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韋應物
唐才子傳韋應物
唐才子傳, 唐五代詩人簡要評傳彙集。撰者元代辛文房,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唐才子傳韋應物的內容,僅供參考!
唐才子傳韋應物
應物,京兆人也。尚俠,初以三衛郎事玄宗。及崩,始悔,折節讀書。為性高潔,鮮食寡慾,所居必焚香掃地而坐,冥心象外。天寶時,扈従遊幸。永泰中,任洛陽丞,遷京兆府功曹。大曆十四年,自鄠縣令制除櫟陽令,以疾辭歸,寓善福寺精舍。建中二年,由前資除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居傾之,改江州刺史。追赴闕,改左司郎中。或媢其進,媒孽之。貞元初,又出為蘇州刺史。大和中,以太僕少卿兼御史中丞,為諸道鹽鐵轉運、江淮留後。罷居永定,齋心屏除人事。初,公豪縱不羈,晚歲逢楊開府,贈詩言事曰:“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蒱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驪山風雪夜,長楊羽豬時。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痴。武皇昇仙去,憔悴被人欺。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兩府始收跡,南宮謬見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撫惸嫠。忽逢楊開府,論舊涕俱垂。坐客何由識,唯有故人知。”足見古人真率之妙也。論雲:“詩律自沈、宋之下,日益靡嫚,鎪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韻婉諧,屬對藻密,而閒雅平淡之氣不存矣。獨應物馳驟建安以還,各有風韻,自成一家之體,清深雅麗,雖詩人之盛,亦罕其倫,甚為時論所右。而風情不能自已,如贈米嘉榮、杜韋娘等作,皆杯酒之間,見少年故態,無足怪矣。有集十卷,今傳於世。
韋應物墓誌
韋應物是我國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首膾炙人口的《滁州西澗》廣為流傳。
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後人每以王(王維)孟(孟浩然)韋柳(柳宗元)並稱。宋代的不少文人常把韋應物與陶淵明、白居易、柳宗元相比,蘇東坡甚至講“樂天長短三千首,卻愛韋郎五字詩”。
這樣一位大詩人,有關他的生平記載卻非常少。去年8月,西安碑林博物館副研究員馬驥在友人處見到四張唐代韋氏家族墓誌拓片,分別是:韋應物墓誌、夫人元蘋墓誌、子韋慶覆墓志及慶復夫人裴棣墓誌。這四張約45釐米見方的墓誌出自長安區韋曲東北塬上,於去年年底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博物館館長趙力光說,這批墓誌對於瞭解韋應物的家世、生平,研究韋詩的藝術風格以及中晚唐科舉制度、士族婚姻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資訊。專家稱這批墓誌被稱為百年來唐代石刻文獻最重要的收穫之一。為此,該館舉辦了“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家族墓誌特展”。
詩人“身世”
西安碑林博物館副研究員馬驥介紹,京兆杜陵韋氏是唐代關中的世家大族,有關韋氏先祖世系的材料比較豐富。據《新唐書》記載,韋應物的父親只有他這一個兒子,但新發現的韋應物墓誌則顯示,韋應物還有兩個兄長。
新出土墓誌還帶來了另一個疑問。史料記載韋應物有兩個兒子。但據韋夫人元蘋墓誌記載,其後代是“一男兩女”。韋應物到底有幾個兒子呢?馬驥表示,從墓誌志文可知,韋妻死於776年,韋應物是791年安葬,中間有15年的時間,可能在此期間韋應物有再婚或納妾的可能。
新發現的墓誌記載,韋應物“歷官一十三政,三領大藩。”
韋應物詩歌“原於曹劉”
馬驥指出,給韋應物撰寫志文的丘丹也是當時一位詩人,兩人私交頗深。丘丹在志文中對韋應物作品的記敘和評價為:“所著詩詞、議論、銘頌、記序,凡六百餘篇行於當時。”“公詩原於曹劉,參於鮑謝,加以變態,意凌丹霄,忽造佳境,別開戶牖。”“曹劉”是指三國時期的曹植和劉楨,二人皆為建安作家中成就最高者。“鮑謝”是指南朝劉宋時期的代表詩人鮑照和謝靈運,二人名列“元嘉三大家”,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盛名。
馬驥介紹,現在人們所能看到的《全唐詩》共收韋詩568首(含補遺四首),另《全唐文》僅收韋應物撰《冰賦》一篇。丘丹對韋詩的評價更加難能可貴。
妻子墓誌裡 首現詩人手跡
據介紹,韋夫人元蘋的墓誌是韋應物親自撰文並書寫的。這不但增加了一篇難得的唐代文獻,而且也讓後人第一次看到了韋應物的手書。
據墓誌志文顯示,元蘋祖上是南朝十六國時期的鮮卑貴族。元蘋16歲時嫁給韋應物,去世時僅36歲。志文記載,她病逝在韋應物的官舍,舉行葬禮時是在長安城含光門外太平坊臨時租借的房子,這也顯示出韋應物當時的家境比較清貧。
