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 高尚品格 作文
陶淵明 高尚品格 作文
陶淵明以生命的火焰照著他的人生路途,用純淨的人格化作一篇篇水晶般美麗的詩章,給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陶淵明 高尚品格 作文1
喜歡陶淵明的生活方式並非一兩天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直都很羨慕。
原因在於他的淡,淡泊名利。想來他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不然這一篇篇流傳千古的作品能如此聲名遠揚?但他卻隱於田野鄉村,而並非像世人一樣將光芒放射得耀眼。僅從這一點便可以得知,於他而言,這名利不過是世人間互相爭奪來,爭奪去的一個幌子罷了,是毫無意義的。
當一個隱者,這種感覺應該更不一般。閒雲野鶴般自由自在,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臉色度日,那種悠然,那種坦然,自然也是普通人無法比擬的。他就有此先見之明,遠離那汙濁不堪的俗世,來到這悠閒自在的世外,過著這樣羨煞世人的生活。果然樂極!
那就是“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的心境了吧,也許在他心中,重要的並不是居廟堂之高時的錦衣玉食,而是處江湖之遠時的田野風情吧!
儘管陶淵明如此地想“獨善其身”,但他心中仍放不下“兼濟天下”,否則它早已解脫,何苦又來“舉杯澆愁”呢?
這樣就是這個想滿足於田園樂趣、而又企圖幫助那些有著痛苦生活的人民,的一個“大寫的人”,心中充滿了無限的苦悶。
即使他不為五斗米折腰,即使他遠離這凡塵俗世,他那顆“金子”般的心靈卻依然無法歸於平靜。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他始終無法極樂般逍遙自在,但率性自然,灑脫無羈的陶淵明確實讓人由衷羨慕的,在像我這樣的後人心中也是不可磨滅的。
陶淵明 高尚品格 作文2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題記
那些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像褪了色的電影.荒草被時間無情地焚燒而過,只剩下照片裡清澀而純真的女孩.一切俱變,惟一不變的`,是陶淵明的千古名句和我如同他一樣乾淨透明的心境.
我一直生活在陶淵明的引領下.
五歲.
有了淺淡的記憶和不完善的意識.爸爸捧著書本教我背唐詩宋詞,他念“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也跟著念,也許下意識裡存在和陶淵明一樣的快樂與悠閒,我很快學會了這首詩,出於小孩子的炫耀心理,我逢人便背.不標準的發音引得眾人歡笑和稱讚,我就更喜歡這兩句詩了.
十歲.
年歲的跨度和知識的引領.再次翻閱小時候的書時充滿欣喜,隨手一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闖入我的視線,兩句詩觸碰了內心最溫暖潮溼的地方,拉著爸爸講述詩句含義,爸爸說著說著便憶起老家,心情無比激動,他說:“老家也有這麼美的地方,一望無際的稻田,清澈見底的水塘,連綿不絕的山和感動惟美的夕陽,沒有勾心鬥角和社會煩瑣,快樂得很.”以時差為橫軸,發展為縱線建立平面直角座標系,我身在其中卻不知道身在何處,迷茫暈開一片,只知道那一定很美.
十五歲.
獨特的思想和個性的見解.課本上正式出現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老師提問:“你讀懂了什麼?”我舉手,把十歲的記憶連著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老師笑逐顏開,表揚了我,我格外興奮……
十六歲.現在.
記得十五歲時,我好像是說:“陶淵明遠離塵囂,內心不是空曠的荒蕪,是滿載的純淨,沒有繁雜的思想,只有單純美好的小幸福.我也要像他一樣,做簡單真實的自己,拋掉所有汙穢的雜念,享受單純的美好,用真誠而摯意的新對待每一個人.”是的,做單純、美好、簡單、透明的自己,好孩子不說謊話.
我在陶淵明的引領下,漸漸長大.
一千年以後.
一個小女孩跟著她的爸爸在唸:“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有一種乾淨透明的心境正在輪迴.
