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讀後感多篇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多篇
<望廬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的一首詩,我們大家對它並不陌生。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做,氣勢磅礴,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望廬山瀑布》讀後感多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篇一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 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詩仙李白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 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 限熱愛。
詩仙李白正是在這種境界下用他那神來之筆創造出流傳千古的《望廬山瀑 布》。大自然是凝固的旋律,又是流動的畫卷。這神來之韻,怎能不令詩人浮想聯 翩,又怎能不使科學家覓徑探幽呢!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讀著這首詩,我不禁在心中打了許多問號。為什麼不見近代詩人作出這樣的詩?李白 所看到的美景我為何無緣親眼得見?現代人,是否有些太溺愛孩子?課餘生活何曾讓 我們自己支配過?自己那親近大自然擁抱山河的計劃,不都像在夢中一樣嗎?我不明啟』越然跑趟讓避輕
生活應該有起有伏,有波浪滔天,有風平浪靜。只有那樣才能富有生活的熱情和激情,才能充滿生活的樂趣和希望。為什麼非要把我們關進屋子裡?讓"十、 -、X、那蘊藏著大千世界神秘萬物的符號也變得死氣沉沉,單調乏味。什麼叫書 的海洋?我看是充滿赤潮到處漂浮著死魚爛蝦的臭水灣吧!什麼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
都不怕,到頭來還是所有的知識亂成一鍋粥。減負,減的到底是什麼?學校減負,家長加壓,還不如不減負!(作者從李白這首寫景的詩聯絡到現實社會中的現象,用有 力的語言論證自己的觀點,文章顯得更流暢自然。^
現在人們崇尚自然,想要返璞歸真。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隨著時間的消逝卻 只有把這個希望永遠藏在心中,何時我才能真正邁入我心中的自然,去領略那"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美景呢? 我 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我盼望現狀快快改變。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篇二
我剛學了一首唐詩——《望廬山瀑布》。讀了這首詩後,我彷彿同詩人李白一起到了廬山山腳下。我彷彿看見陽光照射在香爐峰上,山間升騰的霧氣變成了紫色,遠看瀑布,像是一條寬大的河流懸掛在山前。這條長長的水流從望不到頂的高處飛流直下,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天上的銀河從九重天上傾瀉下來?
詩人用“三千尺”、“落九天”這些誇張手法,讓我體會到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猶如身臨其境一般,讓我回味無窮,浮想聯翩……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篇三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 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讚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髮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真美呀!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裡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嫋嫋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侷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鑑賞家。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篇四
這首詩,我相信所有人都讀過的,甚至可以倒背如流。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寫的,他與杜牧被稱為“大李杜”
這首詩寫了廬山的雄偉壯觀、雲霧飄渺,使大詩人看到之後驚歎萬分、讚歎不已。使大詩人李白看到之後,流連往返,一口說下了這一首流傳千古、家喻戶曉的`千古名詩。讓後人們也驚歎這一景象,一看見廬山就立即吟出了這首《望廬山瀑布》。
但大詩人李白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的呢?在我看來,詩人可能是二次來到了廬山,而這首詩也可能是詩人第二次來的時候所留下的。可能詩人第一次來的時候,只是大概的看了一下這美麗景色,而第二次來的時候,一眼就看到這雄偉壯觀的廬山瀑布,才寫下了這首詩的。
在我小的時候,我就會背幾首李白的詩句,而其它的詩句,我卻一竅不通。而唯有這一首詩使我記憶猶新、倒背如流,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有一次,爸爸嚴肅的對我說:“你這個小傢伙,就會背這幾首簡單的詩歌,其他的詩你一點都不會背,真不知道該拿你怎麼辦。說你壞,你也不壞。說你好吧,又很壞,像個小壞蛋,說你什麼也不行。真不知道該怎麼咋辦!”哎!我心裡樂滋滋的,心裡想:哈哈,爸爸都拿我沒法子,誰還有辦法弄的了我,真是高興無比啊,哈哈!
而作者為什麼要把瀑布的長度比作三千尺,而不比作二千尺呢?還要把它想象成銀河落到九層天。現在我才明白,這原來是一種誇張的手法,來描述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闊。由此看來,我們中國的大好山河是多麼壯觀,多麼的美麗啊!
我愛我的祖國;我愛自己的家鄉;我愛自己的家人。但比起這個,我更愛祖國的大好山河和古老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