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全文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全文
雜詩十二首,由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所做的詠懷詩。表現了作者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人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全文,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陶淵明雜詩全文 篇1
其一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其二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 終曉不能靜。
其三
榮華難久居,盛衰不可量。昔為叄春蕖,今作秋蓮房。
嚴霜結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還復周,我去不再陽。
眷眷往昔時, 憶此斷人腸。
其四
丈夫志四海,我願不知老。 親戚共一處,子孫還相保。
觴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緩帶盡歡娛,起晚眠常早。
孰若當世時,冰炭滿懷抱。 百年歸丘壟,用此空名道!
其五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 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
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如。 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
前塗當幾許,未知止泊處。 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
其六
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親此事。
求我盛年歡,一毫無複意。 去去轉欲速,此生豈再值。
傾家持作樂,竟此歲月駛。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
其七
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 寒風拂枯條,落葉掩長陌。
弱質與運頹,玄發早已白。 素標插人頭,前途漸就窄。
家為逆旅舍,我如當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舊宅。
其八
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 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
豈期過滿腹,但願飽粳糧。 御冬足大布,粗絺以應陽。
正爾不能得,哀哉亦可傷! 人皆盡獲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 且為陶一觴。
其九
遙遙從羈役,一心處兩端。 掩淚汛東逝,順流追時遷。
日沒星與昴,勢翳西山顛。 蕭條隔天涯,惆悵念常餐。
慷慨思南歸,路遐無由緣。 關梁難虧替,絕音寄斯篇。
其十
閒居執蕩志,時駛不可稽。 驅役無停息,軒裳逝東崖。
沈陰擬薰麝,寒氣激我懷。 歲月有常御,我來淹已彌。
慷慨憶綢繆,此情久已離。 荏苒經十載,暫為人所羈。
庭宇翳餘木, 倏忽日月虧。
其十一
我行未雲遠,回顧慘風涼。 春燕應節起,高飛拂塵梁。
邊雁悲無所,代謝歸北鄉。 離昆鳴清池,涉暑經秋霜。
愁人難為辭, 遙遙春夜長。
其十二
嫋嫋松標崖,婉孌柔童子。 年始叄五間,喬柯何可倚。
養色含精氣, 粲然有心理。
註釋
1.【白日淪西河】太陽落山。淪,落下。西河,一作西阿。阿,山曲。
2.【遙遙萬里暉,蕩蕩空中景】月亮遙遙萬里,放射著清輝,浩蕩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蕩蕩,廣大。景,通“影”,月光。
3.【時易】時節變換。
4.【夕永】夜長。
5.【欲言無予和(hè),揮杯勸孤影】我要傾吐心中的愁思,卻沒有人應和,只好一個人舉杯和自己的影子對酌。無予和,沒有和我應和的人。揮杯,舉杯。
6.【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時光飛快流逝,我空有壯志卻不能得到伸展。擲,拋開。騁,馳騁。這裡是指大展宏圖。
7.【終曉】直到天亮。
譯文
太陽從西山落下,白月從東嶺升起。
月亮遙遙萬里,放射著清輝,浩蕩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風吹入戶,在夜間枕蓆生涼。
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瞭解到夜是如此之長。
我要傾吐心中的愁思,卻沒有人應和,只好一個人舉杯和自己的影子對酌。
時光飛快流逝,我空有壯志卻不能得到伸展。
想起這件事滿懷悲悽,心裡通宵不能平靜。
作品鑑賞
這種關於“人生無常”“生命短暫”的嘆喟,是在《詩經》《楚辭》中即已能聽到的,但只是到了漢末魏晉時代,這種悲傷才在更深更廣的程度上擴充套件開來,從《古詩十九首》到三曹,從竹林七賢到二陸,從劉琨到陶淵明,這種嘆喟變得越發淒涼悲愴,越發深厚沉重,以至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這種音調,在今天看來不無消極悲觀的意味,但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條件下,卻反映了人的覺醒,是時代的進步。
創作背景
這組詩共十二首,前八首“辭氣一貫”,當作於同一年內,約作於晉安帝義熙十四年(418),陶淵明五十四歲時;後四首約作於晉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淵明三十七歲時。
人物評價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陶淵明對社會人事的虛偽黑暗有極清醒的認識,因而他的隱逸不是消極的逃避現實,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會現實的積極意義。當他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陷入飢寒交迫的困境時,儘管也彷徨過,動搖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向現實屈服,寧固窮終生也要堅守清節。據說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從此,不為五斗米折腰傳為佳談。陶淵明喜歡喝酒,“寄酒為跡”抒發自己不願和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汙的心願,表現出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也正是因為如此它的作品才雖平淡質樸卻詩意盎然。
陶淵明雜詩全文 篇2
作品原文
雜詩十二首
陶淵明
其一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其二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其三
榮華難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為叄春蕖,今作秋蓮房。
嚴霜結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還復周,我去不再陽。
眷眷往昔時,憶此斷人腸。
其四
丈夫志四海,我願不知老。
親戚共一處,子孫還相保。
觴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緩帶盡歡娛,起晚眠常早。
孰若當世時,冰炭滿懷抱。
百年歸丘壟,用此空名道!
其五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
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
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如。
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
前塗當幾許,未知止泊處。
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
其六
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親此事。
求我盛年歡,一毫無複意。
去去轉欲速,此生豈再值。
傾家持作樂,竟此歲月駛。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
其七
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
寒風拂枯條,落葉掩長陌。
弱質與運頹,玄發早已白。
素標插人頭,前途漸就窄。
家為逆旅舍,我如當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舊宅。
其八
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
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
豈期過滿腹,但願飽粳糧。
御冬足大布,粗絺以應陽。
正爾不能得,哀哉亦可傷!
人皆盡獲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為陶一觴。
其九
遙遙從羈役,一心處兩端。
掩淚汛東逝,順流追時遷。
日沒星與昴,勢翳西山顛。
蕭條隔天涯,惆悵念常餐。
慷慨思南歸,路遐無由緣。
關梁難虧替,絕音寄斯篇。
其十
閒居執蕩志,時駛不可稽。
驅役無停息,軒裳逝東崖。
沈陰擬薰麝,寒氣激我懷。
歲月有常御,我來淹已彌。
慷慨憶綢繆,此情久已離。
荏苒經十載,暫為人所羈。
庭宇翳餘木,倏忽日月虧。
其十一
我行未雲遠,回顧慘風涼。
春燕應節起,高飛拂塵梁。
邊雁悲無所,代謝歸北鄉。
離昆鳴清池,涉暑經秋霜。
愁人難為辭,遙遙春夜長。
其十二
嫋嫋松標崖,婉孌柔童子。
年始叄五間,喬柯何可倚。
養色含精氣,粲然有心理。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於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公元393年(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歲到公元405年(晉安帝義熙元年)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公元406年(義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歸田後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後人編為《陶淵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