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碧血丹心

文天祥:碧血丹心

  引導語:碧血丹心的內容出自《宋史·文天祥傳》,下面就是小編收集的相關知識,我們一起閱讀學習吧。

  

  原文

  天祥方飯五坡嶺,弘範奄至,眾不及戰,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之,一時官屬、士卒死者甚眾,天祥見弘範與潮陽,不拜,踴躍前就戮。弘範驅之前,與俱至厓山,使之書招張士傑。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反教人叛父母乎?”索之固,乃書《過零丁洋》一詩與之。其末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處

  《宋史·文天祥傳》

  譯文

  天祥剛在五坡嶺吃飯,張弘範的軍隊忽然來到,軍隊來不及應戰,天祥倉皇向外跑,張弘範部下千戶王惟義跑上前來把他捉住了。一時間官吏、士兵被殺死的很多。天祥在潮陽見到張弘範,不肯下拜,憤怒地跳著要張弘範殺掉他。張弘範押著他走在前面,與他一起到厓山前,叫他寫信招降張世傑,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皇上,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皇上嗎?”逼他寫招降書逼得很緊,他就寫了《過零丁洋》一詩給張弘範。詩的尾聯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史·文天祥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文天祥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帝親拔為第一。德祐初,詔天下勤王。天祥發郡中豪傑,有眾萬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餘年,一旦有急,徵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於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盡以家貲為軍費。明年正月,除知臨安府,尋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鎮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轉至高郵,泛海至溫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趨南嶺。天祥方飯五坡嶺,張弘範兵突至,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之。至潮陽,見弘範,左右命之拜,不拜,弘範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傑。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崖山破,弘範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曰:“汝何願?”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願賜之一死足矣。”然猶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天祥臨刑殊從容。南鄉拜而死,年四十七。 (節選自《宋史·文天祥傳》,有改動。)

  譯文:

  文天祥二十歲中進士,在集英殿對答皇上的策問,被皇上親自選拔為第一。德祐元年,皇上下詔號召天下幫助朝廷抗敵,文天祥召集郡中豪傑,有萬餘人。他的好友勸阻他,文天祥說:“既然國家撫養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國家遇到緊急情況,向天下徵集兵員,竟然沒有一人一馬響應入關,我對此非常遺憾,所以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動來對眾宣示,期望天下有一聽到訊息就立刻行動的忠臣義士。”於是傾盡家財為軍費。第二年正月授任臨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樞密使,朝廷派他到元營請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顏在皋亭山談判時據理力爭。元丞相伯顏氣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隨元軍向北到了鎮江。後來趁夜色逃到真州,輾轉到了高郵,渡海到了溫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嶺。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吃飯,張弘範的軍隊突然抵達,文天祥倉皇出逃,千戶王惟義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陽,帶去見張弘範,張弘範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張弘範用對待客人的禮節接待他,帶他一起到崖山,讓他寫信去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護衛皇上,還教別人背叛皇上,能這樣做嗎?”張弘範堅持索要勸降信,文天祥就將他過零丁洋時所寫的詩寫出來交給張弘範。崖山被攻破之後,張弘範派人護送文天祥去京師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服,於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對他說:“你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回答說:“文天祥受大宋恩澤,擔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願賜死就滿足了。”可是元世祖還是不忍心殺文天祥,就讓他退下了。有人進言,竭力贊成依從文天祥的`請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臨刑時特別從容。向南方行了拜禮後死去,死的時候年僅四十七歲。

  文天祥的英雄事蹟

  文天祥與張世傑、陸秀夫三人是宋末的傑出人物,其中以文天祥知名度最高,在宋元風雲之際,文天祥的英雄事蹟鼓舞了很多人,其品格與精神流傳至今仍然可貴。

  文天祥與南宋寶佑年間考取狀元,和一般人印象中的“文弱書生”不同,文天祥在幼時即崇拜忠義之人,曾放出不得到忠義的諡號就枉為男子漢的豪言。文天祥做官之後,不願與賈似道、董宋臣等人同流合汙,因此受到排擠。不過,文天祥並未心灰意冷,在國家用人之際,他又回到了朝中。

