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寒食節的詩歌
關於寒食節的詩歌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詩歌吧,詩歌以強烈的節奏、美妙的韻律、精煉的語言、奇特的想象,豐富的感情展現其語言的藝術。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寒食節的詩歌,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寒食》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裡風光亦可憐。
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鞦韆。
郊原曉綠初經雨,巷陌春陰乍禁菸?
副使官閒莫惆悵,酒錢猶有撰碑錢。
註釋
①寒食,清明節前兩天為寒食節。介子推追隨晉文公流亡十九年,不得封賞,負母逃進綿山,晉文公放火燒山逼他出來,竟被燒死。為紀念他,就規定這一天不得升火煮飯,只能吃冷的'食物,故稱之為寒食節。②撰碑錢,為別人寫碑文、墓誌銘的稿費。
簡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這是唐朝詩人韓翃寫的京城寒食節的美好景象的名句。唐宋兩朝,清明、寒食期間是遊玩、宴會的好日子,故有“人間佳節唯寒食”這樣的詩句。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也是汴京清明、寒食期間的盛況,這便是明證。
首聯寫自己被貶官的心情,“憶昔西都看牡丹,稍無顏色便心闌。而今寂寞山城裡,鼓子花開亦喜歡。”作者這幾句詩就是最妙的解說詞。今昔的強烈對比,怎不惹起詩人無限的惆悵呢?
頷聯的句法是套用杜甫《江村》中的“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句式;頸聯寫的是“草樹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煙”兩種境界。中間兩聯對仗是山裡寒食風光的具體描繪,寫得很有特色,筆法也很老到。尤其是頸聯,比起“草樹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煙”這兩句更有韻味,更富詩家語。詩人偏偏不說“草樹”,而說“綠”;不說“墟里煙”,而說“乍禁菸”,既含蓄,又使形象顯得更為突出。用這樣的語言去寫才叫做寫詩,懂得這樣去鑑賞才算是會讀詩。
尾聯是反語,是牢騷語,雖然嘴裡說“莫惆悵”,心裡早已是“因思世事悲心事,更聽風聲雜雨聲”。靠替人寫碑文,寫墓誌銘得來的錢買酒喝,要不然“酒債尋常行處有”,這過的是什麼日子!“猶有”,看似曠達,實為憤激,裡面藏有多少潛臺詞呵。
2.《和子由寒食》 蘇軾
寒食今年二月晦,樹林深翠已生煙。
繞城駿馬誰能借,到處名園意盡便。
但掛酒壺那計盞,偶題詩句不須編。
忽聞啼貝驚羈旅,江上何人治廢田。
3.《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作者背景
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唐代詩人。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一直在軍隊裡做文書工作,擅長寫送別題材的詩歌,與錢起等詩人齊名,時稱“大曆十才子”。後來皇帝選拔他擔任起草詔令的中書舍人,當時有兩個韓翃,大臣問選誰,皇帝說要寫“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那個韓翃,可見這首詩在當時是多麼有名。
注詞釋義
①、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③、御柳:皇城中的柳樹。
④、斜:為了押韻,此處可以按古音讀作xi。
⑤、漢宮:這裡指唐朝皇官。
⑥、傳:賜給。
⑦、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極、王逢時五人為侯,受到特別的恩寵。這裡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賞析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由於節當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為遊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說過:“人間佳節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詩人竇叔向有《寒食日恩賜火》詩紀其實:“恩光及小臣,華燭忽驚春。電影隨中使,星輝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貧。”正可與韓翃這一首詩參照。
此詩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繪,並無一字涉及評議。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節長安的迷人風光。把春日的長安稱為“春城”,不但造語新穎,富於美感;而且兩字有陰平陽平的音調變化,諧和悅耳。處處“飛花”,不但寫出春天的萬紫千紅、五彩繽紛,而且確切地表現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時節,嫋嫋東風中柳絮飛舞,落紅無數。不說“處處”而說“無處不”,以雙重否定構成肯定,形成強調的語氣,表達效果更強烈。“春城無處不飛花”寫的是整個長安,下一句則專寫皇城風光。既然整個長安充滿春意,熱鬧繁華,皇宮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見了。與第一句一樣,這裡並未直接寫到遊春盛況,而剪取無限風光中風拂“御柳”一個鏡頭。當時的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所以特別寫到柳。同時也關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賜近臣”的意思。
如果說一二句是對長安寒食風光一般性的描寫,那麼,三四句就是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兩聯情景有一個時間推移,一二寫白晝,三四寫夜晚,“日暮”則是轉折。寒食節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許可,“特敕街中許燃燭”(元稹《連昌宮詞》),才是例外。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以得到這份恩典。“日暮”兩句正是寫這種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畫面。寫賜火用一“傳”字,不但狀出動態,而且意味著挨個賜予,可見封建等級次第之森嚴。“輕煙散入”四字,生動描繪出一幅中官走馬傳燭圖,雖然既未寫馬也未寫人,但那嫋嫋飄散的輕煙,告訴著這一切訊息,使人嗅到了那燭煙的氣味,聽到了那得得的馬蹄,恍如身歷其境。同時,自然而然會給人產生一種聯想,體會到“唐之亡國,由於宦官握兵,實代宗授之以柄。此詩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見意,唐詩之通於春秋也。”(《圍爐詩話》)
據孟棨《本事詩》,唐德宗曾十分賞識韓翃此詩,為此特賜多年失意的詩人以“駕部郎中知制誥”的顯職。由於當時江淮刺史也叫韓翃,德宗特御筆親書此詩,並批道:“與此韓翃”,成為一時流傳的佳話。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形象大於思想”(高爾基),此詩雖然止於描繪,作者本意也未必在於譏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讀者意會到比作品更多的東西。由於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動了自己的形象與情感之中,發而為詩,反而使詩更含蓄,更富於情韻,比許多刻意諷刺之作更高一籌。
4.《途中寒食》 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5.《寒食上冢》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6.《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
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7.《寒食》 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8.《寒食日獻郡守》 伍唐珪
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
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裡久無煙。
9,《寒食節》張志真
寒食時節雨紛飛,春風楊柳映翠微。
家家戶戶禁菸火,紀念賢臣介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