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的物候分類

《詩經》的物候分類

  《詩經》中描繪了大量物候的現象,根據其表現的季節來分類,可以將其分為春夏、秋冬物候。

  物候是指動植物的生長、發育、活動規律和自然界一些非生物現象對季節和氣候的反應,包括植物的發芽、抽葉、開花、結果、落葉,動物的蟄眠、復甦、始鳴、換毛、遷徙,以及非生物現象始霜、始雪、結冰、解凍等等。古人對季節的變化,最早並不是根據天象的觀察,而是根據物候現象捕捉的。《詩經》中描繪了大量的物候現象,根據其表現的季節來分類,可以將其分為春夏和秋冬物候。

  一、春夏物候

  (一)春季物候

  春天花香鳥語,草木滋生,雷驚蟄伏,應時而出。據《逸周書·時訓解》記載:“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日,魚上冰…雨水之日,獺祭魚。又五日,鴻雁來。又五日,草木萌動…驚蟄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又五日,鷹化為鳩…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始電。”這說明先秦時期,人們就知道用物候來判斷季節。而《詩經》作為反應當時社會生活的文學作品,自然而然地記錄下了這些富有生命力的種種。

  春天,陽氣上升,萬物開始甦醒。水是生命之源,水的甦醒召喚萬物的再生。沉睡凝固的河水融化,正是春天來臨的徵兆。《鄭風·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朱熹注曰:“‘渙渙’,春水盛貌,蓋冰解而水散之時也。”陽春三月,河水解凍,溱洧水漲得汪汪洋洋,清清澈澈。這裡即是以溱洧河冰的融化預示春天的到來。

  花木抽青也是春天的重要標誌,《小雅·限桑》:“限桑有阿,其葉有難。…矚桑有阿,其葉有沃。…隱桑有阿,其葉有幽。”桑密茂茁壯而有光澤。《豳風·七月》“愛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朱熹注曰:“柔桑,稚桑葉。遲遲,日長而喧也。蘩,白蒿也,所以生蠶,今人猶用之。蓋蠶之未生齊,未可食桑,故以此啖之也。”“春日遲遲”,這已是晝長夜短的'春季,是養蠶的時候,所以採摘喂蠶的嫩桑葉和白蒿。《衛風·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陳風·東門之楊》:“東門之楊,其葉牂牂”,“東門之楊,其葉肺肺。”楊葉牂牂,三月中旬之兆。三月當春之季,楊樹新長出的葉子已茂密,呈“牂牂”、“肺肺”之貌。《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月令》:“仲春之月,桃始華。”桃花盛開也是春季的顯著特徵。《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唐棣之華”、“何彼穠矣,華如桃李”。春天樹木茂盛,唐棣也好,桃李樹也好,都不忘伴著春天的腳步綻放一番。《小雅·杕杜》: “陟彼北山,言採其杞”。朱熹注曰“登山採杞,則春已暮而杞可食矣。”枸杞成熟是春末之象,採摘枸杞則是暮春之事。

  在人們看來,鳥兒是大自然的精靈,其不僅有美妙的歌喉,而且是傳達季節資訊的使者。據《禮記·月令》記載:“仲春之月,倉庚鳴。”倉庚是報春之鳥。《豳風·七月》:“春日載陽,有鳴倉庚。”春天日子暖洋洋,倉庚飛來飛去鳴唱。《豳風·東山》:“倉庚于飛,熠耀其羽。”《小雅·出車》:“倉庚喈喈,采蘩祁祁。”除了黃鶯,其他的鳥類也是春天的標誌。如其鳴“關關”的雎鳩,在春暖時期才發出吸引異性的鳴聲。《毛傳》謂:“雎鳩,王雎也。鳥摯而有別。”《鄭箋》:“摯之言至也,謂王雎之鳥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別。”可見雎鳩鳥重情意,且對感情專一,故說其“摯”。因為雎鳩鳥平常雌雄不同居,故《毛傳》稱其“有別”。為了不驚動獵物,雎鳩平常不鳴叫。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雎鳩鳥開始產卵育雛,這時它們才發出“關關”之音來招引異性。

