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聖寺》唐詩鑑賞
《開聖寺》唐詩鑑賞
開聖寺
溫庭
路分溪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
出寺馬嘶秋色裡,向陵鴉亂夕陽中。
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
猶有南朝舊碑在,敢將興廢問休公。
溫庭唐詩鑑賞:
這是一首寫景詩。從詩的內容看,開聖寺約建於南朝時,故址已不可考。
飄拂的煙靄下,一條曲折的小道順著山谷蜿蜒而上,兩旁亂石磷石旬,叢林蒼蒼,山風吹來,落木蕭蕭。這是通往開聖寺的途中景象。詩人並沒有設色描繪,而只是以白描的手法描繪了一幅秋日行旅圖,把讀者引進一個旅況蕭瑟的境界 。山道、亂石、古樹、 煙靄,旅途的荒涼、寂寞可想而知。但是詩人的感受程度似乎還不僅如此,“蕭蕭”一詞狀山中秋風蕭瑟、草木搖曳的窸窣之聲,更增添了旅途的淒涼況味。
到了開聖寺 ,詩人該從旅途的寂寞中輕鬆下來, 對這一建於三 、四百年前的寺宇進行一番觀了吧。 然而,頷聯卻避卻寺宇,將目光移向寺外的天地。憑高望遠,長天寥廓,萬木蕭疏,天地之間一派深秋的景緻;長途跋涉後的馬兒,得以縱歇息,在悠閒地踢著蹄,打著響鼻,不時地仰頭長嘶;夕陽染紅了遠遠近近的山嶺 , 覓巢歸宿的烏鴉在層林之間飛來飛去,噪聲亂成一片。
寺外的秋色是如此蕭然 ,寺內的景緻又如何呢? 枯草遍地,亂竹叢生,泉水自落其間,無人汲用,雖時近黃昏 ,山廚依然冷冷清清 ;影殿空空,木魚聲絕,殿外不遠處 ,墓塔林立,原來僧人已葬在那裡。 影殿,是寺宇供奉神佛之所。頷聯透過馬嘶、鴉亂的寺外景色予以烘托 , 頸聯則又以泉落竹間和廚房靜寂,僧歸塔下與影殿空空相比照,充分地描寫了寺宇的衰敗寥落景象。上下兩聯於工整的對偶中,寓抑揚低昂的情調,為尾聯的慨嘆之音,醞釀了充分的抒情氣氛。
面對這一片荒涼的情景,詩人不由得浮起了這座寺宇曾經香火鼎盛的揣想。雖然再也不見舊時寺宇的風貌,但是記載當年興建時寺宇巍峨,香客絡繹之盛況的南朝舊碑依然存在。讀讀舊碑上鐫刻的文字,再對照眼前的情景,開聖寺的'興廢變遷已不言而喻,豈敢再去詢問休公呢 ! 這一聯就眼前所見情景抒發感嘆 ,寓意極深 。南朝皇帝佛,曾浪費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財力在全國各地興建寺廟( 杜牧《江南春 》“南朝四百八十寺 ”)。不但嚴重地毀壞了農業,也加劇了階級矛盾的激化 , 再加上統治者的荒淫腐敗 ,使得南朝的幾個小朝代都是國運匆促 ,接踵而亡。南朝的這一歷史事實不但給後來的統治者以深刻的教訓,也刺激了許許多多的有識之士,引起了歷史家 、文學家們的反思 。因此,詩人面對這荒廢的寺宇 ,雖然也發出了“行人莫問當年事”(許渾《咸陽 城西樓晚 》)的感慨,但是這一感慨裡卻融進了對 社會歷史的巨大變化的思索,蘊含著詩人內心深處無限悲涼的感悟。
全詩以寫景為主,由旅途的跋涉而開聖寺周圍的徘徊,由遠及近,追尋歷史陳跡,俯仰今古興衰,觸景生情,立意深沉,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