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思鄉報國的詩句

描寫思鄉報國的詩句

  思鄉與愛國是自我一來一直比較流行的話題,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描寫思鄉報國的詩句,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1、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骨。——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2、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許渾《咸陽城東樓》

  3、日日望鄉國,空歌白苧詞。——張籍《薊北旅思》

  4、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5、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6、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金錯刀行》

  7、天意眷我中興,吾皇神武,踵曾孫周發。——黃中輔《念奴嬌·炎精中否》

  8、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毛滂《臨江仙·都城元夕》

  9、胸中有誓深於海,肯使神州竟陸沉。——鄭思肖《二礪》

  10、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王之渙《涼州詞二首》

  11、七國三邊未到憂,十三身襲富平侯。——李商隱《富平少侯》

  12、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陳陶《隴西行》

  13、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獄中題壁》

  14、餘亦赴京國,何當獻凱還。——孟浩然《送陳七赴西軍》

  15、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6、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壯士心。——顧炎武《海上》

  17、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棄疾《感皇恩·滁州為範y壽》

  18、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毛澤東《沁園春·雪》

  19、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戎昱《詠史》

  20、白髮書生神州淚,盡淒涼、不向牛山滴。——劉克莊《賀新郎·九日》

  2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2、埋沒錢塘歌吹裡,當年卻是皇都。——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裡》

  23、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毛澤東《沁園春·雪》

  24、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25、歸鳳求皇意,寥寥不復聞。——杜甫《琴臺》

  26、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聶夷中《詠田家》

  27、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8、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獄中題壁》

  29、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嚴武《軍城早秋》

  30、猛將謀臣徒自貴,蛾眉一笑塞塵清。——汪遵《詠昭君》

  31、乘雲徑到玉皇家。——劉克莊《木蘭花慢·丁未中秋》

  3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3、聞道皇華使,方隨皂蓋臣。——王維《送李判官赴東江》

  34、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國殤》

  35、野臣潛隨擊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鮑防《元日早朝行》

  36、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吳潛《滿江紅·送李御帶珙》

  37、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金錯刀行》

  38、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李白《太原早秋》

  39、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40、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41、關山萬里作雄行。——秋瑾《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42、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嗟險阻,嘆飄零。——秋瑾《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43、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44、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岳飛《滿江紅》

  45、昨夜上皇新授,太真含笑入簾來。——張祜《集靈臺·其一》

  46、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懷古》

  47、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48、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49、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50、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拓展:白居易的《南浦別》賞析

  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賞析

  詩的前面兩句,不僅點出送別的地點和時間,而且以景襯情,渲染出濃厚的離情別緒。“南浦”,是送別之處的代名詞,於是一見“南浦”,令人頓生離憂。而送別的時間,又正當“西風嫋嫋”的秋天。秋風蕭瑟,木葉飄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離愁。

  這裡“悽悽”、“嫋嫋”兩個疊字,用得傳神。前者形容內心的淒涼、愁苦;後者形容秋景的蕭瑟、黯淡。正由於送別時內心“悽悽”,故格外感覺秋風“嫋嫋”;而那如泣如訴的“嫋嫋”風聲,又更加烘托出離人肝腸寸斷的“悽悽”之情,兩者相生相襯。而且“悽”、“嫋”聲調低促,一經重疊,讀來格外令人迴腸嚥氣,與離人的心曲合拍。

  後main二句寫得更是情意切切,纏綿悱惻。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最後分手,是送別的高潮。分手後,離人雖已登舟而去,但離人頻頻回過頭來,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動作,但此時此地,離人心中用言語難以表達的千種離愁、萬般情思,都從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來,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從這個“看”字,讀者彷彿看到那離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間閃動的淚花。離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腸一斷”,湧起陣陣酸楚。作者連用兩個“一”,把去留雙方的離愁別緒和真摯情誼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後,作者勸慰離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頭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細細咀嚼,卻意味深長。作者並不是真要離人趕快離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雙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內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這一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款款地流瀉出依依惜別的深情。作者精心刻畫了送別過程中最傳情的細節,其中的描寫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離人惜別的眼神,送別者親切又悲涼的話語,一般人都有親身體會,因而能牽動讀者的心絃,產生強烈的共鳴,給人深刻難忘的印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