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王安石的一次錯誤
詩人王安石的一次錯誤
據說,王安石做了宰相後,在政務閒暇時,常常翻閱各地送來的詩文。有一天,他看到廣東有個秀才寫的詩:“彩蝶雙起舞,蟬蟲樹上鳴。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心。”
他看了第一、二句,點頭稱讚;看到第三、四句,便禁不住暗笑起來:“明月”怎麼會叫,“黃犬”豈能臥於花心,必然是少年學子亂彈琴。於是,進屋把這兩句改成“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蔭”。自以為改得好,既用了原韻又切合實際,同時詩味又比較濃。
後來,王安石變法失敗,被迫辭去宰相職務。真是無官一身輕,王安石到各地去遊玩。
一天,他來到潮州,偶然同當地的一位老秀才談起這件事。老秀才捻鬚笑笑說:“大人有所不知,在我們這一帶,有種小鳥叫明月鳥,常在夜晚鳴叫;又有一種小蟲,色黃,形體依稀若犬,民眾習慣稱它叫黃犬蟲,夜晚喜歡蜷息在花心裡。
說得安石面紅耳赤。王安石感到內疚,想起幾年前亂改那位秀才寫的“明月詩”,完全是因為自己無知而鑄成的失誤。後來,王安石還專程拜訪了那位秀才,並當面表示了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