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經·小雅·采薇》的心理描寫

關於《詩經·小雅·采薇》的心理描寫

  《詩經・小雅・采薇》向來以末章傳世,其實整篇詩文豐富而深刻的思想性同樣不容忽視,而這種深刻感人的思想性正是透過真實感人的心理獨白、心理矛盾鬥爭的不斷滲透逐漸彰顯的。

  關於《詩經》中的《小雅・采薇》,清代學者方玉潤曾說:“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又說“末乃言歸途景物並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神傷,絕世文情,千古常新。”(《詩經原始》)

  其實《采薇》一文之所以被吟誦千年,其成就並不完全侷限於末章,更主要的原因是全篇詩文熔鑄的赤子之心、愛國之情,以及對戰爭罪惡本質的揭露。而這種豐富深刻的主題卻是在矛盾複雜的心理鬥爭中、真實的人性內心觀照中深刻地反映出來的,從而引起後人無限的品味、咀嚼和深思。

  一、《采薇》心理描寫的內容

  《采薇》全篇採用倒敘的寫作手法,透過一位久戍的戰士歸途中的思緒和回憶來結構全篇。整個詩篇處處流淌、傾瀉著一位九死一生的戰士複雜的內心感受,而他那無奈的感嘆和萬千的思緒也在廣闊寂寥的歷史時空中飄飛,引發後人無限的感觸和深思。

  (一)前三章――憂傷

  作品的前三章從“采薇”一事入手,不僅點題,同時也巧妙、鮮明、深刻地說明久戍在外計程車兵有家難歸、思鄉念親的無奈、悲哀之情:在一次又一次的采薇菜充飢的過程中,他們深刻地感受到了時光的無情流逝和自己的老去――從軍出征時風華正茂,春光旖旎;那個“她”在依依的柳枝下含情脈脈地送行……美好的回憶瞬間從采薇菜的手心劃過,就在這怦然心動之際,刺耳的衝鋒號角劃破了長空,更撕破了戰士內心對和平、甜蜜生活的無限嚮往。

  詩篇以采薇一事起興,透過薇菜從柔嫩到老壯生長狀態的描繪,讓千百年間的讀者自然而又同一地感受到時間的脈搏、時光的流淌――輕微但卻從不間斷,悄無聲息卻稍縱則逝。“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歲月的寶貴是任何一個成年人的深刻感觸,而兒女情長是任何一個凡夫俗子的詠歎。因此,作品的前三章連用了兩個“憂”――“憂心烈烈”“憂心孔疚”,來敘寫戍邊戰士念人思歸的悲傷之情,以及“王事靡”、有家難回的焦急、無奈、痛苦之情。

  (二)四、五兩章――豪邁

  四、五兩章由“維常之華”興起,驕傲自豪地表達保家衛國的豪邁之情。

  《采薇》四、五兩章以“棠棣花”起興可謂意味深遠。棠棣花用於文學創作最早出自於《詩經・小雅・鹿鳴之什》,詩文中借蓬勃錦簇的棠棣花比喻情深意重的兄弟之情,棠棣花由此成了一個重要的文學意象,即用來象徵兄弟情深。同樣,《采薇》一詩借棠棣花起興,一方面鮮明深刻地表達了戰友們如兄弟般的團結友愛、情深意重,使讀者似乎感受到了幾千年前在硝煙瀰漫的大周邊境上戍邊戰士上下一心、浴血奮戰的兄弟情義和英雄氣概;一方面借棠棣花蓬勃開放、錦簇團團的興盛之貌,引出並暗喻大周強大的軍事實力(這裡僅描寫戰馬的詞就用了三個,“業業”“��”“翼翼”)。這些描繪形象鮮明地展現了大周威武之師、正義之師的強大和不可戰勝,深刻地表達了戍邊戰士保家衛國、抵抗侵略的.豪情壯志。

  四、五兩章充滿了昂揚向上、威武不屈的戰鬥豪情,在這裡似乎一切的苦難、一切的艱難都化為烏有,都可以視而不見,只有風中那獵獵的戰旗和視死如歸的軍魂在祖國的上空高高飄揚。

