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的詩句彙總
有關端午節的詩句彙總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詩句吧,詩句是組成詩詞的、高度凝練的'句子。你所見過的詩句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詩句,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的詩句 篇1
1、有意莊嚴端午,不應忘卻重陽。菖蒲九葉,金英滿把,同泛瑤觴。——朱翌《朝中措》
2、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劉克莊《賀新郎》
3、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奸當道,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王充《滿江紅》
4、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陸游《楚城》
5、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張榘《念奴嬌》
6、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張耒《端午》
7、宜歡聚。綺筵歌舞。歲歲酬端午。——張孝祥《點絳唇》
8、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蘇軾《少年遊》
9、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文天祥《端午感興》
10、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1、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秦觀《端午》
12、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3、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許及之《賀新郎》
14、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
15、香蒲角黍,對暑悄無言,梅雨細,麥風輕,悵望空垂淚。——楊無咎《驀山溪》
16、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杜甫《端午日賜衣》
17、文字間金釵,消盡晚天微暑。無雨。無雨。不比尋常端午。——陳三聘《如夢令》
18、天氣潤羅衣,病起卻欠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范成大《如夢令》
19、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張榘《念奴嬌》
20、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李之儀《南鄉子》
端午節的詩句 篇2
1、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汩羅。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來恨未消,魚龍寂寞暗風潮。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宋·文天祥《端午感興》
2、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3、淡妝濃抹,西湖人面兩奇絕。菖蒲角黍家家節。水戲魚龍,十里畫簾揭。凌波無限生塵襪,冰肌瑩徹香羅雪。遊船且莫催歸楫,遮莫黃昏,天外有新月。——宋·趙長卿《醉落魄重午》
4、畫船縱橫湖水濱,彩絲角黍鬥時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幾人?——宋·胡仲弓《端午》
5、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宋·許文通《端陽採擷》
6、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唐·元稹《表夏十首》
7、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唐·殷堯潘《端午日》
8、梅夏暗絲雨,春秋扇浪風。香蘆結黍趁天中。五日淒涼千古與誰同?——宋·万俟詠《南歌子端午》
9、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0、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端午節的詩句 篇3
《齊天樂》
宋·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風物依然荊楚。
衫裁艾虎。
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
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
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
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
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
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喜遷鶯》
宋·黃裳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
鬥巧盡輸少年,玉腕彩絲雙結。
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
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
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
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
歸棹晚,載菏花十里,一鉤新月。
《花心動》
宋·史浩
槐夏陰濃,筍成竿、紅榴正堪攀折。
菖歜碎瓊,角黍堆金,又賞一年佳節。
寶觥交勸殷勤願,把玉腕、彩絲雙結。
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方徹。
此意憑誰向說。紛兩岸,遊人強生區別。
勝負既分,些個悲歡,過眼盡歸休歇。
到頭都是強陽氣,初不悟、本無生滅。
見破底,何須更求指訣。
端午節的詩句 篇4
1、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2、地僻人稀到,簷虛燕未過。——張鎡《寒食》
3、清愁詩酒少,寒食雨風多。——張鎡《寒食》
4、晴日暖,淡煙浮。——仲殊《訴衷情·寒食》
5、白衫眠古巷,紅索搭高枝。——王建《寒食》
6、盈盈一水經年見。——陳師道《菩薩蠻·七夕》
7、東飛烏鵲西飛燕。——陳師道《菩薩蠻·七夕》
8、風輕惟響珮,日薄不嫣花。——李商隱《壬申七夕》
9、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王安石《壬辰寒食》
10、握手經年別,驚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諸子》
11、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乙卯重五詩》
12、近重陽、滿城風雨。——周密《掃花遊·九日懷歸》
13、分明不受人間暑。——郭應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4、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15、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寒食》
16、寂寂柴門村落裡,也教插柳記年華。——趙鼎《寒食》
17、筍柱鞦韆遊女並。——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18、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徐凝《七夕》
19、一樽徑籍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趙鼎《寒食》
20、窗外數修篁,寒相倚。——杜安世《鶴沖天·清明天氣》
21、媼引濃妝女,兒扶爛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書事》
22、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23、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文徵明《拜年》
24、**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5、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仲殊《訴衷情·寒食》
26、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27、宮漏未央,當時鈿釵遺恨。——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28、八神奉命調金鼎,一氣回春滿降囊。——瞿佑《屠蘇酒》
29、上窗風動竹,月微明。——呂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30、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陸游《除夜雪》
31、初見雁,已聞砧。——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2、舞煙眠雨過清明。——晏幾道《浣溪沙·二月和風到碧城》
33、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34、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張繼《閭門即事》
35、玉鉤斜傍西南掛。——晏幾道《蝶戀花·喜鵲橋成催鳳駕》
36、綠柳朱輪走鈿車。——歐陽修《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7、倒照秦眉天鏡古。——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38、更深黃月落,夜久靨星稀。——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39、窗中草色妬雞卵,盤上芹泥憎燕巢。——溫庭筠《寒食日作》
40、遮莫圓明似前度,不知誰續廣寒遊。——慧霖《閏中秋玩月》
41、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蘇軾《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
42、憑新涼半枕,又依稀、行雲訊息。——張埜《奪錦標·七夕》
43、紅深綠暗徑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溫庭筠《寒食日作》
44、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
45、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46、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呂本中《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47、酹入梅根,萬點啼痕暗樹。——吳文英《掃花遊·西湖寒食》