  當時的南宋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北方的元朝大軍正向江南步步逼近。文天祥率領義軍轉戰東南,攻守之間異常艱辛。公元1276年,南宋的謝太后帶著小皇帝投降元朝,文天祥被任命為右丞相,代表宋朝出使元營,不料被元朝丞相伯顏扣留。文天祥與近侍杜滸等十多人連夜奔走,才僥倖逃出,繼續組織抗元鬥爭。不久,文天祥被叛徒出賣,落入元朝大將張弘範之手。

  文天祥不願做俘虜,在北押解去見張弘範的路上吞了龍腦自殺,但沒有成功。文天祥見到張弘範,不願給敵將行禮。張弘範就讓他寫信給另一位南宋大臣張世傑,勸其歸順。文天祥雖知張世傑不會投降,但也不願寫信,只作詩一首交差,這便是著名的《過零丁洋》。詩的最後兩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詩充分表現出了文天祥捨身取義的決心,張弘範見勸降無望,將文天祥押解至元朝的大都。文天祥在大都三年,於元朝的威逼利誘無動於衷,最後被害於菜市口。

  文天祥乃一介文人,但力主抗敵,多次身犯險境而志不改,正是“威武不能屈”的典範,連元人編修的《宋史》也贊曰:誰說科舉不能出偉丈夫呢?

  文天祥的精神

  在中國歷史上,每當國家處於危難之際,總有一些志士挺身而出,他們為國盡忠,為民請命,所以能名垂史冊。宋元之際,風起雲湧,以文天祥為代表的仁人義士給後人上了一堂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就是文天祥精神的真實寫照。

  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元將張弘範抓住,文天祥不願投降,吞龍腦自殺卻沒有成功。張弘範強迫文天祥寫信給另一位抗元名臣張世傑勸降,文天祥被逼無奈,說道:“我自己不能保全父母,怎麼有臉教別人背叛父母呢?”張弘範不肯罷休,再三逼迫,文天祥作詩一首給他。張弘範讀到詩的最後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擔心照汗青”時,被文天祥視死如歸的氣概所感動,於是不再勸降。第二年,張弘範率領元軍與宋軍在水上交戰,強迫文天祥觀戰。文天祥在船上觀看宋元兩軍交戰,文天祥看著南宋的軍隊步步潰敗,心知國家滅亡已成定局,心中的苦悶勝過死去。

  張弘範知道文天祥不會輕易投降,就將文天祥交給元朝皇帝處置。在去燕京的路上,文天祥絕世八天,沒有死,於是進食。元朝政府多次勸降,文天祥都大義凜然地拒絕了,元朝政府擔心文天祥的存在會影響江南民心,於是決定將其殺害。在刑場,文天祥面不改色,拒絕了元朝皇帝給他的最後一次求生的機會,只說了一句“我的使命完成了”,便凜然赴死。文天祥死後幾十年,朱明代元,人們在文天祥被害的地方建立祠堂,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英雄。

  文天祥紀念館

  文天祥,江西廬陵人士,曾考取南宋狀元,當官當到了宰相的位置,爵位封到了“國公”。文天祥雖然是文人出身,但是天生一副傲骨,被蒙古兵抓捕之後,寧死不降。文天祥的凜然正氣不僅受到南宋百姓的欽佩,連元世祖忽必烈也很欣賞,但文天祥並不為所動,拒絕了元世祖的高官厚祿。

  元世祖覺得文天祥這樣的人不死,恐怕會影響江南的民心,於是下令處死文天祥。文天祥雖然已經死了幾百年,但是他的精神卻流傳了下來,後人設文天祥紀念館等場所,用來緬懷這位氣節崇高的先人。紀念館位於吉安城東,始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於1992年正式對外開放。該館佔地面積百餘畝,主體為一座仿宋建築,依山勢而建,氣派雄渾,周圍松柏聳翠,四季常青。內設展覽館,通過歷史文物、雕塑、文獻、影象等形式分組簡介文天祥的生平和事蹟。

  位於高郵的文天祥廣場也是著名的文天祥紀念場所之一。文天祥與高郵的情緣始於南宋德祐二年,當時文天祥和蒙古議和被扣,後脫身至高郵,作《高郵懷舊》等詩,廣場因此而建。

  方飯亭乃文天祥被捕之處,後人在此建亭以表紀念。亭高9米,內建小亭安置一塊石碑,刻有文天祥畫像。除上述之外,在北京、江心、深圳以及南通等地均建有文天祥祠,足見文公雖死,精神永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