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之《已涼》

唐詩三百首之《已涼》

  《已涼》是唐末詩人韓偓創作的一首情詩。此詩以工筆畫的手法,用旖旎穠豔的色彩,精細入微地描寫了詩人所欽慕的美人深閨繡戶中精巧典雅的陳設佈置,點出已涼未寒的特有時令氣氛。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唐詩三百首之《已涼》,歡迎閱讀!

  《已涼》

  唐·韓偓

  碧闌干外繡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枝。

  八尺龍鬚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註解】:

  ⑴繡簾:一作“翠簾”。

  ⑵猩血:一作“猩色”,猩紅色。屏風:一種用來遮擋和做隔斷的東西。畫折枝:一作“畫柘枝”,指圖繪花卉草木。

  ⑶龍鬚:屬燈心草科,莖可織蓆。這裡指草蓆。

  【譯文】

  翠綠色的'欄杆外繡簾兒低垂,猩紅的屏風上畫著草木花卉。

  龍鬚草織成的席子鋪上錦褥,天氣已涼卻還未到寒冷時候。

  賞析

  韓偓《香奩集》裡有許多反映男女情愛的詩歌,這是最為膾炙人口的一篇。其好處全在於藝術構思精巧,筆意含蓄。

  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間華麗精緻的臥室。鏡頭由室外逐漸移向室內,透過門前的闌干、當門的簾幕、門內的屏風等一道道障礙,聚影在那張鋪著龍鬚草席和織錦被褥的八尺大床上。房間結構安排所顯示出的這種“深而曲”的層次,分明告訴讀者這是一位貴家少婦的金閨繡戶。

  佈局以外,景物吸引讀者視線的,是那斑駁陸離、穠豔奪目的色彩。翠綠的欄檻,猩紅的畫屏,門簾上的彩繡,被面的錦緞光澤,合組成一派旖旎溫馨的氣象,不僅增添了臥室的華貴勢派,還為主人公的閨情綺思醞釀了合適的氛圍。主人公始終未露面,她在做什麼、想什麼也不得而知。但朱漆屏面上雕繪著的折枝圖,卻不由得使人生髮出“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無名氏《金縷衣》)的感嘆。面對這幅畫圖,主人公不可能不有感於自己的逝水流年,而將大好青春同畫中鮮花聯絡起來加以比較、思索,更何況而今又到了一年當中季節轉換的時候。門前簾幕低垂,簟席上增加被褥,表明暑熱已退,秋涼剛降。這樣的時刻最容易勾起人們對光陰消逝的感觸,在主人公的心靈上又將激起陣陣波瀾。詩篇結尾用重筆點出“已涼天氣未寒時”的時令變化,當然不會出於無意。配上床蓆、錦褥的暗示以及折枝圖的烘托,主人公在深閨寂寞之中渴望愛情的情懷,也就隱約可見了。

  通篇沒有一個字涉及“情”,甚至沒有一個字觸及“人”,純然藉助環境景物來渲染人的情思,供讀者玩味。這類命意曲折、用筆委婉的情詩,在唐人詩中還是不多見的。這首小詩之所以廣為傳誦,原因或在於此。無論從題材旨趣,還是從手法、風格上講,這首小詩都開啟了五代兩宋閨情詞縟麗婉約的先河。

  作者簡介

  韓偓(844年—923年),字致光,號致堯,小字冬郎,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詩人,翰林學士韓儀之弟,“南安四賢”之一。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進士及第,出佐河中節度使幕府。入為左拾遺,轉諫議大夫,遷度支副使。光化三年(900年),從平左軍中尉劉季述政變,迎接唐昭宗復位,授中書舍人,深得器重。黃巢進入長安,隨駕進入鳳翔,授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拒絕草詔起復前任宰相韋貽範。不肯依附於梁王朱全忠,貶為鄧州司馬。唐昭宗遇弒後,依附於威武軍節度使王審知,寓居九日山延福寺。信仰道教,擅寫宮詞,多寫豔情,詞藻華麗,人稱“香奩體”。後梁龍德三年(923年),病逝於南安縣龍興寺,安葬於葵山。著有《玉山樵人集》。

  韓偓的其他作品

  《夜深》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曉日》

  天際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際一時紅。

  直須日觀三更後,首送金烏上碧空。

  《醉著》

  萬里清江萬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煙。

  漁翁醉著無人喚,過午醒來雪滿船。

  《草書屏風》

  何處一屏風,分明懷素蹤。

  雖多塵色染,猶見墨痕濃。

  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

  若教臨水畔,字字恐成龍。

  《三月》

  辛夷才謝小桃發,蹋青過後寒食前。

  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吳國地遙江接海,漢陵魂斷草連天。

  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殘春旅舍》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鹹京。

  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淨域,酒衝愁陣出奇兵。

  兩梁免被塵埃汙,拂拭朝簪待眼明。

  《春盡》

  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後衣裳見酒痕。

  細水浮花歸別澗,斷雲含雨入孤村。

  人閒易有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

  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