這篇志文用大段篇幅來表達對夫人懷念之情,其中一些詞句感人至深:“每望昏入門,寒席無主,手澤衣膩,尚識平生,香奩粉囊,猶置故處,器用百物,不忍複視。”由此使人聯想到《韋集》卷六中有《傷逝》、《送終》等悼亡詩十幾首,感情誠摯感人,某些詩句和志文有相似之處。
志文顯示,韋應物去世時,他的兒子韋慶復才15歲。韋慶復此後刻苦攻讀入仕,相繼做過監察御史裡行、河東節度判官等官職,809年7月病逝於當時的渭南縣靈巖寺。韋慶復夫人裴棣也是一位知書達理的才女。
韋應物哪個朝代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韋待價曾孫,出身京兆韋氏逍遙公房。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他的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生平成就
韋應物是京兆萬年人。韋氏家族主支自西漢時已遷入關中,定居京兆,自漢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為關中望姓之首。不但貴宦輩出,文學方面亦人才迭見。《舊唐書》論及韋氏家族說:“議者雲自唐以來,氏族之盛,無逾於韋氏。其孝友詞學,承慶、嗣立力量;明於音律,則萬里為最;達於禮儀,則叔夏為最;史才博識,以述為最。”這些韋姓人物,還只說到中、盛唐以前。中唐前期的韋應物,則可以說是韋氏家族中作為詩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韋應物15歲起以三衛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遊幸。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里,鄉人苦之。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少食寡慾,常“焚香掃地而坐”。代宗廣德至德宗貞元間,先後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蘇州刺史。貞元七年退職。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
從肅宗廣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貞元七年 (791年),將近三十年間,韋應物大部分時間在作地方官吏,其中有短期在長安故園閒居,或在長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韋應物勤於吏職,簡政愛民,並時時反躬自責,為自己沒有盡到貢任而空費俸祿自愧。"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這是韋應物晚年任蘇州刺史時寫給朋友的.詩中一聯。一派仁者憂時愛民心腸,感動著後世讀者。沈德潛評論說: “是不負心語。”"不負心語"就是有良心的話。
蘇州刺史屆滿之後,韋應物沒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貧如洗,居然無川資回京候選 (等待朝廷另派他職),寄居於蘇州無定寺,不久就客死他鄉。其享年約在五十五六。
韋應物是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後人每以王孟韋柳並稱。其山水詩景緻優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壯闊,則顯示韋詩雄豪的一面。其田園詩實質漸為反映民間疾苦的政治詩。代表作有《觀田家》。此外,他還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憤之作。部分詩篇思想消極,孤寂低沉。韋詩各體俱長,七言歌行音調流美,“才麗之外,頗近興諷”(白居易《與元九書》)。五律一氣流轉 ,情文相生,耐人尋味。五、七絕清韻秀朗,《滁州西澗》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句,寫景如畫,為後世稱許。韋詩以五古成就最高,風格沖淡閒遠,語言簡潔樸素,有“五言長城”之稱。但亦有穠麗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學陶淵明為主,但在山水寫景等方面,受謝靈運、謝朓的影響。此外,他偶亦作小詞。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韋應物故事介紹
唐代天寶年間,唐玄宗李隆基,迷戀楊貴妃“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從此君王不早朝”,沉溺於聲色,縱情歡樂。在驪山腳下的華清池,他們洗溫泉,開盛宴,奏春樂。每逢御駕出遊之日,在長安通往驪山的大道上,圍觀者總是水洩不通。皇家的大隊人馬,聲勢浩蕩,綿延數里。其中有一支儀仗隊,格外引人注目。這支衛隊就是由親衛、勛衛、翊衛三府人員組成。成員都是十五、六歲的翩翩少年,齊齊地一樣高,身材英俊,儀態風流。由於身份職業不同凡響,個個驕氣十足,不可一世。人們稱這些少年為“三衛郎”。在華清池,他們主要擔當警戒、保衛的重任。其中的一員,就是後來“一詩感江神”的韋應物!