陶兄:久仰您陶淵明隱士之名,今日我有幸與您交流真是甚幸.也勞您在百忙之中指教.近日,我拜讀您的大作,深深地為您之“不為五斗米折腰”所震撼,深深地為您之“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為”折服,深深地為您之“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感慨,深深地為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閒適羨慕.您之大作無一不表現出您對汙濁社會的憎惡,您之大作無一不表現出您對閒適田園生活之喜愛.酒,是您之鐘愛;詩,是您之精神寄託;菊,是您之品性化身.您居陋室而不悲,因為那裡沒有汙濁;您常食不果腹而不急,因為您有精神食糧;您的莊稼“草盛豆苗稀”而不煩,因為您的志向沒有違背您的初衷……我對您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和陶兄一樣,十分喜愛菊.菊,乃花之隱逸者也.可我有一事不明.隱,就能解決根本問題嗎?隱,不就是在一味的逃避嗎?為什麼不學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為什麼不像梅“零落塵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與其一味逃避,不如與那汙濁社會一搏,哪怕是以卵擊石也留的千古美名.我還有一事想請教陶兄.酒,乃是文人墨客們皆愛之物.蘇軾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曹孟德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寫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邊塞詩人之“葡萄美酒夜光杯”……可到最後有哪個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啊.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喝的大醉增加自己的苦痛呢?陶兄您也可謂詩壇中愛酒而著名的人.您能告訴我原因嗎?您是否亦是為了逃避而用酒麻醉自己的心靈,用酒為自己的處境訴不平,用酒為自己的靈魂療傷呢?我所問有何不對之處,還望陶兄您海涵.我也希望陶兄您能“他人皆醉我獨醒”,希望您能勇敢的面對現實,成為汙濁社會中的一枝獨秀.人各有志,只要您認為自己所為沒有違背原則,則此生無撼矣!就此擱筆,打擾了!您之崇拜者我在陶淵明的引領下無錫一考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題記那些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像褪了色的電影.荒草被時間無情地焚燒而過,只剩下照片裡清澀而純真的女孩.一切俱變,惟一不變的,是陶淵明的千古名句和我如同他一樣乾淨透明的心境.我一直生活在陶淵明的引領下.五歲.有了淺淡的記憶和不完善的意識.爸爸捧著書本教我背唐詩宋詞,他念“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我也跟著念,也許下意識裡存在和陶淵明一樣的快樂與悠閒,我很快學會了這首詩,出於小孩子的炫耀心理,我逢人便背.不標準的發音引得眾人歡笑和稱讚,我就更喜歡這兩句詩了.十歲.年歲的跨度和知識的引領.再次翻閱小時候的書時充滿欣喜,隨手一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闖入我的視線,兩句詩觸碰了內心最溫暖潮溼的地方,拉著爸爸講述詩句含義,爸爸說著說著便憶起老家,心情無比激動,他說:“老家也有這麼美的地方,一望無際的稻田,清澈見底的水塘,連綿不絕的山和感動惟美的夕陽,沒有勾心鬥角和社會煩瑣,快樂得很.”以時差為橫軸,發展為縱線建立平面直角座標系,我身在其中卻不知道身在何處,迷茫暈開一片,只知道那一定很美.
十五歲.獨特的思想和個性的見解.課本上正式出現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老師提問:“你讀懂了什麼?”我舉手,把十歲的記憶連著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老師笑逐顏開,表揚了我,我格外興奮……十六歲.現在.記得十五歲時,我好像是說:“陶淵明遠離塵囂,內心不是空曠的荒蕪,是滿載的純淨,沒有繁雜的思想,只有單純美好的小幸福.我也要像他一樣,做簡單真實的自己,拋掉所有汙穢的雜念,享受單純的美好,用真誠而摯意的新對待每一個人.”是的,做單純、美好、簡單、透明的自己,好孩子不說謊話.我在陶淵明的引領下,漸漸長大.一千年以後.一個小女孩跟著她的爸爸在唸:“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 高尚品格 作文3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歷史上的許多偉人、名人影響著一代代中國人的成長。他們的文章、品格,激勵著我們,使我們在他們的引領下走向成功的道路。
陶淵明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偉人,他是個隱士。閒暇之時,常著文章自娛。他的文章如同他一樣顯現著乾淨透明的心境。因此,我很崇敬他。
陶淵明一生平平淡淡,我們學習他的文章時,會從中讀出隱逸之美和他純潔高尚的品格。在他簡陋貧窮的屋子裡也能樂觀面對生活,自得其樂。很難想象,他在簞瓢簍空的境遇下的生活。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憂愁,沒有悲傷,反而還透出幾分樂的味道。也許這正是陶淵明能使我們大家都敬仰的原因吧!
東晉,一個遙遠且陌生的年代,這時代走出了中國文化屈指可數的幾個大人物,陶淵明則是最著名的。《桃花源記》、《歸園田居》等都是陶淵明寫的佳文,聞名於世。都是寄託了他對世俗的厭煩,對金錢權利的藐視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正因為這樣,他才毫不猶豫地辭官隱居,做了個平凡之人。
後來的中國文人仕途失意時首先想到的便是陶淵明,恐怕更多程度上還是他的文章吧!陶淵明的詩描寫的都是些最往常不過的事物了,所以他的詩才寫得那麼自然,他寫詩以此來放鬆自己,尋找樂趣。
林語堂曾說陶淵明是中國整個文學傳統上最和諧、最懂生活的人物時,一定沒有一箇中國人會反對。他不曾做過大官,沒有權力和金錢,除一些詩集,也不曾留給我們什麼文學遺產,可他至今依然是人們心中的名人。 在那些較渺小的詩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遠是最高人格的象徵。他的生活是簡樸的,風格也是簡樸的,這種簡樸的特質是令人敬畏的。
可以這樣說,整部中國歷史上像陶淵明這樣的隱士,僅此一人。陶淵明以生命的火焰照著他的人生路途,用純淨的人格化作一篇篇水晶般美麗的詩章,給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更給後世的文人們留下終身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