  (三)末章――複雜

  一個九死一生的戰士在迴歸的途中都會想些什麼呢?其內心的感情又是怎樣的呢?也許一個普通人給出的答案可能是“慶幸、高興”,但我們這位久戍終歸的戰士給出的答案卻出人意料。

  一“昔”一“今”的時間對比,把戰士回憶的內容定格在了當初離家出征的場景和對戍邊生活的回憶上。一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似乎讓我們感受到了戰士出征時對家鄉親人的依依不捨之情,但濃而溫暖的春意似乎又渲染出一個即將開赴戰場、保家衛國的入伍士兵帶著親人和祖國的期望難以抑制的自豪與喜悅之情。在“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這裡不僅蘊涵了與親人道別的悲傷之情,更蘊涵了保家衛國、視死如歸的驕傲和自豪之情。

  一句“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似乎讓我們很難感受到一個久戍終歸的戰士死裡逃生的慶幸和即將見到親人的喜悅,更多的卻是悲痛、蒼老和難以忘懷、磨滅的戰爭記憶。這裡有對殘酷戰爭的感慨,有對時光流逝、美好不再的嘆息,有對死去戰友悲痛無比的祭奠與懷念……一幕幕的戰爭場景在這個久戍終歸的戰士的腦海中縈繞,卻獨獨沒有對將來的期盼之情和希望之音,似乎一切都定格在了過去。因此,接下來的“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一句使末章形成了一種難以言說的悲痛之情和沉重感。

  總之,《采薇》末章表達了一位九死一生的戰士複雜的心理情感:憶想當年離家出征時的喜悅自豪之情,與親人的依依惜別之情,以及回家途中的悲傷悲痛之情。

  二、《采薇》心理描寫的特點

  從以上對《采薇》各章心理描寫內容的分析,可以總結出《采薇》的心理描寫有如下特徵:

  (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采薇前三章的憂傷之情,四、五兩章的驕傲自豪之情,以及末章的複雜之情,都藉助於景色的描寫含蓄蘊藉地表達出來:對薇菜生長狀態的描寫抒發了有家難歸的思鄉、憂傷之情,對棠棣花興盛之貌的描寫抒發了保家衛國的豪情和對戰友的友愛之情,對春天和冬天景色的描寫抒發了出征時的喜悅、迴歸途中的悲痛之情。所以《采薇》整篇的情感描寫、內心世界獨白都具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點。   (二)矛盾鬥爭,鮮明對比

  首先,《采薇》前三章和四、五兩章形成了鮮明的心理對比。《采薇》前三章的思鄉、憂傷之情與四、五兩章保家衛國的豪情、戰士們團結友愛的激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次,《采薇》末章內有著深刻複雜的心理對比。《采薇》末章的心理對比可以分為三組:

  第一組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一句自身形成的心理對比。本句熔鑄的自豪喜悅之情和與親人依依惜別的悲傷之情形成了內在的含蓄蘊藉的情感對比。

  第二組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形成的心理對比。一“昔”一“今”,使熔鑄於兩個不同時空中的人類情感形成了鮮明對比:“昔我往矣”時的豪情萬丈、喜悅自豪與“今我來思”時的悲傷不已、悲痛無望形成了鮮明對比。

  至於王夫之先生提到的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哀樂互襯”一說,筆者並不贊同。正如筆者文中所提到的那樣,“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一句沒有任何的喜悅和慶幸之情,更多的只是悲傷、沉痛,全篇的倒敘式回憶和結尾“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一句都鮮明地說明了戰士迴歸中的這種心理情感,所以在“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一句中沒有“以哀景寫樂情”,就是以哀景寫哀情。

  第三組為“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一句自身形成的心理矛盾對比。九死一生的迴歸本應有著無限的喜悅,從戰爭的捆綁中解脫的身心本應該充滿無限的活力,但“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一句卻絲毫沒有這些感情,反映出來的更多是悲痛、無奈、無望的感情和心理,這本身就是一種內心情感的矛盾對比。