韋應物,於紀元737年,正是開元盛世二十五年,生於長安一個破落的官宦人家。他因為長得風采出眾,得以選進皇家儀仗隊。雖然年紀不算太小,但卻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大文盲。正所謂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只知貪玩酗酒,騎射快活。
“三衛郎”都是出自官宦人家,經過嚴格“政審”選拔出來的。韋應物在後來《逢楊開府》一詩中,追憶那段生活,真是恃寵無忌,到處橫行,無法無天。詩人說:“我少年時候做過皇帝的侍衛隊員,本來我是個無賴,不學無術,憑著皇帝對我家老子的寵信和恩澤,才得以選上。在所住的街道里,我是個橫行無忌的兒郎,家裡經常藏匿著一夥亡命之徒。早晨,到賭場上去消磨時光;晚上,又去搶劫東邊鄰家的美女。衙門裡的差役不敢來逮捕我,因為我站在皇宮裡的白玉石臺階上。”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倉皇逃往西蜀。韋應物從此脫離三衛府,改弦易轍,開始發奮讀書。二十七歲左右,進入仕途,先後在洛陽、高陵、戶縣、櫟陽等地任職;在長安做過比部員外郎、左司郎中;還出任過滁州(今安徽省滁州)、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和蘇州(今江蘇省蘇州市)刺史。後世因此時而稱他韋左司、韋江州,時而稱他韋蘇州。
在三十餘年的仕途上,他關心民眾疾苦、國家危難,力所能及地為民眾施德政,同時勤奮刻苦地進行詩歌創作,終於在政聲和詩名兩方面,聲名大振。
接觸過少年時代的韋應物的人,怎麼也沒想到,當年那個潑皮無賴、紈絝子弟,竟然出落成一位努力實踐仁愛德政的地方清官,一位以“高雅閒淡”聞名於世的著名詩人。
在後人眼裡,韋應物是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同樣一流的詩人。他的山水絕佳之作,首推《滁州西澗》。這首詩寫於紀元781年唐德宗李適建中二年,他出任滁州刺史為官期間。
正是這首詩,後來竟然感動了江神。
到了宋代,有位老翁王榮,要過觀江,不料連連大風,颳了七天七夜。王榮沒法過江。江邊的父老鄉親就說:“員外!您寶囊中一定有甚麼稀世珍寶。這條江的江神極顯靈。您應當把寶物獻給江神。”
王榮覺得自己實在沒有甚麼寶物。唯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條黃麈尾,就拿出來獻給了江神。可是,江風還是不停地吹。現在只剩下一方端硯,能值一點錢,王榮又把端硯獻給江神。江風反而颳得更厲害了。王榮又把玄色虎帳獻給江神。統統都不靈驗!
王榮晚上躺在床上,左思右想,無法過江。忽然想起一件事,他在心裡說:“現在只有黃庭堅草書的一把扇子,上面寫著韋應物的詩句:‘獨憐幽草澗邊生’那一首”。想到這裡,王榮立刻從包袱裡拿出這把扇子仔細端詳,恍惚之際,左看右看,不認識(王榮老人,文化不高,字又寫的是草寫,所以不認識),說:“我都不認得這玩藝兒,難道江神喜愛它嗎?”於是,便把寫有韋應物詩句的這把扇子,拿到江邊,獻給了江神,江風突然停止了。
只見香火不動,天水相照,就像兩面鏡子一樣平靜,交相輝映。只有南邊吹拂來一陣徐徐順風。王榮大喜,立即開船,不一會兒就過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