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次盱眙縣》韋應物唐詩註釋翻譯賞析
《夕次盱眙縣》韋應物唐詩註釋翻譯賞析
作品原文
夕次盱眙縣⑴
落帆逗淮鎮⑵,停舫臨孤驛⑶。
浩浩風起波⑷,冥冥日沉夕⑸。
人歸山郭暗⑹,雁下蘆洲白⑺。
獨夜憶秦關⑻,聽鍾未眠客⑼。
詞句註釋
⑴次:停泊。盱眙(xūyí):今屬江蘇,地處淮水南岸。
⑵逗:停留。淮鎮:淮水旁的市鎮,指盱眙。
⑶舫:船。臨:靠近。驛:供郵差和官員旅宿的水陸交通站。
⑷浩浩:盛大的樣子。
⑸冥冥:昏暗,昏昧。
⑹“人歸”句:意為日落城暗,人也回去休息了。
⑺蘆洲:蘆葦叢生的水澤。
⑻秦關:指長安。秦:今陝西的別稱,因戰國時為秦地而得名。
⑼客:詩人自稱。此句意為孤獨之夜,懷念家鄉。
白話譯文
降落白帆,逗留河邊小鎮。停下行船,面對孤獨客棧。浩浩晚風,吹起一河碧波;彤彤夕陽,沉於冥冥溪邊。行人已歸,城郭漸暗,平沙落雁,蘆花點點,月夜獨憶家鄉,聽鍾未能成眠。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德宗建中三年(783年),時詩人出任滁州刺史。盱眙,縣名,韋應物自長安赴滁州經過此地。
作品鑑賞
這首詩寫旅途中的客思。詩人因路遇風波而夕次孤驛,在孤驛中所見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蕭索的景象,夜聽寒鍾思念故鄉,徹夜未眠。一片思鄉之情和愁緒全在景物的描寫之中。詩的妙處,在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此詩對曠野蒼涼悽清的夜景極盡渲染,把風塵飄泊,羈旅愁思烘托得強烈感人。
首聯點題,交代時間地點,自然引出下文停船所見景物的描寫。“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詩感情基調。“落帆”“停舫”意為黃昏時分船要泊岸停靠。
頷聯承接首聯,“風起波”“日沉夕”描寫夜晚江邊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風波,不得不停舫孤驛,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寫出羈旅奔波的艱辛。晚風勁吹,水波浩蕩,夕陽沉落,暮色昏暗,以曠野蒼涼悽清的'夜景,烘托內心漂泊異鄉的悽苦心情。
頸聯描寫停舟靠岸後放眼所見景象。“山郭暗”“蘆洲白”寫夜色降臨之景;“人歸”“雁下”意為隨著夜色降,在外的人們回到家,高飛的大雁也停下休息。日落黃昏,是人回家鳥回巢的時刻,眼見人們回家盡享家的溫馨以解一天的疲憊,鳥兒們也有溫暖的巢得一晚的安眠,反觀自身卻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無限酸楚頓上心頭,頗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之味。此處精選意象,運用色彩明暗對比渲染了淒冷的意境,景中寓情(借景抒情),借人歸雁下表達羈旅鄉思之情。夜幕降臨,人雁歸宿反襯作者客居異鄉的悽苦惆悵。
尾聯“獨夜”“聽鍾”“未眠”也處處點“夕”,處處寫夜,寫出鄉思客愁之深。
韋應物詩風委婉含蓄,多借物抒情。在《夕次盱眙縣》這首詩中,詩人運用很多意境。如“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沉夕。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在這一點上與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如出一轍。
名家點評
明代高棅《批點唐詩正聲》:“白”字入妙,正見夕暗之態。
餘成教《石園詩話》:韋詩如“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喬木生夏涼,流雲吐華月”、“寒雨暗深更,流螢度高閣”、“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微風時動牖,殘燈尚留壁”、“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寒山獨過雁,暮雨遠來舟,”、“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怪來詩思清入骨,門對寒流雪滿山”,有合於劉須溪所謂“誦一二語,高處有山泉極品之味”也。
清代喬億《劍溪說詩》捲上:淡然無意,而真率之氣自不可掩。
英漢對照
夕次盱眙縣
韋應物
落帆逗淮鎮,停舫臨孤驛。
浩浩風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獨夜憶秦關,聽鍾未眠客。
MOORING AT TWILIGHT IN YUYI DISTRICT
Wei Yingwu
Furling my sail near the town of Huai,
I find for harbour a little cove
Where a sudden breeze whips up the waves.
The sun is growing dim now and sinks in the dusk.
People are coming home. The bright mountain-peak darkens.
Wildgeese fly down to an island of white weeds.
…At midnight I think of a northern city-gate,
And I hear a bell tolling between me and sleep.
作者簡介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