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憶江南唐詩鑑賞
白居易憶江南唐詩鑑賞
《憶江南》,本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又名《望江南》、《夢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夢遊仙》、《安陽好》、《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江南柳》等。《金奩集》入“南呂宮”。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至宋人多將其疊為雙調。歡迎閱讀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白居易憶江南唐詩鑑賞,希望可以幫到你!
白居易《憶江南》
其一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得相逢。
[簡介]
這組詞寫於838年(唐文宗開成三年)。當時白居易以太子少傅分司東都,住於洛陽。他少年時曾過江南,五十歲後又先後出任過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江南的風光、名勝,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他寫這組詞的時候,已是晚年。他已厭倦於朝廷裡的仕官生涯,因此對秀麗的江南懷有特殊的好感。此詞每首才二十七字。即使在小令中,它的篇幅也算是很短的。但白居易這三首詞卻表現了極豐富和極深厚的情感,真可謂是詞短情長。從內容方面說,第一首是總寫對江南的回憶;第二首和第三首則是分別寫對杭州和蘇州的憶念、嚮往。從結構方面說,這組詞的寫法幾乎完全一致:即頭兩句為點題,中兩句為對勝景、勝事的描繪,末尾以呼應開頭作結。它很明顯受到民歌的影響,既具有迴環復沓的`美,又富有清新活潑的情調。
[賞析]
這三首詞既是各自獨立成篇又是互為聯絡的,必須把它們放在一起來分析。
第一首攝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寫得生機盎然,色彩豔麗。“日出江花紅勝火”一句刻畫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紅得勝過火焰。表現出春天花卉的生機勃勃之態,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濃豔、熱烈之美。次句說“春來江水綠如藍”。春水盪漾,碧波千里,詩人更誇張地形容它比藍草還要綠,這深濃的碧綠色,與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紅色相映發,便覺更加絢麗奪目。詩人敷彩設色,用色彩明豔的詞藻,很好地顯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態,像作者這樣長期居住在蘇杭的人自然是“能不憶江南!”即便素未到過江南的人也會急欲一睹為快。
如果說第一首是對江南春色的客觀的把握,總體的描繪,來表明“江南好”,那麼第二、三首便是透過突出描繪蘇、杭這兩個被人喻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來驗證“江南好”了。古神話中有月中桂樹的傳說。《南部新書》載:“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可見這寺中月桂的說法不過是寺僧自神其說而已。但是,生活真實不等於藝術真實,作品運用這一傳說,意在表達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時“山寺月中尋桂子”也表現了詩人浪漫的想像,我們眼前彷彿現出怒放的丹桂,聞到桂子濃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頭”則描繪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觀。詩人透過對當年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兩個代表性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僅用兩句話就足以使人想見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後一首是描繪蘇州之美。蘇州有當年吳王夫差為美人西施修建的館娃宮等風景名勝古蹟,有名叫“竹葉春”的美酒佳釀,蘇州的女子也更美麗多姿,能歌善舞,她們的舞姿,令人聯想到那在風中沉醉的荷花。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情,令人無比神往。
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開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結,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使人讀其詞而直欲奔向江南實地觀覽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