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古詩詩人王安石

梅花古詩詩人王安石

  引導語:王安石在詩歌上能不拘一格的取法前人,加之他博覽典籍,工於記誦,且用事使典,飾辭屬對,無不得心應手,揮灑自如,各臻其妙。下文是小編整理他的《梅花》原文,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méi huā 》

  《梅花》

  zuò zhě :wáng ān shí

  作者:王安石

  cháo dài :sòng cháo

  朝代:宋朝

  qiáng jiǎo shù zhī méi ,

  牆角數枝梅,

  líng hán dú zì kāi .

  凌寒獨自開.

  yáo zhī bú shì xuě ,

  遙知不是雪,

  wèi yǒu àn xiāng lái .

  為有暗香來.

  註釋

  ⑴凌寒:冒著嚴寒。

  ⑵遙:遠遠地。知:知道。

  ⑶為(wèi):因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譯文

  nà qiáng jiǎo de jǐ zhī méi huā ,mào zhe yán hán dú zì shèng kāi 。wéi shí me yuǎn wàng jiù zhī dào 那牆角的幾枝梅花, 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為什麼遠望就知道

  jié bái de méi huā bú shì xuě ne ?yīn wéi méi huā yǐn yǐn chuán lái zhèn zhèn de xiāng qì 。

  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解析:

  《méi huā 》shì běi sòng shī rén wáng ān shí suǒ zuò de yī shǒu wǔ yán jué jù 。

  《梅花》是北宋詩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shī zhōng yǐ méi huā de jiān qiáng hé gāo jié pǐn gé yù shì nà xiē xiàng shī rén yī yàng ,

  詩中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

  chù yú jiān nán 、è liè de huán jìng zhōng yī rán néng jiān chí cāo shǒu 、zhǔ zhāng zhèng yì ,wéi guó jiā qiáng shèng ér bú wèi pái jǐ hé dǎ jī de rén 。

  處於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為國家強盛而不畏排擠和打擊的人。

  英語翻譯:

  Plum Blossoms

  By Wang Anshi (Song Dynasty)

  At a wall corner some plum trees grow;

  Alone against cold white blossoms blow.

  Aloof one knows they aren't the snow,

  As faint through air soft fragrances flow

  作者王安石的生平: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撫州臨川縣城鹽埠嶺(今屬江西臨川)人,世稱臨川先生。王安石是北宋具有進步思想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

  他從小勤奮好學,博聞強記,作文縱筆如飛,情理俱妙。曾隨父宦遊大江南北,有機會接觸社會上的勞苦階層,對當時國家日益加深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有著切身體會,很早就立下“矯世變俗”的雄心壯志。慶曆二年(1042年)二十二歲他考中進士,當過十多年地方官吏。在任職期間,他不僅積累了經驗、提高了能力,還增長了見識,這為他以後任政中樞準備了條件。同時他還實行了一些改革。在嘉佑三年(1058年)寫了《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系統的提出了變法主張,要求對宋初以來的制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實現對舊有制度的`變革,這深得宋神宗賞識。神宗趙頊在位(1068-1085年)時,於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於是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聯合起來,並以司馬光為代表的守舊派來加以反對。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援,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1076年冬)第二次他被迫辭職,從此閒居江寧(今南京)。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悶鬱病逝。“王安石的變法是十一世紀中國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的產物信。”①可以說他的改革精神,不僅充分表現於“熙寧變法”和“荊公新學”,同時也滲透在他的文學中。

  在北宋初年,詩壇上以楊億等人為代表的西昆體曾經風行一時,但由於西昆體詩缺點明顯,對詩歌的發展起了不良作用。直到梅堯臣、歐陽修、蘇舜欽等一批人起來扭轉風氣,局面才有所改觀。他們力求詩歌創作做到平易暢達且有真情實感,而王安石就是他們中間的後起之秀。

  王安石在詩文方面的卓異才華一開始就受到了一代宗師歐陽修的極力讚賞,對他的評價和期望都很高。他的散文雅勁嚴謹,議論風發,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繼承了杜甫的現實主義傳統,內容充實,具有簡峭峻逸,平易近人的風格。絕句尤其擅長,優雅絕妙,美譽天下。

  晚年的王安石雖然縱情山水、談詩說禪,然而也難以掩蓋他心中的痛苦和煎熬、特別是他夫人的去世對他打擊最大,使他再超脫也無法忍受這種痛徹心肺的打擊。他一直以“刮磨世習”為務,不育政事,但他又不能把對國事的關心排除在外,因而自嘲尚有餘習未忘,無法護得解脫。對此從修行解脫角度來看固然是一種障礙,但也表明他的愛國愛民的一片熱心並未因隱退學佛而消退。最可惜的是他帶一種悲痛、傷心之感離開人世後,守舊派的司馬光雖然肯定王安石的“文章節義”有遇人之處,卻又歷數他種種不是,如“性不曉事”、“喜好不正,顛倒忠奸”、“忠直疏遠”等的罪名。

  王安石在詩歌上能不拘一格的取法前人,加之他博覽典籍,工於記誦,且用事使典,飾辭屬對,無不得心應手,揮灑自如,各臻其妙。因此,他的詩歌在思想內容上既有自己的特色,在藝術技巧上又瑰麗多彩,卓然大家風範。可以說,王安石是宋代最傑出、最有成就的詩人之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