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的起源和發展

童話的起源和發展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童話的起源和發展知識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童話的起源和發展

  “童話”這一名稱清代末年流行於我國,如1909年商務印書館曾出版孫毓修主編的“童話集”,四年級作文輔導。實際上,童話在文學中有它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地位,自從人類有了文明以來,就有童話了。不過那時它是口頭流傳的民間文學的一部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流傳的民間童話。

  它們經過代代相傳,被人們按照自己的想象和需要而加以補充、改造和發展。等到後世,文學家們又根據這些材料整理和創作為作品,這就是用文學形式出現的最初的童話創作。較早對民間童話進行改寫的是17世紀末的法國詩人沙爾佩羅,他根據當時流傳於歐洲的傳說故事改寫了《小紅帽》《睡美人》《灰姑娘》等八篇童話和三篇童話詩,出版了名為《鵝媽媽的故事或寓有道德教訓的往日故事》(1697)的童話集。佩羅改寫傳說故事的動機雖然未必專為兒童,但這些經過藝術加工的民間童話卻受到孩子們的喜愛。十九世紀,德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格林兄弟致力於民間童話的採集整理工作,於1812——1822年出版了三卷本的“教育童話”——《兒童與家庭童話集》,作文指導《四年級作文輔導》。他們系統的收集了民間流傳的童話,在西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後,誕生了一位世界童話大師——安徒生,第一位對童心世界進行深入探索的作家。安徒生最初的童話創作也是取材於民間童話,如《打火匣》。但他並不是一般的轉述,而是把自己美好的理想和願望、強烈的感情融匯在其中。隨後創作了許多聞名於世的童話故事——《海的女兒》、《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賣火柴的女孩》等等。安徒生為文學童話的創作奠定了基礎,他的創作道路正表現了從民間童話發展到文學童話這一過程。此時童話終於發展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學樣式。

  十九世紀以後,一些專門從事文學創作活動的作家沿著安徒生開闢的童話道路繼續前進,它們開始掌握和運用童話的創作規律,從自己的生活實踐出發進行構思創作,出現了許多優秀的童話作品。如卡洛爾的《艾麗斯夢遊仙境》、義大利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記》。我國的創作童話始於五四前後,葉聖陶的《稻草人》是最早的現代創作童話集。此後還有《沒頭腦和不高興》、《方方與圓圓》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

  童話的概念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重要形式,是幼兒文學中的一種主要體裁。 方式高有麼想色彩的神奇故事。

  童話作為一種文學樣式在我國古已有之,但“童話”一詞是清末從日本引進的,也就是至近代才作為一個特定的文學概念在漢語中使用,其標誌是190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由孫毓修主編的《童話》叢書。

  童話的含義起初較廣,泛指寫給兒童的-切故事體的作品。隨著童話創作實踐和理論的發展,我國童話的含義才逐漸縮小,和神話傳說、寓言民間故事歷史故事、人物傳記、兒童小說等體救有了嚴格的區分,僅指那些符合兒童想象方式,以擬人、奪張等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具有神奇幻想色彩的故事。

  隨著童話形態的不斷髮展,童話不僅僅為兒童所喜愛,不少成年人也成了童話的閱讀者。

  擴充套件資料

  童話是一種比較適合兒童閱讀的文學題材,它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透過豐富的幻想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鮮明的`形象,用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和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反映現實生活,抑惡揚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童話一般有四種:擬人體童話(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記》)、超人體童話(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園》)、常人體童話(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裝》)、知識體童話等等。

  閱讀時,要深入作者幻想的世界,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有的童話在文章中借主人公之口或用總結性語言把要說的道理直接說出來了,有的則須認真閱讀理解,深入分析文章,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因此閱讀童話時,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領悟生活真諦。

  而且童話表現出了我們對美好的嚮往和追求,因此那往往與生活的現實是相違背的。

  童話的基本思想是透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表達出來的。

  人物形象是整個作品的核心, 沒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無法把作品的基本思想生動有力地傳達給讀者。

  童話的人物形象最為自由和廣泛,上至日月星辰,下至鳥獸蟲魚、花草木石,不論有生命還是無生命、有形還是無形、具體物質還是抽象概念,都可以透過“人格化”,作為有語言行動、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現在童話中。

  另外,一些產生於人的想像,只存在於魔幻世界的意想同樣也能成為童話的人物形象,比如精靈、海妖、神獸等。

  當然,童話中更多的是人,古人或今人,本國人或外國人,這個階段或那個階段的人。

  而且,在一些童話中,普通的人和超自然人物的形象,擬人化的各種生物、非生物的形象可以同時出現,彼此交往,共同活動在作者設計的童話環境中。

  但不管選取什麼去充當童話的角色,反映的都是人類的現實生活,它們身上具有的也是各種各類人物的社會性格。

  作家也不能隨心所欲地叫一些生物和非生物扮演角色。

  在選擇時,一方面要照顧這些東西本來的形態習慣和自然屬性,看看是否與所扮演的各種人類角色有某種聯絡和相似之處,另一方面,則要考慮表現主題的需要,而且,童話讓哪種角色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