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的詩句欣賞

關於春節的詩句欣賞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歷代詩人著力描寫的重要內容。在這些詩章中,有記錄各種傳統習俗的,有抒發個人情懷的,有描寫喜慶氣象的,可謂五彩紛呈。 下面小編收集了關於春節的詩句,供大家欣賞。

  元日

  詩人是: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玉樓春)

  詩人是: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拜年

  詩人是: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田家元日

  (唐代的詩人)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唐代的詩人)孟浩然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春節看花市

  詩人是: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佇列,草株木本鬥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詩人是:董必武

  共慶新年笑語譁,紅巖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新年有感

  詩人是:錢來蘇

  金甌何事告凋殘,此責當塗敢自寬。

  遙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滿地瘡痍不忍看,三邊耕織有餘歡。

  勤勞無逸能興國,士馬騰歡敵膽寒。

  甲午元旦

  詩人是:孔尚任

  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元旦試筆(選一)

  詩人是:陳獻章

  天上風雲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癸巳除夕偶成

  詩人是: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鳳城新年詞

  詩人是: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閒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已酉新正

  (明代詩人)葉顒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新年作

  詩人是: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迎春

  詩人是:葉燮

  律轉鴻鈞佳氣同,肩摩轂擊樂融融。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


  擴充套件:古人春節習俗

  晉朝春節風俗:饋春盤

  “立春鹹作春盤嘗,蘆菔芹芽伴韭黃。互贈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須待膏粱。”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盤的`風俗。如《荊楚歲時記》載:“元日,……進屠蘇酒,下五辛盤。”

  周處《風土記》:“元日造五辛盤。”註釋:“五辛所以發五藏之氣,即大蒜、小蒜、韭菜、雲苔、胡荽是也。”五辛盤又稱春盤。

  宋朝春節風俗:燃爆竹

  “霹靂聲中舊歲除,為驚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藥發明後,難止新年放鞭俗。”

  據《神異經》載: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則令人寒熱。但它怕竹子爆聲。於是人們燒竹來趕走它。

  唐代的詩人來鵠詩云:“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

  宋代的詩人王安石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在火藥發明之後,人們在春節仍然燃爆竹。

  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寫燃爆竹的過程:“截筒五尺煨以薪,節間汗流火力透,健僕取將仍疾走。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卻拾焦頭疊床底,猶有餘威可驅癘。”

  在南宋時期出現用草紙裹火藥紮成卷形的爆仗。《武林舊事》:“至於爆仗,內藏藥線,一連百餘不絕。”此指用藥線串在一起的鞭炮。

  元朝春節風俗:結羊腸

  元宵節初過猶自忙,家家女兒結羊腸。含情暗思心中語:何時得似雙鴛鴦。《霏雪錄》:“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舊曆紙九道為繩,亂結以首尾,聯屬者為兆,謂之結羊腸。

  明朝春節風俗一:鞭春牛

  “年年春打六九頭,煙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鑼鼓,圍看府尹鞭春牛。”

  袁宏道有《迎春歌》,證明迎春儀式已經演化為一種盛大的歌舞活動。明代鞭春牛,還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畫,更畫出大象和春牛作伴,取意“永珍更新”。

  明朝春節風俗二:走百病上城頭

  “姐妹元宵節結伴遊,金吾不禁登城頭。走出深閨祛百病,勝到岳陽萬丈樓。”

  六對山人《錦城竹枝詞》:“為遊百病走周遭,約束簪裙總取牢。偏有鳳鞋端瘦極,不扶也上女牆高。”描寫當時成都婦女在元宵節夜遍遊城牆為樂事。

  清朝春節風俗:猜燈謎

  “彈壁燈貼三面題,摩肩搭背來猜謎。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機敏方解疑。”

  《武林舊事》等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富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節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戲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好謎者更組織有謎社。

  謎社在清代亦極為流行。如光緒年間有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燈謎組織;其間謎手雲集,每以茶館酒肆,或在自傢俬宅作為燈謎活動場所。或研究探討;或張燈懸謎,招引猜射,娛樂民眾。謎燈有四面,三面貼題簽,一面貼壁,此燈又名彈壁燈。猜中者揭籤,獲小禮品留念。

  清家震濤有《打燈謎》詩云:“一燈如豆掛門旁,草野能隨藝苑忙。欲問還疑終繾綣,有何名利費思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