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雅·桑扈之什·車舝
詩經·小雅·桑扈之什·車舝
原文:
間關車之兮,思孌季女逝兮。匪飢匪渴,德音來括。雖無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維。辰彼女,令德來教。式燕且譽,好爾無射。
雖無旨酒,式飲庶幾。雖無嘉餚,式食庶幾。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岡,其薪。其薪,其葉兮。鮮我爾,我心寫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六如琴。爾新婚,以慰我心。
註釋:
1、間關:車輪聲。(轄xiá):車軸兩頭的鍵。《集傳》:“間關,設聲也。,車軸頭鐵也。” 戴震《毛鄭詩考證》:“車行則端鐵與相切,有聲間關然。”
2、孌(巒luán):美好。《毛傳》:“孌,美貌。”
3、括:聚會。《毛傳》:“括,會也。”
4、依:盛。《毛傳》:“依,茂木貌。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
5、(交jiāo):《詩緝》:“,長尾雉也。”
6、辰:美善貌。女:德高貌美之女。《毛傳》:“辰,時也。”
7、射(易yì):厭棄。《鄭箋》:“射,厭也。” 譽:通“豫”,歡樂。
8、庶幾:林義光《詩經通解》:“庶幾,願望之詞。願其飲食歌舞。”
9、(許xǔ):《釋文》:“,茂盛也。” 《通釋》:“今按《漢廣》有刈薪之言,《南山》有薪之句,《風》之伐柯與娶妻同喻,《詩》中以薪喻婚姻者不一而足。”
10、鮮、(夠gòu):《鄭箋》:“鮮,善。,見也。”
11、景行(航háng):大道。《集傳》:“仰,望也。景行,大道也。”
12、(非fēi):《傳疏》:“《四牡》傳雲:,行不止之貌。”
13、如琴:《集傳》:“如琴,謂六調和如琴瑟也。”
譯文:
車輪轉動車轄響,嫵媚少女要出閣。不再飢渴慰我心,有德淑女來會合。雖然沒有好朋友,宴飲相慶自快樂。
叢林茂密滿平野,長尾錦雞棲樹上。那位女娃健又美,德行良好有教養。宴飲相慶真愉悅,愛意不絕情綿長。
雖然沒有那好酒,但願你能喝一盞。雖然沒有那好菜,但願你能吃一點。雖然德行難配你,且來歡歌舞翩。
登上高高那山岡,枝劈來當柴燒。枝劈來當柴燒,葉茂盛滿樹。此時我能接到你,心中煩惱全消掉。
巍峨高山要仰視,平坦大道能縱馳。駕起四馬快快行,挽韁如調琴絃絲。今遇新婚好娘子,滿懷欣慰稱美事。
鑑賞:
這首詩的主題,影響較大者有二說。《毛詩序》雲:“《車》,大夫刺幽王也。褒姒嫉妒,無道並進,讒巧敗國,德澤不加於民。周人思得賢女以配君子,故作是詩也。”鄒肇敏駁之雲:“思得孌女以間其寵,則是張儀傾鄭袖,陳平氏之計耳。以易,其何能淑?且賦《白華》者安在?豈真以不賢見?詩不諷王復故後,而諷以別選新昏,無論豔妻驕扇,寵不再移,其為倍義而傷教,亦已甚矣。”(姚際恆《詩經通義》引)鄒氏的批評可謂激切有力。但自《楚》到此篇共十篇,《詩序》皆以為刺幽王,恐怕也是有所本的。《詩序》之意,不過以為此篇亦《關》歌后妃之德之類,為借古諷今之作。鄒氏抓住“周人思得賢女以配君子”一句大作文章,也非通達之論。朱熹《詩集傳》則說:“此宴樂新昏之詩。”方玉潤《詩經原始》以道學家之眼光,駁朱熹之說曰:“夫樂新昏,則德音燕譽無非賢淑,而高山景行,亦屬閨門。試思女子無儀是式,而何德音之可譽?閨門以貞靜是修,更何仰止之堪思?”方氏以當時的價值觀規範數千年前人們的思想感情,故格難入。誠哉,知人論世之難也。然則朱熹之說,確為不刊之論,所以今人多從之。
全詩五章,皆以男子的口吻寫娶妻途中的喜樂及對佳偶的思慕之情。首章寫娶妻啟程。詩從娶親的車聲中開始。隨著“間關”的車聲,朝思暮想的少女就出嫁了。這其中流露出詩人積蓄已久的欣喜若狂之情。然而詩人又天真地宣告:“匪飢匪渴,德音來括。”高興的原因絕非因為性愛的飢渴即將滿足,而是對女子美德的崇慕,真可謂好德勝於好色了。這當然是戀人“此地無銀三百兩”而已,所以下文又禁不住一往情深地說: “雖無好友,式燕且喜。”次章寫婚車越過平林。由林莽中成雙成對的野雞,想到了車中的“女”,再加上她美好的教養和品德,更使詩人情懷激盪,信誓旦旦: “式燕且譽,好爾無射”,我愛你終生不渝!第三章繼續是男子對女子情真意切的傾訴:我家雖沒有美酒佳餚,我也沒有崇高的品德,但卻有一顆與你相親相愛的心。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衝口而出,感人至深。第四章寫婚車進入高山。這裡有茂盛的樹。“陟彼高岡,其薪。其薪,其葉兮。”“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這是當時的諺語,所以詩人由“薪”想到了娶妻。而柔嫩鮮豔的`綠葉,是美麗可愛新婦的最好比喻;由《七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一句,可以確信“其葉兮”是寫新婦的光彩照人的。這裡詩人融詠物與比興為一體,巧妙地表現了對新婦的喜愛。最後兩句更是直抒情懷:“鮮我爾,我心寫兮。”意思是說:今天和你結為伴侶,我心裡真是舒服極了。尾章寫婚車越過高山,進入大路。詩人仰望高山,遠大路,面對佳偶,情滿胸懷,詩句自肺腑流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這是敘事、寫景,但更多的則是比喻。新婦那美麗的形體和堅貞的德行,正像高山大路一樣令人敬仰和嚮往。詩句意蘊豐厚,氣宇軒昂,因而成為表達一種仰慕之情的最好意象,遂成千古名句。接下兩句“四牡,六如琴“,不僅與首章“間關”二句相呼應,形成迴環之勢,而且那如琴絃的六更是包含著詩人對婚後美好和諧生活的豐富想像。最後兩句,又直抒胸,情結全篇。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主要特色,首先是結構上的跌。方玉潤說:“前後兩章實賦,一往迎,一歸來。二、四兩章皆寫思慕之懷,卻用興體。中間忽易流利之筆,三層反跌作勢,全詩章法皆靈。”(同上)其次是抒情手法的多樣,或直訴情懷,一瀉方快;或以景寫情,亦景亦情;或比興烘托,意境全出。總之,它是《雅》詩中優秀的抒情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