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古詩鹿柴王維教案
幼兒古詩鹿柴王維教案
學習目標:
1、 認識2個字。
2、 正確流利的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3、 結合圖畫和主食瞭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的寂寞心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瞭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的寂寞心情。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語
1、簡介詩人
王維是盛唐詩壇上極負盛名的詩人,他多才多藝,詩話書樂無不精通,詩畫作品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安史之亂以後,由於王維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墜入空門,作品的'風格也充滿了空靈的色彩,後任因此稱他為詩佛。
2、引出詩題
傍晚,王維來到鹿柴附近,在空曠的山林中看不見一個人影,只偶爾聽得見山中迴盪著人說話的聲音,夕陽的餘暉射入茂密幽暗的深林,又映照在綠的青苔上。這空山的沉寂,這深林的幽暗,不禁勾起了詩人的寂寞之情,於是他提筆寫下了《鹿柴》。(教師範讀古詩)
二、 讀古詩
1、 由讀古詩,讀完後同桌合作識字。
2、 反饋識字情況,瞭解生字的意思。
3、 再讀古詩,注意把句子讀流利。
4、 指名、齊讀古詩。
三、品讀古詩
1、 結合教學掛圖、註釋自學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2、 學生講古詩,相機指導朗讀。
首句“空山不見人”直接描寫空山的寂寥靜謐,次句“但聞人語響”以區域性的有聲反襯整體的寂靜;三、四句“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用夕陽返照來反襯深林的幽暗清冷。
3、 嘗試背誦古詩。
4、 教師小結反襯法的美學價值。
四、結語
用聲音來表現寂靜,用光亮來表現幽暗,往往比直接描寫寂靜、直接描寫幽暗效果更好,你們可以將這一手法運用到寫話中。
板書設計:
鹿柴
空山人語響寂靜
深林返景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