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詩句古詩元稹

菊花的詩句古詩元稹

  菊花,不象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愛。下面是元稹的描寫菊花的詩句古詩,歡迎大家閱讀!

  《菊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賞析

  菊花,不象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愛。有人讚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而元稹的這首詠菊詩,則別出新意地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 詠菊,一般要說說菊花的可愛。但詩人既沒列舉“金鉤掛月”之類的形容詞,也未描繪爭芳鬥豔的景象。而是用了一個比喻——“秋絲繞舍似陶家”。一叢叢菊花圍繞著房屋開放,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秋叢,即叢叢的秋菊。東晉陶淵明最愛菊,家中遍植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是他的名句。這裡將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滿院盛開的景象便不難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詩人“遍繞籬邊日漸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專心致志地繞籬觀賞,以至於太陽西斜都不知道。“遍繞”、“日斜”,把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現出來,渲染了愛菊的氣氛。 詩人為什麼如此著迷地偏愛菊花呢?三、四兩句說明喜愛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後凋謝的,一旦菊花謝盡,便無花景可賞,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來。因此,作為後凋者,它得天獨厚地受人珍愛。詩人從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這一自然現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愛菊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特殊的愛菊之情。這其中當然也含有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讚美。 這首詩從詠菊這一平常的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在寫作上,筆法也很巧妙。前兩句寫賞菊的實景,渲染愛菊的氣氛作為鋪墊;第三句是過渡,筆鋒一頓,迭宕有致,最後吟出生花妙句,進一步開拓美的境界,增強了這首小詩的藝術感染力。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孫,父元寬,母鄭氏。元稹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年少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給世人留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佳句。

  元稹其詩辭淺意哀,彷彿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名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 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描寫菊花的詩句

  1、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 王禹偁《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

  2、黃菊枝頭生曉寒。 —— 黃庭堅《鷓鴣天·坐中有眉山隱客史...》

  3、黃菊開時傷聚散。 —— 晏幾道《蝶戀花·黃菊開時傷聚散》

  4、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 —— 唐寅《菊花》

  5、菊暗荷枯一夜霜。 —— 蘇軾《浣溪沙·詠橘》

  6、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 王之渙《九日送別》

  7、頭上儘教添白髮,鬢邊不可無黃菊。 —— 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8、短籬殘菊一枝黃。 —— 呂本中《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9、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 —— 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10、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 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11、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 顧太清《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12、桂白髮幽巖,菊黃開灞涘。 —— 李世民《度秋》

  11、對茲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 曹雪芹《螃蟹詠》

  14、黃花本是無情物,也共先生晚節香。 —— 于謙《過菊江亭》

  15、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 文森《九日》

  16、求得人間成小會,試把金尊傍菊叢。 —— 晏殊《破陣子·燕子欲歸時節》

  17、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 劉禹錫《始聞秋風》

  18、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 —— 杜甫《宿贊公房》

  19、綺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20、蒂有餘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 曹雪芹《殘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