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唐詩《早發昌平島》
沈佺期唐詩《早發昌平島》
沈佺期唐詩《早發昌平島》是寫“南浮漲海”前經昌平島時的所見所感。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沈佺期唐詩《早發昌平島》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早發昌平島
解纜春風后,鳴榔曉漲前。
陽烏出海樹,雲雁下江煙。
積氣衝長島,浮光溢大川。
不能懷魏闕,心賞獨泠然。
賞析
首聯點出題目中“早發”二字,並暗示時值春天。在春風吹拂的早晨,詩人乘坐的船兒解開了纜繩,揚帆出海。船工們以長木叩船,以協調動作。“曉漲”的“曉”字,暗示船兒解纜啟程之早。從解纜於春風之後,鳴榔在曉漲之前所傳達出的心境看,詩人並沒有什麼“南浮漲海人何處”的孤寂感,反而使人感到呈現於眼前的是一種明麗景象。接下來的四句,描寫早發昌平島時所見。“陽烏”即太陽,以傳說日中有三足烏而得名。“積氣”,指天。一輪朝陽從海上升起,北歸的大雁落在煙波浩渺的江邊;放眼海上,天地相連,波光粼粼,水天相接。對於一個赴貶地途中的`人,欣賞到如此美景,確實是不容易的。詩人在結尾二句卻說:“不能懷魏闕,心賞獨泠然”!意思是說:對於一個去國離家的人來說,如果他失去了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的崇高節操,而沉浸在眼前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色中,那是多麼讓人傷心的啊!言外之意則是表明,自己身在江湖、心存魏闕,所以,眼前的景色雖然美麗,但自己心頭終有一種寂寞清冷之感。
這首詩和詩人遭貶前在宮廷中所創作的詩歌相比,形式上已經擺脫了浮華豔麗的弊病,給人以清新明麗的感受。
作者介紹
沈佺期(656?—714 )唐代詩人。字雲卿,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縣)人。高宗上元進士,為協律郎,後歷任通事舍人、給事中、考功郎。流放歸,為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後升任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是繼“初唐四傑”之後的著名詩人,高宗和武后時期的宮廷詩人,以寫應制詩而聞名。但這些應制詩多為歌頌皇帝點綴昇平之作。與宋之問齊名,號稱“沈宋”,被譽為律詩的奠基人之一。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輯有《沈佺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