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田園詩歌

陶淵明田園詩歌

  陶淵明是我國詩歌史上傑出的代表性詩人之一,特別是他開創的田園詩,獨具魅力,是陶淵明人格的真實寫照,下面是小編收集他的一些田園詩歌,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陶淵明田園詩歌

  1、《歸園田居五首》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其四)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餘”。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2、《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移居二首》

  (一)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蓆。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4、《歸去來辭》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搖搖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童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翹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胡為惶惶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執杖而耘耔zǐ。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陶淵明田園詩歌賞析

  陶淵明是兩漢魏晉南北朝800年以來最傑出的詩人,也是傑出的詞賦家與散文家。特別是他的田園詩,為中國詩歌開闢了新的意界,融情、景、理為一體,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陶淵明的詩感情真摯,樸素自然。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於爽朗之勝,陶淵明的詩多用白描的手法,語言質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

  陶淵明的詩可以概括為哲理、述懷、田園三部分,大約60首左右,其中田園詩就有30首,佔有二分之一的比例。陶淵明的田園詩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陶淵明有中國“田園詩人”奠基人之稱,是中國詩歌田園詩派的鼻祖。在玄言詩瀰漫的東晉詩壇上,獨樹一幟,為詩歌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隋唐以後大批以田園詩創作著稱的詩人和詩作陸續湧現,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陶淵明的影響。

  陶淵明的詩歌產生於東晉未年,與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環境有著天然的緊密聯絡。在東晉門閥士族制度的存在下,庶族寒門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門閥士族對高官權位的壟斷,一部分不滿現實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於是棄官歸隱,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諦,尋求個人安生立命的場所,漸漸與統治集團有了距離,因而更接近於廣大勞苦大眾。陶淵明就是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傑出代表。使他產生歸隱的另一方面也是陶淵明性格的本質特徵反映:是追求心靈的最大自由和心態的閒適優雅。所以陶淵明田園詩歌的產生有其強烈的個人生活閱歷與思想感情基礎。年少時的農村環境,家鄉故園風光為他的創作提供了養分與佐料。他後半身更是長期生活在農村,接觸的大多是田野農夫,談論的也是瓜果蔬菜。所有這些為他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當然這也就他從少就有志向于田園詩歌創作分不開的。“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之一),道出了他從小就喜愛“丘山”的志向。“望雲漸高鳥,臨水愧游魚”(《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表達他從尚自由的秉性。

  陶淵明詩歌的藝術成就

  詩境與詩心的渾融:陶淵明的詩歌常選用典型的景色畫面,濃情寓於景,含蓄地表達作者的高潔志向,繪形繪色,詩情畫意,生機盎然,悅人耳目,詩人常常把自身的感受、自然的景物、人生的哲理融合在一起,渾然一體。陶淵明最為經典的`那首《飲酒》其五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詩中反映了陶淵明對人生的哲學思考,悠遠的心境,純潔的秋菊,高峻的南山,自由的飛鳥等都寄託了作者安貧樂道的操守與清純高潔的理想。王安石對此詩大加讚賞,曰:“有詩人以來無此句”。

  這種心與境的瞬間感應,以及通向無限的愉悅,言傳聲播,自然立現。在陶淵明自己心裡構成一道美妙的風景,其中蘊藏著人生的真諦。通篇沒有工巧的詞句,而是寓理於情,融情入景,意到筆隨,充滿了情味、理趣。給讀者的,不僅是藝術上的享受,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啟迪。

  陶淵明詩歌不管是描寫景物,還是敘事,都重在寫心,寫那種與景物融而為一的、對人生了悟明徹的心境。他無意於模山範水,也不在乎什麼似與不似,只是寫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淵明詩歌發乎事,源乎景,緣乎情,而以理為統攝。在南風下張開翅膀的新苗,伴隨他鋤草歸來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煙,不嫌他門庭荒蕪重返舊巢的春燕,在中夏貯滿了清陰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壺中的濁酒,以及在他筆下經常出現的青松、秋菊、孤雲、飛鳥,都已不是尋常的事物,它們既是客觀的,又是體現了詩人主觀感情與個性色彩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

  陶淵明的田園詩在清新中帶著閒逸,在動靜描寫中,透出幽幽禪意。如前引的《歸園田居》其一中,我們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幾間草房,是寫靜景,村落中的幾縷炊煙,聽見深巷的犬吠,樹頭的雞啼,是寫動景,這種動中觀靜、靜中意動的藝術構思,使詩人與外界景物始終保持相當的距離,從而顯示了一種悠閒、從容、超然物外的心境。陶淵明寫作田園詩,目的並不在於客觀地描摹田園生活,而是要強調和表現這種生活中的情趣。在這情趣的畫面中跳動著生命的氣息。鍾嶸《詩品》在論及陶淵明時說:“其源出於應璩,又協左思風力。文體省淨,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世嘆其質直。至如“歡言醉春酒“,“日暮天無雲“,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

  平淡與醇美的統一:陶淵明詩歌的好處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著熾熱的思想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這正和陶淵明的為人一樣。因此讀來韻味雋永,越讀越覺的它美。試看《勸農》詩中的一節:熙熙令音,猗猗原陸。卉木繁榮,和風清穆。紛紛士女,趨時競逐。桑婦宵興,農夫野宿。這裡呈現出一幅和平的農作圖,蘇軾《評韓柳詩》中說“兇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陶淵明詩歌樸素的衣著妝裹著豐美的姿容,貌似枯槁而內在豐腴,這就使他的詩能寓丰采情味於平淡之中。所以蘇軾又說:“淵明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這種平淡自然是耐人咀嚼回味的。

