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讀後感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讀後感

  讀罷此文,方知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汪先生家裡面這種父子關係的狀態,真是讓我開眼。

  印象中,中國式的父子母子父女母女關係,總是嚴厲的、緊張的、壓抑的,三居室裡面時常回蕩著怒氣衝衝的斥責,父親(現在多半變成了母親)嚴嚴地板著一張撲克牌臉。而古代人家裡,大概是經常坐在中堂捋著小鬍子,兒子們則是驚恐如老貓爪下的耗子,戰戰慄慄立於一旁。

  我的父親曾經描述這種恐怖的家庭狀態,他應該見過,雖然我們家不這樣子。說是:上不是下不是,上下不是;左不是右不是,左右不是。

  這樣子的家庭氛圍,毫無親情,父子形同水火,感情其實淡漠,大家都不愉快,生活質量其實糟糕。

  而王先生家裡與眾不同:

  首先是父親的生活情調,裝扮家庭的細心與智慧,使得家裡面溫暖、古雅、精緻、豐富。給孩子做的燈籠風箏,充滿了濃濃的親情關愛。

  其次是父親對於子女的學業,並不苛求,隨其自然發展,即使是不督責的'學業,最終實際也很不錯。

  父子可以一塊喝酒抽菸,可以合夥起草情書,可以合作起來做一些有意義的有危險的小秘密事情。

  國外講求一個禮節:大人和孩子講話,大人有必要躬身,和孩子的臉在一個水平面上,這樣有助於平等交流。這是禮儀,也是一種文化,平等的文化。

  站在高的角度俯視整個歷史長河的家庭,一輩輩兒的人們,其實大家的家庭地位是平等的,一個孩子生下來之時,天賦與他很多的權利,譬如生存權、受教育權、人身自由權、繼承權,這些都是法律的姓氏予以保護的權利。而家族權利,即使他再小再弱,長大以後也是一房人家,入宗譜的,可以繼承家業的,不可小覷。

  然而為什麼在家裡面會被打罵責辱呢?這裡面有很多封建社會的文化理念在裡面。

  首先是“子不教父之過”、“不打不成器”之類的思想在作怪,父親們總有一種使命感危機感,然而使出的方法很野蠻暴力,實在不科學。

  其次是人對於弱小者總是容易去鄙視,自我膨脹,有一種欺負的慾望。還有我養活的人我有權去欺負。這兩種都是惡念,是在可惡,該去革命。

  總而言之,中國傳統的家庭關係裡面,無論有理的沒理的東西,其實多數是桎梏—一種不科學的不人性的不和諧的陳舊的存在,要學習汪先生家裡的那種氣氛:溫情、平和、平等、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