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集卷之一詩四言《時運並序》
陶淵明集卷之一詩四言《時運並序》
引導語:古人認為人一生的遭際全由命運決定,並透過時間的運轉表現出來,稱為時運,殊不知命運不可預知,只能予以人安慰,一切變數全在人一念之間。小編收集了《陶淵明集卷》中的《時運並序》,這首詩一共分為四個章節,讚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及萬物復甦的大自然,詩人陶醉於大自然中,不僅淨化了心靈、開闊了心胸,還在大自然的陶冶中提升了人格。下面是原文賞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說明]
這首詩共四章,當與《停雲》詩作於同一年的暮春,內容寫暮春獨遊。詩人投身於美好的大自然之中,欣賞、讚美著大好的春光,並在其中領略了陶然自樂的無限喜悅;然而時世的艱難,不禁使得詩人傷今思古,感慨身世,心頭排遣不去的孤獨之感,給詩人帶來了無限的惆悵,這就是詩序中所說的“欣慨交心”。
《時運》,遊暮春也。春服既成(1),景物斯和(2),偶影獨遊(3),欣慨交心。
邁邁時運,穆穆良朝(4)。
襲我春服,薄言東郊(5)。
山滌餘靄,宇暖微霄(6)。
有風自南,翼彼新苗(7)。
洋洋平澤,乃漱乃灌(8)。
邈邈遐景,載欣載矚(9)。
人亦有言,稱心易足(10)。
揮茲一觴,陶然自樂(11)。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12)。
童冠齊業,閒詠以歸(13)。
我愛其靜,寤寐交揮(14)。
但恨殊世,逸不可追(15)。
斯晨斯夕,言息其廬(16)。
花葯分列,林竹翳如(17)。
清琴橫床,濁酒半壺。
黃唐莫逮,慨獨在餘(18)。
[註釋]
(1)春服既成:語出《論語。先進》,意思是說,春天的服裝已經穿得住了。成:就,定。
(2)斯:則,就。和:溫和,和暖,指春天的.氣息。
(3)偶影:與自己的身影為伴,形容孤獨。
(4)邁邁:行進貌。時運:四時運轉。穆穆:淳和美好貌。朝:早晨。
(5)襲:衣上加衣,這裡是“穿”的意思。簿:迫近,此處意為:到??去。言:語助詞。
(6)滌:洗。藹:雲氣。餘靄:殘餘的雲氣。字:四方上下,這裡指天空。暖:昏暗不明的樣子。霄:雲氣。一說雨後的虹。
(7)翼:鳥翅,這裡作動詞,有吹拂。扇動的意思,形容新苗在南風的吹拂下像羽翼似的微微擺動。新苗:新長的嫩苗。
(8)洋洋:形容水的浩瀚、盛大。澤:湖。漱(shù術):含水洗口。濯(zhuó濁):洗。
(9)邈邈(miǎo秒):遠貌。遐(xiá霞):遠。載:語助詞,這裡有“乃”的意思。矚(Zhǔ主):注視。
(10)稱(chèn襯)心:符合心願。易足:容易滿足。
(11)揮:傾杯而飲的動作。觴(shāng傷):古代飲酒器,猶今之酒杯。陶然:快樂的樣子。
(12)延目:放眼,向遠處看去。悠想:遙想。沂(yí夷):水名,流經山東曲阜縣南。
(13)童:兒童。冠:指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禮,表示成年。齊業:都已習完功課。此二句事出《論語。先進)。《論語。先進)記孔子的學生曾點談自己的理想時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乘涼)乎舞雩(yú魚),詠而歸。”意思是說:暮春之時,穿青春服,五六個成年男子和六七個兒童一道,在沂水沐浴,到舞零(魯國祭天求雨的場所)乘涼,然後唱著歌兒往回走。
(14)靜:指曾點的清靜閒雅之風。寤(wù悟):睡醒。寐(mèi妹):睡眠。寤寐:猶言日夜。交揮:互動奮發,是說時刻嚮往。
(15)殊世:異代。
(16)斯、言:皆語助詞。息其廬:在家中休息。
(17)分列:指分排栽種。翳(yì意)如:茂密的樣子。
(18)黃唐:黃帝、唐堯,指上古和平的時代。逮:及、趕上。
[譯文]
《時運》這首詩,是暮春紀遊之作。穿上春天的服裝,到大自然中去領略和煦的春光;與影為伴獨自閒遊,內心交織著欣喜與悲慨。
四時運轉不停,春日晨光融融。
穿上我的春服,前往東郊踏青。
山間雲氣已盡,天宇橫跨彩虹。
南風習習吹來,嫩苗展翅欣迎。
平湖漲滿春水,漱洗神情頓清。
眺望遠處風景,賞心悅目馳情。
此景此情相愜,我心歡暢無窮。
舉杯一飲而盡,自得其樂融融。
放眼湖中清流,遙想曾點沂遊。
課罷攜友遠足,歸來放開歌喉。
我心愛其閒靜,日思夜想同遊。
只恨今昔異代,遙遙隔世難求。
平居朝朝暮暮,靜守家園之中。
花卉草藥分行,樹木竹林蔥蔥。
素琴橫臥床上,半壺濁酒尚濃。
黃唐盛世難追,我獨慨嘆無窮。
陶淵明《時運》賞析
《時運》詩的大意講述的是,在暮春萬物復甦的時節,詩人一個人外出郊遊,孤單形影。愜意的欣賞著自然中的美景,心情開懷,但只有影子跟自己作伴,不免覺得傷感。前面兩個章節描述的是歡欣之情,後兩章敘述的是傷感之意。
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熱愛大自然了,大自然的一切美景都讓他欣喜。隨風而擺的禾苗、秀麗壯美的山峰、自由飛翔的鳥兒……看著此情此景,陶淵明陷入了茫茫的遐想中。人生本來就是如此容易滿足,為何還要去追逐不屬於自身的榮利。於是舉杯而飲,自醉自意、自得其樂。
漢魏之後,四言詩已經漸漸消退,隨之興起的是五言詩。但是五言詩的語言節奏結構單調乏味,作詩時還要考慮其節律的完整,常加入無實際意義的語詞,全文讀起來拖沓累贅,不夠簡練。陶淵明著作《時運》時,並沒有跟隨興起之風采用五言詩,而是有意的選擇節奏簡單、語言平穩簡練的四言詩為主題。《時運》在著作中就以《詩經》的四言體格式為模板,詩歌的題目取自第一句詩的“時運”二字,題目下面還有開序,以此開門見山點明全詩宗旨。《時運》與《詩經》相比較,前者的效果、意蘊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