘押。不久有賊臣獻國投降,國亡當死,我之所以不死,是因為度宗有兩個兒子在浙東,我有老母在廣東。”

  李羅說:“放棄德佑皇帝的嗣君而立趙是、趙二王,這算忠嗎?"文天祥說:“當此之時,社櫻為重,君為輕,我別立新君,是為宗廟、社櫻著想。好比歷史上跟隨晉懷帝司馬熾、晉憨帝司馬鄴向北去的不是忠臣,跟隨晉元帝司馬睿到南方去的才是忠臣。跟隨徽宗、欽宗到北方者不是忠臣,跟隨高宗南遷者才是忠臣。”李羅語塞。

  停了片刻又說:“晉元帝、宋高宗都有所受命,算得名正言順,而二王之立沒有名分,應是篡位。”文天祥降,國亡當死,我之所以不死,是因為度宗有兩個兒子在浙東,我有老母在廣東。”字羅說:“放棄德佑皇帝的嗣君而立趙是、趙二王,這算忠嗎?"文天祥說:“當此之時,社櫻為重,君為輕,我別立新君,是為宗廟、社稷著想。好比歷史上跟隨晉懷帝司馬熾、晉憨帝司馬鄴向北去的不是忠臣,跟隨晉元帝司馬睿到南方去的才是忠臣。跟隨徽宗、欽宗到北方者不是忠臣,跟隨高宗南遷者才是忠臣。”李羅語塞。

  停了片刻又說:“晉元帝、宋高宗都有所受命,算得名正言順,而二王之立沒有名分,應是篡位。”文天祥反駁道:“景炎帝趙呈是度宗長子,德拓帝趙氟親兄,不能說不正。他登極於德佑帝去位之後,不能說是篡。陳垂相宜中奉太皇太后之命擁立二王,不能說是無所受命。”李羅等無話可說,仍說二王沒有天授之命。

  文天祥說:“皇天贊成,眾望所歸,雖無傳授之命,推戴擁立,有何不可?”學羅大怒道:“你擁立二王,建立了什麼功勞?”文天祥道:“立君以存宗廟社翟,君存一日我盡一日臣子之責,要什麼功勞!”學羅不屑他說:“既知立二王建不了什麼功勞,為何還要擁立?”文天祥道:“父母有病,雖明知不能治癒,也沒有不下藥之理,那是盡人子之心,不能治癒,那是天命!天樣至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說!”李羅欲殺死天祥,元世祖忽必烈沒有同意。

  時間一晃就是三年,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朝多次派人勸說,文天祥仍不為所動。這年年底,中山(河北定縣)有人自稱宋朝天子,擁眾千人,聲言劫取文叢相。京城也有個名叫薛保住的人上匿名書說:“定於某日燒蓑城葦,率兩翼兵為亂,垂相不必優慮。”元世祖恐有騷亂,撤掉蓑城葦,把宋朝宗室遷往上都(內蒙正藍旗)。

  又把文天祥召來說:“把你事宋的忠心用來事我,當封你為垂相。”文天祥說:“天祥為宋朝宰相,豈能事二姓?願賜之一死!”元世祖不忍,沒有答應。他身邊的人再三摔掇,元世祖便下詔殺文天祥於柴市,但過了一會兒又後悔了,派人制止,已來不及了。

  來揭秘吧據悉文天祥被押至柴市,觀者萬人。臨刑前,文天祥態度從容,問市人哪個方向是南面,有人指出後,他向南再拜說:“我的事辦完了。”引頸受戮,顏色不變,享年四十七歲。他的衣帶中有一篇贊(文體的一種,多用韻文寫成),上面寫道:“孔日成仁,孟日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就義這天,大風揚塵,天空陰霆。元世祖在宮中嘆息說:“好男子,不為我用,殺掉太可惜了。”文天祥之妻歐陽氏說:“我丈夫不負國家,我豈能負丈夫!”遂自刎而死。文天祥的兩個兒子也自殺身亡。文天祥不愧為民族英雄,他的高風亮節,至今仍激勵著人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