  三、《采薇》心理描寫的作用

  (一)借景抒情的作用

  《采薇》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這種寫作手法創造了含蓄蘊藉的美學意境。

  《采薇》全篇都藉助自然之景來抒發內心情感,其最大的價值和益處就是含蓄蘊藉地抒發了久戍在外計程車兵內心複雜的情感,讓人在無限的想象空間中去咀嚼、品味和深思。毋庸置疑,這就是中國詩歌中“溫柔敦厚”美學風格的典型代表,而正是這種含蓄蘊藉的借景抒情方式使《采薇》形成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采薇》”的美學意境。

  (二)矛盾對比的心理情感描寫的作用

  1.作品前五章。作品前三章和四、五兩章形成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基調(憂傷與豪邁)既不衝突也不相悖,它是久戍在外計程車兵內心世界長久鬥爭和積澱的矛盾但又統一的內心感情。具體說來,《采薇》前三章和四、五兩章心理情感的對比主要有以下作用:

  第一,真實深刻地刻畫了人性美。《采薇》中對戰爭的厭煩和思家情緒是人之常情;而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也是人類愛家的鮮明體現,因為有大家才會有小家;而為了更多幸福美滿家庭的完整而奔赴前線是人類高尚情感和品格的鮮明寫照。

  正因為《采薇》中沒有一味地抒發愛國的豪情壯志,才使《采薇》更為接近現實,更符合人性,更為深刻感人;而真實的內心獨白、矛盾的思緒更吸引了讀者去重新感受戰士們的平凡和偉大、真實和可愛。

  第二,增強文章的厚重感。《采薇》的主題向來有爭議,有人說其中有厭戰情緒,也有人認為其中有愛國豪情。筆者認為這兩種說法都正確:誰不想安居樂業,所以正常的人都不願意打仗;但當戰爭來臨時,為了自己的親人和同胞,義無反顧地投向戰場,既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同時也是人性深處善良美好品性的體現。因此,《采薇》中這種矛盾卻又統一的主題是最符合人類情感思維的正常產物。同時,也正是文中的這種矛盾心理描寫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意蘊,這裡有對人性美的感嘆,有對戰爭的思考,有對儒家“家國”觀念的塑造,這就使《采薇》不再是一篇簡單的歌功頌德的讚歌,而是成為讓人深思和咀嚼的優秀作品,所以《采薇》是現實主義作品的傑出代表。

  2.作品末章。末章自身形成的三組心理對比描寫,極大地增強和豐富了《采薇》的思想性、藝術性,進一步完善和鞏固了《采薇》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第一,進一步突出了戰士的愛國之情和無私偉大的高貴品格。在萬物復甦的春天,在人生最美好的季節,年輕的戰士們拋棄兒女私情,毅然踏上征程,他們縱然與親人難捨難分,但保家衛國的豪情讓他們義無反顧,視死如歸。正是這種哀樂情感的鮮明對比,這種矛盾情感下做出的抉擇,凸顯了戰士們的愛國、無私和偉大。

  第二,深刻揭示了戰爭的本質,進一步控訴了戰爭的罪惡。

  離家出征的自豪喜悅與迴歸途中的悲哀,九死一生之後卻反倒悲痛不已,這種種心理情感上的矛盾對比讓我們感受到了戰爭對人類心靈、人類精神家園的巨大摧殘和難以撫平的傷害。尤其是詩文中最後一句“莫知我哀”,似乎讓我們感受到戰爭的陰影無處不在。這種欲說還休、欲罷不止的內心悲痛和永遠揮之不去的回憶,讓我們深刻理解和體味到了戰爭的罪惡,它使希望不再,它使悲痛永存。而不論戰爭是正義的還是背道而馳的,它留給人類的創傷都是難以撫平的。

  戰爭作為人類歷史中難以迴避的主題,千百年來讓芸芸眾生深思、深味、感嘆不已。但在幾千年前,《詩經》中就能出現《采薇》這樣描寫戰爭、深刻揭示戰爭本質的傑出作品,實在是令人驚訝和感嘆!《采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相當深刻,這使其成為後世描摹戰爭主題文藝作品的楷模,成為流傳不衰、膾炙人口的傑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