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聽箏》
唐詩《聽箏》
《聽箏》是唐代詩人李端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該詩描寫一位彈箏女子為了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故意將弦撥錯,塑造了一個可愛的彈箏女形象,語句傳神,意蘊豐富。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唐詩《聽箏》,歡迎閱讀!
《聽箏》
唐·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註釋
⑴聽箏:彈奏箏曲。
⑵金粟:古也稱桂為金粟,這裡當是指絃軸之細而精美。
⑶柱:定弦調音的短軸。
⑷素手:指彈箏女子纖細潔白的手。
⑸玉房:指玉製的箏枕。房,箏上架弦的枕。
⑹周郎:指三國時吳將周瑜。他二十四歲為大將,時人稱其為“周郎”。他精通音樂,聽人奏錯曲時,即使喝得半醉,也會轉過頭看一下奏者。當時人稱:“曲有誤,周郎顧。”
⑺拂弦:撥動琴絃。
譯文
金粟軸的古箏發出優美的聲音,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盡了辦法為博取周郎的青睞,你看她故意地時時撥錯了琴絃。
《聽箏》賞析:
箏是古代一種彈撥樂器,即今稱“古箏”。“鳴箏”謂彈奏箏曲。題一作“聽箏”,則謂聽奏箏有感,就聽者立題。從詩意看,以作“鳴箏”為有味。這首小詩寫一位彈箏女子為博取青睞而故意彈箏出錯的情態,寫得婉曲細膩,富有情趣。
前二句寫彈箏美人坐在華美的房舍前,撥弄箏弦,優美的樂聲從絃軸裡傳送出來。“柱”是系弦的部件。“金粟”形容箏柱的.裝飾華貴。“素手”表明彈箏者是女子。後二句即寫鳴箏女故意彈錯以博取青睞。“周郎”指三國吳將周瑜。他二十四歲為將,時稱“周郎”。他又精通音樂,聽人奏曲有誤時,即使喝得半醉,也要轉過頭去看一看演奏者。所以時謠說:“曲有誤,周郎顧。”(見《三國志·吳志·周瑜傳》)這裡以“周郎”比喻彈箏女子屬意的知音者。“時時”是強調她一再出錯,顯出故意撩撥的情態,表示注意到她的用心不在獻藝博知音,而在其他。
清人徐增分析這詩說:“婦人賣弄身分,巧於撩撥,往往以有心為無心。手在弦上,意屬聽者。在賞音人之前,不欲見長,偏欲見短。見長則人審其音,見短則人見其意。李君(稱李端)何故知得恁細。”(《而庵說唐詩》)其見解相當精闢。
此詩的妙處就在於詩人透過細緻的觀察,抓住了生活中體現人物心理狀態的典型細節,將彈箏女子的微妙心理,一種邀寵之情,曲曲寫出,十分傳神。詩的寫法象速寫,似素描,對彈箏女形象的描寫是十分成功的。
作者簡介
李端(約743-782),字正己。趙州(今河北省趙縣)人。大曆中進士。任秘書省校書郎,官至杭州司馬。李端才思敏捷,工於詩作,又長於奕棋,為“大曆十才子”之一,辭官歸隱衡山,自號衡嶽幽人,作品多應酬之作,個別作品對社會有所反映,喜作律體,亦擅長七言詩行,於大曆才子中罕見。有《李端詩集》,《唐才子傳》卷4有傳。喜作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