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背後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
成語背後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
【春風得意】
詩詞:
《登科後》/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誇,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詩詞故事:
孟郊四十六歲那年進士及第,他自以為從此可以龍騰虎躍一番了。滿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這首別具一格的小詩。這首詩因為給後人留下了“春風得意”與“走馬觀花”兩個成語而更為人們熟知。
【春意闌珊】
詩詞: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詩詞故事:
據《西清詩話》謂此詞是李後主去世前不久所寫:“南唐李後主歸朝後,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鬱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雲‘簾外雨潺潺……’含思悽惋,未幾下世。”從此詞低沉悲愴的基調中,透露出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悽苦的哀歌。
【春花秋月】
詩詞: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詩詞故事: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透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寸草春暉】
詩詞:遊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詩詞故事:
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春色滿園】
詩詞:
遊園不值/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詞故事:
江南二月,正值雲淡風輕、陽光明媚的時節。詩人乘興來到一座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裡的花木。他敲了柴門,卻一直沒人應聲。詩人覺得很是掃興,正準備離去時,忽見牆上一枝盛開的紅杏花探出頭來。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
【萬紫千紅】
詩詞:
春日/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詩詞故事:
表面上看這首詩是寫春遊泗水之濱,但當時此地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更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
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訪”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草長鶯飛】
詩詞:
村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詩詞故事:
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的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於上饒地區的農村。在遠離戰爭前線的村莊,寧靜的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受到田園氛圍感染的詩人有感於春天來臨的喜悅而寫下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