  高遠拔俗、天然渾成的藝術境界。陶淵明的詩歌意象看似平淡無奇,然卻創造了高遠拔俗的藝術境界。其詩的主旨在於寫意,在於表達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體悟,而寫景、敘事只是為意造境。陶淵明的詩歌的許多作品達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渾然天成的藝術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統一。如《歸鳥》詩,全篇寓意明顯,這隻倦飛的歸鳥,正是作者人格的象徵。歸鳥的一舉一動,都體現著詩人的思想和性格,詩中的每一項景物,無不帶上陶淵明的感情色彩。又如《飲酒詩》第五首:“結廬在人境”一章,無法說是田園詩還是詠懷詩、哲理詩,因為詩中景、情、理水乳交融,互相滲透,互相襯托,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去欣賞,都能領略到不同的奇趣,享受到無盡的美。四,天然本色、精練傳神的語言。陶淵明的詩歌不尚藻飾,不事雕琢,而是慣用樸素自然的語言和疏淡的筆法精練地勾勒出生動的形象,傳達出深厚的意蘊,達到了寫意傳神的藝術效果。他善於提煉日常生活口語入詩,沾染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也常用比喻、象徵、寄託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語化。陶淵明刻劃田園山水,絕不追求華麗的語言與表面的形似,而是隨意點染,清新自然,而有無盡的神韻。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之五)。這幅在南山襯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詩人的會心感受下呈現在眼前。在這首詩中,“見”字型現了全詩的神韻。“見”字之妙在於表示是南山自然地反映入眼中,是詩人採菊時偶然的視線觸及,也是心境悠然才能得到的。

  陶淵明簡介

  高超、閒靜、淡遠,是晉宋間第一流人物。說到飢餓,他是飯瓢常空,家無存糧。說到寒冷,他是粗布短衣,冬天還穿著夏天的葛衣,沒有替換的衣服。他的住房是四壁空空,難以遮蔽寒風和太陽。窮困之狀可以說是到了極點。讀他的《與子儼等疏》說:“我常恨家中沒有楚國老萊子之妻那樣的賢內助來開導我,只有自己懷抱這樣的一片苦心了。你們雖然不是一母所生,也應該思索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意義,齊國的管仲、鮑叔二人是朋友,在經商贏利分財時,多少並無猜疑之意,外人尚可以如此,何況你們是同父的兄弟呢!”這樣看來,陶淵明還是妾生的兒子。他的《責子》

  說“雍、端兩人年齡都是十三”,看來這兩個人一定不是同母的弟兄了。陶淵明在彭澤縣作縣令時,下令公田全都種成高粱,說:“這樣我就能常醉酒了,便心滿意足了。”但妻子和兒子堅決請求種粳稻,他就下令讓二頃五十畝種高粱來釀酒,五十畝種粳稻供食用。他在《歸去來兮辭》中自敘也說:“公田的收成,足夠做酒,所以順便求了彭澤令這個小官。”他本希望種的莊稼熟了,一年後離任。然而從仲秋到冬天,他在官僅八十幾天,就自動免官離職。所謂的高粱粳稻,都沒有能吃到一顆一粒,可悲啊!

  參考資料:

  陶淵明高簡閒靖,為晉、宋第一輩人。語其飢則簞瓢屢空,缾無儲粟;其寒則裋褐穿結,絺綌冬陳;其居則環堵蕭然,風日不蔽。窮困之狀,可謂至矣。讀其《與子儼等疏》雲:“恨室無萊婦,抱茲苦心。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管仲、鮑叔,分財無猜,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然則猶有庶子也。《責子》詩云:“雍、端年十三。”此兩人必異母爾。淵明在彭澤,悉令公田種秫,曰:“吾常得醉於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其自敘亦云:“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猶望一稔而逝,然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即自免去職。所謂秫粳,蓋未嘗得顆粒到口也,悲夫!

  簡介

  陶淵明,東晉文學家。他從二十九歲時開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歸隱。後陸續做過鎮軍、參軍、建威參軍等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四十一歲再出為彭澤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他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後世稱他為“田園詩人”。田園被陶淵明用詩的手段高度純化、美化了,變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難所。

  陶淵明善於將深刻的哲理融入詩歌的形象中,詩的語言樸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稱為“陶詩中的珠玉”。如《歸園田居》組詩的久享盛名,有類似的特點:寫田園生活,寫體力勞動,詠歌自己的理想,顯示出理想獲得實現的愉快。

  我們學過的課文《桃花源記》《歸田園居》《歸去來兮辭》《飲酒》《五柳先生傳》等詩文,它們的作者就是陶淵明。

  原文再現

  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素材評析

  從寫五柳先生的志趣愛好及思想性格等來看,與陶淵明其他詩文中表現的性格相同,自傳說是可信的。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讚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適用話題

  陶淵明遠離塵世,視功名如糞土,寧可窮困潦倒,住破爛的房子,也堅持只讀書自娛自樂,而絕不為了溫飽而出賣自己的靈魂。適用話題“高潔”、“榮辱”、“談意氣”、“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