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唐詩賞析
《憶江南》唐詩賞析
賞析,意思是欣賞並分析(詩文等),透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憶江南》唐詩賞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憶江南·江南好》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註釋】
憶江南既是標題,也是詞牌名。
舊曾諳從前很熟悉。
江花江邊的花。
藍藍草,葉子青綠,可制染料。
唐詩賞析:
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讚頌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豔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歎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餘情搖漾的境界中。
【賞析】
白居易先後做過杭州、蘇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以後,他寫了不少懷念舊遊的詩作。六十七歲那年,寫下三首《憶江南》,抒發了他對江南的讚美、憶念之情。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開門見山,實話實說。一個“好”字,飽含著詩人深情的讚歎。次句“風景舊曾諳”,撫今追昔,說明江南風景之美是當年自己親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這一句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瞭“憶”字。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句,具體描寫“舊曾諳”的江南春色:紅日東昇,陽光燦爛,在朝陽的映照下,江畔奼紫嫣紅的鮮花比火還要紅;春江水清,波碧,在滿地綠草的映襯下,顯得比藍草還要綠。詩人抓住了“江花”“江水”兩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對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風和日麗、花紅水碧、生氣盎然的江南春色圖。最妙的是“紅勝火”“綠如藍”六個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紅、水綠,又用異色映襯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為背景,顯得更加絢麗可愛。
結尾“能不憶江南”一句用反問語氣,流露出強烈的讚歎和眷戀之情。
[作者簡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樂天,自號醉吟先生,亦稱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居下邦(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是杜甫之後,唐朝的又一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詩人中作品最多的一個。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相傳老嫗也能聽懂。常與同年元稹酬詠,號元白。也常與劉禹錫酬詠,號劉白。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四類:諷諭、閒適、感傷、雜律。他本人最得意,價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諷諭詩。他的諷諭詩主要包括了兩方面的內容:一、廣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難。這其中有同情農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嘆婦女命運的悲歌,如《上陽白髮人》、《後宮詞》等。二、深刻地揭露統治者的罪惡,如《賣炭翁》、《紅絨毯》等。有《長慶集》詩二十卷,《後集》詩十七卷,《別集補遺》二卷。今編詩三十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