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生平及作品和家族背景家庭成員

陶淵明生平及作品和家族背景家庭成員

  引導語:說到陶淵明,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是中國古代的山水田園詩人,大家還了解哪些關於陶淵明?下面是小編整理他的生平及作品和家族背景家庭成員,我們一起閱讀了解。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1]”,諡號“靖節先生”(死後由朋友劉宋著名詩人顏延之所諡),潯陽柴桑人,出身於沒落仕宦家庭。晉世名淵明,入劉宋後改名潛。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約生於東晉哀帝興寧三年(352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自做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被稱為“千古隱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

  陶淵明作品:

  《停雲(並序)》 卷之二 詩五言 《形影神(並序)》

  《時運(並序)》

  《榮木(並序)》

  《贈長沙公族祖並序》

  《酬丁柴桑》 《九日閒居(並序)》

  《答龐參軍(並序)》 《歸園田居五首》

  《勸農》 《遊斜川》

  《命子》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歸鳥》 《乞食》

  卷之三 詩五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途口》 《答龐參軍(並序)》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連雨獨飲》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移居二首》

  《還舊居》 《和劉柴桑》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酬劉柴桑》

  《己酉歲九月九日》 《和郭主簿二首》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於王撫軍座送客》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 《與殷晉安別(並序)》

  《飲酒二十首(並序)》 《贈羊長史(並序)》

  《止酒》 《歲暮和張常侍》

  《述酒》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責子》 《悲從弟仲德》

  《有會而作》 卷之四 詩五言 《擬古九首》

  《臘日》 《雜詩十二首》

  卷之五 賦辭 《感士不遇賦(並序)》 《詠貧士七首》

  《閒情賦》 《詠二疏》

  《歸去來兮辭》 《詠三良》

  卷之六 記傳贊述 《桃花源記(並詩)》 《詠荊軻》

  《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讀〈山海經〉十三首》

  《五柳先生傳》 《擬輓歌辭三首》

  《扇上畫贊》 聯句[2]

  《讀史述九章(並序)》

  卷之七 疏祭文 《與子儼等疏》

  《祭程氏妹文》

  《祭從弟敬遠文》

  《自祭文》

  家族背景家庭成員:

  陶淵明的時代是在典午大亂之後,正當劉裕篡晉的時候。他生在一個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東晉開國元勳,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的後人固有問題,但至少是他的近房裔孫;祖父做過太守;他的父親似乎早就在家居閒(據《命子》詩,安城太守之說似不確。他序他的先世都提到官職,而到其父時只有“淡焉虛止,寄跡風雲,冥茲慍喜”數語)。母親是當時名士孟嘉的女兒。他還有一個庶母,弟敬遠和程氏妹都是庶出。他的父親和庶母都早死,生母似活得久些。弟妹也都早死,留有侄兒靠他撫養。原配夫人在他三十歲左右死去,續絃翟氏,幫他做農家操作。

  他有五個兒子,似還有“弱女”,不同母;在中年遭了幾次喪事,還遭了一次火,家庭負擔很不輕,算是窮了一生。從早年就愛生病,一直病到老。他死時才五十餘歲(舊傳淵明享年六十三,吳汝綸定為五十一,梁啟超定為五十六,古直定為五十二,從作品的內證看,五十一二之說較勝)。

  當時一般社會情形很不景氣,他住在江西潯陽柴桑,和一般衰亂時代的多數鄉下讀書人一樣,主要靠種田過活,境況非常窘迫,人口又多,收入不能維持極簡單的生活。迫於飢寒,只得放下犁頭去求官。他的第一任官是京口鎮軍參軍,那是他才二十三歲左右(晉隆安三年),兩年後,奉使到江陵;同年冬天,母親去世,他居了兩年憂,到了二十八歲那年,又起來做建威參軍,第二年三月奉使入都,八月補彭澤縣令,冬十一月就因為不高興束帶見督郵,解印綬歸田。

  總計起來,他做官的時間前後不過六年,以後再也沒有出來做官。 從二十九歲棄官,到他五十一歲死,二十餘年中,他都在家鄉種田,生活極苦,雖偶得朋友資助,還是有捱餓乞食的時候。

  陶淵明對後世的影響:

  陶淵明所引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即使諸多著名的偉大詩人也曾受到他的影響。唐代著名世人李白不願巴結奉承權貴的自尊不屈與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唐朝詩人高適也曾想要學習陶淵明辭官歸隱山林的做法,遠離世俗利益。不僅如此,陶淵明的'詩歌也給後人帶去了精神支援與鼓舞。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與清朝詩人龔自珍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讚美陶淵明的為人處世的態度,以及因他而得到的感悟。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顯示了他對於桃花源的嚮往,而他的桃花源社會也對後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後世中有不少文人學者對陶淵明提出的桃花源社會透過自己的作品表達對此種社會的嚮往與歌頌。就例如著名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經用自己的作品對那般安定和諧的桃花源社會表示讚賞,而對與之相反的現實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與感慨。

  陶淵明在給後世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他那捨棄所有歸隱山林,逃避現實的態度也給後世之人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後世中頗為有名的詩人白居易曾在晚年退隱山林,而在那期間他非常喜愛陶淵明以及他的詩歌,但實際上那只是他在超脫世俗的陶淵明那尋求精神上的安慰罷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