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立春的唐詩宋詞
描寫立春的唐詩宋詞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立春唐詩宋詞,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奉和立春日侍宴內出剪綵花應制》——唐:宋之問
金閣妝新杏,瓊筵弄綺梅。
人間都未識,天上忽先開。
蝶繞香絲住,蜂憐豔粉回。
今年春色早,應為剪刀催。
作者簡介
宋之問(656—712),唐代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進士,初與楊炯分直內教,歷任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等職,常扈從遊宴。善詩文,與“善剖決”的韋善心並稱戶部“二妙”,與沈佺期齊名,並稱“沈宋”。宋之問在創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並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宋之問集》二卷。
《立春》——宋:王鎡
泥牛鞭散六街塵,生菜挑來葉葉春。
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
賞析:
第一句:泥牛鞭散六街塵。“泥牛”即春牛,舊時打春儀式上所用的土牛。在立春前一日,用土、蘆葦或紙做成,官府打春牛迎春,以催耕迎春,祈求豐收。“六街”指唐宋京都宮門外左右邊各三條的中心大街,後來泛指京城的大街和鬧市。立春日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於芒神土牛前,在正午時舉行隆重的`打牛儀式,吏民擊鼓,由官員執紅綠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有的是用棍子打,然後交給屬吏與農民輪流鞭打,把“牛”打得越碎越好。在詩中,我們的勞動人民硬是把一頭龐大的“泥牛”抽打成了瀰漫街道的塵土,可見他們對春天是如何的充滿了期待啊。
第二句:生菜挑來葉葉春。舊時習俗在立春日做春餅、生菜,稱之為“春盤”。吃著美食,出暖花開,枝條上的片片樹葉煥發著勃勃生機,春天真的來了,所以說“生菜挑來葉葉春”。
第三句:從此雪消風自軟。春天來了,冰雪融化,風兒也不在夾雜著烈列寒氣,而是變得溫柔起來,“吹面不寒楊柳風”,就是第三句的意思了。
第四句: 梅花合讓柳條新。合,應當,理所當然;讓,謙讓,閃避。古諺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說法,柳樹是最早知道春天的,柳樹也是屬於春天的。“凌寒獨自開”的梅花屬於已經過去的嚴冬,面對春天款款的腳步,梅花還是悄然避讓,把這生機盎然的春天拱手讓給綠意盈盈的柳樹吧。
《立春日晨起對積雪》——唐:張九齡
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
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
玉潤窗前竹,花繁院裡梅。
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立春內出彩花應制》——唐:崔湜
澹盪春光滿曉空,逍遙御輦入離宮。
山河眺望雲天外,臺榭參差煙霧中。
庭際花飛錦繡合,枝間鳥囀管絃同。
即此歡娛齊鎬宴,唯應率舞樂薰風。
作者簡介: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崔湜出身於博陵崔氏安平房,進士及第,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先後依附於武三思、上官婉兒,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後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復為尚書左丞。唐中宗駕崩後,崔湜依附韋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變後,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並進中書令。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剷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嶺南,途中被賜死。時年四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