48、禪邊風味客邊愁,饋我清光又滿樓。——慧霖《閏中秋玩月》
49、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50、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51、蔥蒨松猶嫩,清明月漸圓。——歐陽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詠》
52、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53、覺來紅日上窗紗,聽街頭賣杏花。——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54、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55、竹葉於人既無分,**從此不須開。——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56、今日潘懷縣,同時陸浚儀。——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57、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58、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59、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簷牙。——喬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60、年年此夕費吟呻,兒女燈前竊笑頻。——黃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61、有客躊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史達祖《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62、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63、吳洲春草蘭杜芳,感物思歸懷故鄉。——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64、問別來、解相思否。——吳文英《惜秋華·七夕前一日送人歸鹽官》
65、賡歌聖人作,海內同休明。——李泌《奉和聖制重陽賜會聊示所懷》
66、紫萸一枝傳賜,夢誰到、漢家陵。——姚雲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67、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文徵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68、人間剛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69、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70、香醪欲醉茱萸節,壯志還為出塞歌。——石茂華《九月九日登長城關》
71、腸漫回,隔花時見,背面楚腰身。——吳文英《渡江雲三犯·西湖清明》
72、露浥初英,早遺恨、參差九日。——吳文英《滿江紅·劉朔齋賦菊和韻》
73、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74、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75、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
76、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雲何處去》
77、調露初迎綺春節,承雲遽踐蒼霄馭。——佚名《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舒和》
78、闌風伏雨催寒食,櫻桃一夜花狼藉。——納蘭性德《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79、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斷橋西堍。——吳文英《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遊》
80、流水麴塵,豔陽醅酒,畫舸遊情如霧。——吳文英《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遊》
端午節的詩句 篇5
除夜——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元日——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夕——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端午——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夕——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中秋月——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端午節的詩句 篇6
1、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煙。沈佺期《寒食》
2、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溫庭筠《清明日》
3、禁菸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趙鼎《寒食》
4、腸斷裂,搔首一長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5、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6、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賦》
7、笑摘雙杏子,連枝戴。晁衝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時》
8、時聞先朝陵寢,有不忍言者。陳子龍《唐多令寒食》
9、石馬立當道,紙鳶鳴半空。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0、孤花片葉,斷送清秋節。納蘭性德《清平樂孤花片葉》
11、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橋邊。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12、三千粉黛,十二闌干,一片雲頭。仲殊《訴衷情寒食》
13、一郡官閒唯副使,一年冷節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獨酌》
14、萬里秋光客興賒,同人九日惜年華。沈輅《九日登高臺寺》
15、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後。李之儀《謝池春殘寒銷盡》
16、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劉克莊《賀新郎九日》
17、殘日半開一川,花影零亂。吳文英《瑞龍吟德清清明競渡》
18、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范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19、人事迴廊縹緲,誰見金釵擘。吳文英《六麼令夷則宮七夕》
20、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晏殊《少年遊重陽過後》
21、滴露和雲,添花補柳,梳洗工夫。喬吉《折桂令七夕贈歌者》
22、影留人去,忍向夜深,簾戶照陳跡。吳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23、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宮元宵》
24、淨洗綠杯牽露井,聊薦幽香。吳文英《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25、淨洗浮空片玉,勝花影、春燈相亂。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端午節的詩句 篇7
1、待付與、溫柔醉鄉。劉鎮《柳梢青七夕》
2、天上、未比人間更情苦。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3、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孟浩然《他鄉七夕》
4、成陰結子後,記取種花人。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5、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6、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7、露蛩初響,機杼還催織。吳文英《六麼令夷則宮七夕》
8、淡蕩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9、我來屬芳節,解榻時相悅。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遊石娥溪》
10、畫眉煩女伴,央及流鶯喚。納蘭性德《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11、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丘處機《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詞》
12、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13、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鶯。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14、聽露井梧桐,楚騷成韻。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15、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16、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蘇軾《念奴嬌中秋》
17、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棄疾《感皇恩滁州為範倅壽》
18、最愁人,啼鳥清明,葉底青圓。吳文英《高陽臺落梅》
19、有物揩磨金鏡淨,何人_攫銀河決。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20、盈盈一水經年見。陳師道《菩薩蠻七夕》
21、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22、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文徵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23、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李商隱《辛未七夕》
24、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趙蕃《端午三首》
25、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