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王安石意思

元日 王安石意思

  引導語:王安石的春節詩《元日》首詩描寫新元熱鬧、歡樂永珍更新景象抒發作者革新政治思想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首詩的詩意以及相關的知識,我們一起閱讀學習吧。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

  總新桃換舊符

  注詞釋義

  元:農曆月初即春節

  爆竹:古燒竹發爆裂聲用驅鬼避邪演變放鞭炮

  歲除:已盡

  除:

  屠蘇:藥酒名古代習俗初全家合飲種用屠蘇草浸泡酒驅邪避瘟疫求壽

  曈曈:光亮溫暖

  桃:桃符古代種風俗農曆月初用桃木板寫神荼、鬱壘兩位神靈名字懸掛門旁用壓邪作春聯

  千門萬戶 :形容房屋廣或住戶極

  古詩意思

  鞭炮響轉眼間已

  屠蘇酒暖房春風吹拂

  旭升千門萬戶明亮

  用新桃符換舊桃符

  噼啪啦爆竹聲送走舊迎新迎著煦春風懷暢飲酒家家戶戶都太陽光輝照耀著每家每戶都新候取舊春聯換新春聯

  詩意

  首詩描寫新元熱鬧、歡樂永珍更新景象抒發作者革新政治思想情

  首句爆竹聲歲除陣陣鞭炮聲送走舊歲迎新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氣氛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迎著煦春風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寫旭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光輝燦爛景象象徵限光明美前景結句總新桃換舊符既寫民間習俗寓含除舊佈新意思桃符種繪神像、掛門避邪桃木板每元旦取舊桃符換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表現永珍更新景象

  名句賞析

  千門萬戶曈曈總新桃換舊符

  首詩描寫宋代春節場面:春風送暖旭初升家家戶戶點燃爆竹閤家喝著屠蘇酒忙著摘門舊桃符換貼門神新桃符作者擇取些典型喜慶場景展現幅富濃厚氣息民間風俗畫卷宋特別喜歡通詩歌表達自政治抱負、哲觀點王安石身宰相刀闊斧進行改革所首詩字行間都洋溢著革除弊、推行新堅定信念及樂觀情緒抒發春風意躊躇滿志情 能體現執政態度

  賞析一:

  詩描寫春節除舊迎新景象片爆竹聲送走舊飲著醇美屠蘇酒受春氣息初升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桃符都換新

  元陰曆月初首寫古代迎接新即景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攝取百姓春節典型素材抓住代表性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表現節歡樂氣氛富濃厚氣息

  爆竹聲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遇節燃放爆竹種習俗古已直延續今屠蘇指古代春節喝用屠蘇草或幾種草藥泡酒古代風俗每月初全家喝屠蘇酒用紅布渣滓包起掛門框用驅邪躲避瘟疫兩句說:爆竹響聲舊喝著節屠蘇酒暖洋洋春已經臨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承接前面詩意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初春朝陽光照曈曈指由暗轉明朝陽結尾句描述轉發議論桃符:指畫神荼、鬱壘兩神像或寫兩神像名字桃木板月初清晨掛門求避邪古代民間種習俗總新桃換舊符壓縮省略句式新桃省略符字舊符省略桃字交替運用七絕每句字數限制緣故意思:都用新桃符替換舊桃符桃符更換揭示除舊佈新主題

  其實首詩表現意境現實自比喻象徵意義除舊迎新比喻歌頌新勝利推行首詩讚美新事物誕同春風送暖充滿機其含深刻哲理指新事物總要取代沒落事物規律

  賞析二:

  歌頌春節詩王安石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蘇酒、新桃換舊符三件傳統習俗渲染春節祥歡樂氣氛寫精煉、典型、概括力強詩流露歡快氣氛與作者始推行新、實行改革、希望獲功情相致現貼桃符少數桃符換春聯放鞭炮、喝酒習俗民間廣流傳達室側面說明我華民族文化傳統非悠久首詩具傳統美品格現城市太空氣清潔防火等面考慮並提倡鞭炮 。

  元日這首詩寫了春節的哪些習俗

  王安石《元日》(龍書本作《除日》)可以視為寫元旦的詩詞中之翹楚.他不僅將除夕與元日的宋代風俗記錄在案,寫出唐宋時代除歲迎新的景況,而且表達了自我的哲學觀念:“爆竹聲中一歲除,春(一作東)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日童日童日,總把(一作爭插)新桃換舊符”,說在爆竹聲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風中,闔家歡飲屠蘇美酒.屠蘇酒,是用屠蘇草浸泡的酒,當時民俗,在正月初一時,家家按照先幼後長的次序飲屠蘇酒,唐人盧仝《除夜》詩說:“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燭盡年還別,雞鳴老更新.……明日持杯處,誰為最後人”;宋人蘇轍《除日》詩說:“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兩詩都提及長者最後飲酒的風俗.飲酒大概是子夜時分剛剛進入新年的那一刻開始的.屠蘇,也名“屠酥”“酴酥”,古代元日飲酒屠蘇的風俗,之所以在元日飲屠蘇酒,是因為一個傳說,或說是一個故事:“俗說屠蘇乃草菴之名.昔有人居草菴之中,每歲除夜遺閭里一藥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於酒樽,閤家飲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但曰屠蘇而已.”(唐韓諤《歲華紀麗》一《元日》:“進屠蘇”注)王安石詩中的後兩句說,在守夜中,千家萬戶迎來了曈曈紅日,然後,用新的桃符來換去舊符.桃符,又涉及另外一個風俗:相傳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其下有神荼、鬱?二神,能食百鬼.因此,才有用桃木板畫二神於門上以驅鬼避邪的風俗.《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後蜀始於桃符板上書寫聯語,其後改書於紙,演變成為後來的春聯.陸游有詩:“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除夜雪》),正是這種風俗的生動記載.

  當然,作為大政治家、哲學家的王安石,其寫作此詩的目的,並不是單純地記錄宋代的春節民俗,而是表達了他除舊革新的政治理想.從王安石其他優秀詩作來看,傳達那種變化之美,革新之美,以及那種不為世人理解的孤獨之美,也確乎是其主要的詩意表達,如“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登飛來峰》)的對於日升新日的禮讚,“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的'動感和春天的歡呼,“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闌干”(《夜直》)中的那種靜態美中的動態,以及“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的對於商鞅政治變革的讚美等,無不如是

  送 年 北風寒, 北風南去何時還? 何時還: 才棄孤帆, 又登客船. 如煙往事成笑談, 神州億萬盡歡顏. 盡歡顏: 爆竹聲起, 又是一年.

  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

  在春節的時候,放鞭炮,用來驅邪避害.

  屠蘇:藥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桃:桃符,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

  這裡面的習俗就這麼多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