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真的賞心悅目嗎?

唐詩三百首真的賞心悅目嗎?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以杜甫詩數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據報道,炙人口的《唐詩三百首》在傳誦千餘年後,如今插上了高科技之翼,以“可視、可聽、可聞、可觸”的靚麗身姿於九月十三日登上了“國家名片”,這套郵票被稱之為“全球首套多媒體郵票”。

  《唐詩三百首》特種郵票由大名鼎鼎的國家郵政郵票印製局首席設計師王虎鳴領銜設計,是該公司為祖國六十華誕推出的獻禮郵品。該套郵票一套六枚,全套面值九點三元,採用一套票一版張的形式。郵票版張採用豎構圖,以中國傳統古畫“雪景寒林圖軸”作為邊飾,版張的中心位置以“下江陵”、“望嶽”、“琵琶行”、“無題”、“望月懷遠”、“登雀樓”六首詩歌作為郵票內容。周邊環以《唐詩三百首》的微縮文字。三百一十三首詩篇,二萬五千餘字悉數鐫刻在一版郵票之內,需用十倍放大鏡才能看清字跡,可謂“一版票、一本書”。同時,該套郵票配套了一支數碼筆,可點讀郵票上的詩句,聆聽中國當代表演藝術家的配樂朗讀版本;整套郵票採用獨有的凹凸技術,手摸上去更有真實感,背景鋪印了金光幻彩珠光油墨,並以夜光油墨表現明月,使郵票具有金光幻彩效果,郵票還散發著淡雅的檀香氣味,更是讓人有種置身書香的感覺。在方寸之間,實現了“可視、可聽、可聞、可觸”的全新觀感。

  這套郵票的發行,引起了媒體的極大關注,一些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也發表了許多熱情洋溢的文字言論,彷彿這套郵票的發行成了當今一件舉世矚目的大事件。可是,這套郵票並沒有調動起我的多大興趣和胃口。

  首先,《唐詩三百首》郵票的設計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精彩,郵票畫面雖然是一派古色古香的調子,但經典唐詩的意境並沒有真正地展現出來。除了印刷上運用了一些特殊技術之外,這樣的畫面設計可能連普通的平面設計人員都可以弄得出來。要想欣賞和閱讀,必須得藉助於專用的點讀工具,這不是強人所難嘛!更何況密密麻麻的微縮文字印製在小小的方寸之上,又怎能賞心悅目呢?

  其次,《唐詩三百首》濃縮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其歷史的、文化的分量之重,是有目共睹的,難道一個泱泱大國的國粹,在區區六枚郵票之上和藏於版張之中的微縮文字就能夠充分展示嗎?為何要浪費一個如此經典優秀的郵票選題,而不能形成一個大部頭的系列郵票選題呢?

  其三,大有市場炒作之嫌,在此套郵票發行之時,一邊是很多城市的郵票公司沒有見到新票零售,即使有的也只不過幾十套,縣鎮裡可能是連新郵票的蹤跡都難得見到了。而另一邊卻是四方連公司專售郵票折、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數碼點讀筆、大部頭的豪華高檔鑑賞郵冊、高檔特製宣紙線裝書套裝郵冊,價格之高、溢價之大令真正的集郵者大跌眼鏡、望而怯步。而能夠擁有這些高檔郵品冊的人,有幾個是自己掏腰包去收藏的。說得不好聽的話,這樣的高檔郵冊極有可能會演變成滋生腐敗的道具。如此的郵品發行市場運作模式,不是等同於“掛羊頭買狗肉”了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