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唐風·山有樞》原文賞析
詩經《國風·唐風·山有樞》原文賞析
《山有樞》,《詩經·唐風》的一篇。為先秦時代晉地漢族民歌。全詩三章,每章八句。關於這首詩的主題,《毛詩序》認為是諷刺晉昭公,說晉昭公“不能修道以正其國,有財不能用,有鐘鼓不能以自樂,有朝廷不能灑,政荒民散,將以危亡,四鄰謀取其國家而不知,國人作詩以刺之也”。這一說法毫無史實根據,不足為信。從詩歌本身來考察,認為它該是嘲諷一個守財奴式的貴族統治者的作品,郝行《詩問》雲:“《山有樞》,風(諷)吝嗇也。”可謂一語破的。
山有樞
原文:
山有樞,有。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有。子有廷內,弗灑弗掃。子有鐘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有慄。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山坡上面有刺,窪地中間白長。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裡裝。你有車子又有馬,不駕不騎放一旁。一朝不幸離人世,別人享受心舒暢。
山上長有臭椿樹,菩提樹在低窪處。你有庭院和房屋,不灑水來不掃除。你家有鍾又有鼓,不敲不打等於無。一朝不幸離人世,別人佔有心舒服。
山坡上面有漆樹,低窪地裡生慄。你有美酒和佳餚,怎不日日奏樂器。且用它來尋歡喜,且用它來度時日。一朝不幸離人世,別人得意進你室。
註釋
1、樞(舒shū)、(餘yú)、(考kǎo)、(扭niǔ):皆為樹木名。
2、《集傳》:“樞,(池chí),今刺也。”陳藏器《本草遺》:“《詩》之樞,即刺;《詩》之,即大,白。”
3、曳(葉yè):拖。婁:即“摟”,用手把衣服攏著提起來。《正義》:“曳婁俱是著衣之事。”
4、宛:通“菀”,萎死貌。
5、《毛傳》:“,山(初chū,臭椿)。,(億yì)也。”《傳疏》:“山與不同。……葉如櫟木,皮厚數寸,可為車幅,或謂之櫟。”
6、廷:指宮室。
7、(掃sào):通“掃”。
8、考:敲。
9、保:佔有。
10、永:《集傳》:“永,長也。……飲食作樂,可以永長此日也。”
鑑賞
關於這首詩的主題,《毛詩序》認為是諷刺晉昭公,說晉昭公“不能修道以正其國,有財不能用,有鐘鼓不能以自樂,有朝廷不能灑,政荒民散,將以危亡,四鄰謀取其國家而不知,國人作詩以刺之也”。這一說法毫無史實根據,不足為信。從詩歌本身來考察,認為它該是嘲諷一個守財奴式的貴族統治者的作品,郝行《詩問》雲:“《山有樞》,風(諷)吝嗇也。”可謂一語破的。也有人以為這首詩是“刺儉而不中禮”之作(如季本《詩說解頤》、方玉潤《詩經原始》),這與“諷吝嗇”說相去不遠,但似較拘牽,不及前一說那麼圓通無礙。至於朱熹《詩集傳》認為此詩為答前篇《蟋蟀》之作,“蓋以答前篇之意而解其憂”,“蓋言不可不及時為樂,然其憂愈深而意愈蹙矣”。也可聊備一說。
全詩分三章,每章起首兩句都用“山有×,有×”起興,以引起後面所詠之詞。有些詩的起興與所詠之詞有一定的關聯,但此詩的起興與所詠的物件則沒有什麼必然聯絡,這與現代許多即興式的民歌相似。《詩經》本是音樂文學,往往隨意借物起興,取其易於順口吟唱而已。
三章詩句文字基本相近,只改換個別詞彙。一章的衣裳、車馬,二章的廷內、鐘鼓,三章的酒食、樂器,括了貴族的生活起居、吃喝玩樂。詩歌諷刺的'物件熱衷於聚斂財富,卻捨不得耗費使用,可能是個慳吝成性-的守財奴,一心想將家產留傳給子孫後代。所以詩人予以辛辣的諷刺。
細心的讀者也許會提出這樣的疑問:詩中為什麼沒有提到田地?難道田地在貴族死後不也是被他人(包括子孫)所佔有的嗎?這可能田地只是貴族吃用享受的資金來源,而不是可供玩樂的直接物件;也可能分封的土地只享有租稅權而無所有權,貴族死後土地便將被王室收回。更主要的是文學作品只須提出若干典型性的事物以括一般,而不必面面俱到、鉅細無遺地羅列一切。這是欣賞文學作品必須注意的地方。
清陳繼《讀詩補》評此詩為“危言苦語,骨竦神驚”,直接從詩的語言看,似乎並不怎麼危苦,但四“有”字、八“弗”字的“互相激”(陳震《讀詩識小錄》),後人讀來確也有“愈曠達,愈沉痛”(吳生《詩義會通》)的感覺。陳繼以為《古詩十九首》中的“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等篇,“是祖述此意(指勸人及時行樂)者”,雖然對《山有樞》的詩旨理解不在“諷吝嗇”而在“勸行樂”,雖觀點有異,但從接受美學的角度說,他的意見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