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鄭風·遵大路

詩經·國風·鄭風·遵大路

  遵大路

  朝代:先秦

  原文: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祛兮,無我惡兮,不故也!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醜兮,不好也!

  註釋:

  1、遵:同“循”,沿著。

  2、摻(閃shǎn):握。袪(區qū):衣袖。

  3、(捷jié,又讀攢zǎn):速,速絕。故:故人,女子自謂。

  4、(醜chǒu):可惡。

  5、好:舊好。《集傳》:“好,情好也。”

  譯文:

  沿著大路走啊,拉著你的袖啊。莫要嫌我把氣慪啊,不念舊情輕分手呀!

  沿著大路走啊,抓緊你的手啊。莫要嫌棄把我丟啊,拋卻恩愛不肯留呀!

  詩經故事:

  鄭國地處中原核心,北晉南楚,東齊西秦,四周的交往征伐,無不牽動、影響到鄭國;各國的使節出使、王子流亡、商人販運、人民遷徙也都要從鄭國路過,因此境內大路如織、縱橫交錯,酒家如林、星羅棋佈,吳雙兒就是櫟城一家小酒店老闆的乖乖女呢。

  鄭厲公躲到櫟城後,宋莊公擔心他的力量單薄,就派宋司馬領著兩千多兵丁駐櫟城保護他。

  櫟城小地方,百姓多不曾見過裝束整齊的隊伍,而宋國派出的這隻駐外維和部隊,是代表著宋國國家形象的涉外部隊,起著壯國威、揚軍威的作用,人員、裝束自然是盡宋國之力選派的,小夥子英武俊朗、弓戈甲鮮光明亮;代隊的宋司馬年輕有為、辦事幹練、治軍有方,隊伍被他帶的十分整齊威武;其本人也是人中俊傑、風流倜儻、一表人才。

  來了這麼一干子人自然引得櫟城百姓的日日圍觀了,出操、巡邏、站崗、遊玩,這夥兵時刻都在人群中竄來站去,在眾人的目光中顯盡了宋軍的威風雄壯。

  鄭國民風開放,對姑娘、小子的遊玩交往約束甚少,這可能和鄭的地理位置以及國家對周邊的開放政策的影響有關吧,因此年輕人對外交往那是十分的開放大方了。

  自從那夥軍隊駐在櫟城後,吳雙兒就夥著一幫小姐妹把那群兵們迷上了,小夥子們都成了追星族們的偶象,那勁頭和現在的年青人應該是沒啥兩樣;因此,家長們在教育孩子們時,別老把追星的習慣當成是泊來品,須知那是有根絆的,是老祖先基因中留下來的哦。

  那宋司馬很自然的就成了當時櫟城的大明星,吳雙兒是當地最漂亮的小美女,追星追的很有成果,沒用多長時間就和宋司馬好在了一起,引來了同幫姐妹們不少羨慕、嫉妒的目光和讚歎、咒罵的口水,這些都不管他了,反正那兩位是好上了。

  可好花不長開,好景不常在呢,千里搭涼蓬,天下也沒有不散的筵席;宋司馬奉王命,要率隊離櫟了;吳雙兒那個眼淚流啊!那個心裡痛啊!一送送到大路上,嚶嚶的訴道: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祛兮。無我惡兮,不故也!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兮,不好也!

  鑑賞:

  此篇主旨很難坐實,《毛詩序》謂“思君子也”,此君子泛指有治國才能的賢人;何楷《詩經世本古義》則指實為“周公卿欲留鄭莊公也”。朱熹《詩集傳》斥此為“淫婦”詩,他說:“淫婦為人所棄,故於其去也,攬其祛而留之曰:子無惡我不留,故舊不可以遽絕也。”戴君恩《讀詩評》以為是妻子送別丈夫之詩。姚際恆《詩經通論》又說是“故舊於道左(旁)言情,相和之辭”。今人多主“棄婦”說,當是從朱熹說引出。考各家說法,對照原詩,似乎都有些道理,然而又不完全貼切,相比之下,郝行《詩問》“留夫”一說稍近詩意,他說:“民間夫婦反目,夫怒欲去,婦懼而挽之。”茲姑從之但不指實為夫婦。

  此篇無首無尾,詩人只是選擇男子離家出走,女子拽著男子衣袖,拉緊他的手,苦苦哀求他留下的一個小鏡頭,以第二人稱呼告的語氣反覆哭訴。全詩只有兩章八句,既沒有點明男子離家出走的'原因,也沒有交代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然而詩人描繪的這幅平常而習見的畫面,卻是活靈活現的,給人留下的印象難以磨滅。讀者讀著讀著,彷彿在眼底浮現出一對男女在大路上追逐,女的追上男的,在路邊拉扯糾纏的生動情景,在耳際還似乎傳來女子悲的哭訴聲,她呼喚著男子,不斷重複地說著:“不要嫌惡丟棄我!”“多年相愛不能說斷就斷!”除此,她已經沒有別的話要說,彷彿自己的一切辛酸、痛苦、掙扎、希望都凝聚在這兩句話中了。她多麼渴望在自己的哀求下,他能回心轉意,兩人重歸於好,相親相愛過日子。這是女主人公唯一祈求,也是好心讀者的共同心願。但是,詩至此卻戛然而止,不了了之,留下了一大片畫面空白,容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審美情趣去創造,去豐富,可能有多種不同的設想,繪出不同結果的精彩畫面。所以此詩這幅片斷性的畫面儘管是一目瞭然的,但卻是極具有包孕性的。清陳震《讀詩識小錄》評曰:“上二句有風蕭水寒之氣,下二句見傾心吐膽之情,音曼而悲,此《離騷》之開山也。”牛運震《詩志》評曰:“恩怨纏綿,意態中千迴百折”,“相送還成泣,只三四語抵過江淹一篇《別賦》”,都對其藝術特色評價很高。

  原詩純為賦體,二章四句,每句皆押韻。第二章首句“路”,王引之《經義述聞》說:“當作道,與手、、好為韻,凡《詩》次章全變首章之韻,則第一句先變韻。”譯文從其說,作四句押韻處理,正文則不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