  (二)夏季物候

  韓愈《送孟東野序》:“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於時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雷鳴夏”,那麼打雷就是夏天的標誌性現象。“殷其雷兮,在南山之陽。”(《召南·殷其雷》)這描繪的是夏天打雷的情形。

  夏天是春天的延續,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講述初夏之時,葛葉正盛,有鳥集於其上。《杕杜》“陟彼北山,言採其杞”,採杞即採摘枸杞的葉子,採杞葉是暮春初夏之交之事,這裡寫上山採杞葉有暗示時間的作用。荷花是夏天的產物,《鄭風·山有扶蘇》:“隰有荷華”,《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描繪了一幅盛夏開滿荷花的荷塘風景畫。

  二、秋冬物候

  (一)秋季物候

  秋季,是個收穫的季節,但也是萬物開始收縮的時候。草木的凋零,猶如《小雅·四月》所寫“秋日悽悽,百卉具腓”的那樣,秋風咋起,草枯葉落,而在秋季活動的秋蟬、蟋蟀,其鳴聲呼應著草木凋零的肅殺氣氛,構成一幅秋風蕭瑟、葉黃草枯、殘蟲哀鳴的秋景圖。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是結果實的高潮期。“有杕之杜,有睆其實。”(《小雅·杕杜》)“室家感於時物之變而思之曰:‘特生之杜,有睆其實,則秋冬之交矣。’”但一葉知秋,秋天也是落葉歸根的季節。“蘀兮蘀兮,風吹其女”、“蘀兮蘀兮,風其漂女。”(《鄭風·蘀兮》)“蘀,木槁而將落者也。”“八月其獲,十月隕蘀。”(《豳風·七月》)八月獲禾,接著便是十月葉黃而落。“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衛風·氓》)

  隨著天氣的漸寒,各種蟲獸也應時而動。韓愈雲:“以蟲鳴秋”。《豳風·七月》:“七月鳴鵙,八月載績。”清代岡元鳳的《毛詩品物圖考》:“《傳》鵙,伯勞也。《易·通卦》驗雲博勞夏至應陰而鳴,冬至而止。故帝少皞以為司至之官。嚴粲雲,五月伯勞始鳴,應以陰之氣至,七月猶鳴,則三陰之侯,寒將至,故七月聞鵙之鳴,先時感事也。”《召南·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草蟲、阜螽感時之變而動。“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豳風·七月》)蟋蟀隨天氣的漸寒由室外漸遷入室內。又如“蟋蟀在堂,歲隸其莫”(《唐風·蟋蟀》),孔穎達《毛詩正義》:“言九月之時,蟋蟀之蟲在於室堂之上矣。是歲晚之候,歲遂其將欲晚矣。”這樣看來,我國自古就把蟋蟀視作標誌秋天的物候,是因它在秋季活動的多且變。

  除了這些動植物的報秋資訊,還有大自然呈現的白露為霜。“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秦風·蒹葭》)“露始為霜,秋水時至,百川灌河之時也。”

  (二)冬季物候

  冬季是秋天的延續,植物在秋季葉落後,便歸於沉睡,目的是吸收足夠的養分,蘊育更大的精力,為來年的再次繁華做準備。動物在往來生育之後,也要開始他們特有的冬眠,和植物一樣,為來年的或活力、或兇猛積蓄能量。而大自然也以他們特殊的方式來成全動植物要蘊蓄力量的目的。

  北風凜冽,雨雪載塗,是冬天的自然現象。《邶風·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北風其喈,雨雪其霏”。《小雅·采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小雅·出車》:“今我來思,雨雪載塗。”《豳風·七月》:“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二之日鑿冰沖沖”。

  綜上所述,根據《詩經》中的物候現象所表現的季節,可以將其分為春夏和秋冬物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