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技巧之通感隨感

詩歌技巧之通感隨感

  記得從前咱們的魔童兄弟在上學的時候,音樂課所使用的教材讀本當中還常常地有得一至二個課時的音樂鑑賞指導,其中還有得一些指導我們大家在欣賞經典音樂的時候,諸如一些“彷彿聽見了森林裡面的流水聲”以及“聽見了田野裡的綠色”一般地指導性的文字,那年來的咱們的魔童兄弟的感官系統確實是比較愚鈍,總是搞不清楚在耳朵與眼睛以及鼻子之間是如何地建立起一種相通的聯絡來的,亦也總是不甚明瞭為什麼一首經典的樂章總是能夠勾引起許多人的暇想以及聯想,從而輕而易舉地將許多聽眾的聽覺以及視覺、嗅覺等許多的`感覺器官之間產生了一種必然性地聯絡。

  後來咱們的魔童兄弟學習了一些詩歌創作上的理論,方才明白了原來此等混淆了我們人類的感覺器官的手段稱之為“通感”,是為詩歌創作上的一種技巧之一。然而對於某一些如同咱們的魔童兄弟一般樣感覺器官只是單純地記取單一器官的感受的人們而言,想來能夠做到嫻熟地運用此一種詩歌創作的技巧的人亦也是不多的,因在我們平日裡所欣賞到的許多首現代詩歌當中,諸如“嗅到了花開有聲音”以及“聽到小草的嫩綠”之類的詩句,能夠做到將自身的各種感覺器官給通用於一處而處處皆可感受生活的場景的人,亦也是不多的。

  許多的感覺靈敏的人們或許是不難以做到此一點諸如詩歌創作上稱之為“通感”的技巧,然而這麼地一種看上去似乎是語病的許多詩句當中,卻是能夠於詩歌的創作上收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只不過對於咱們的魔童兄弟而言,其做為一種詩歌創作上的技巧而言,在一些該使用到的時候方才可以使用,而如若是平時使用不當或者是大量頻繁地使用地話,則有可能會流於俗套或者語病的一種作為之中。

  許多的人們在平時裡面的言笑當中,常常地會說現在的某一些詩歌創作者們皆多都是為一些神經質的人,或者說是一些精神方面較為敏感的人,這個亦也是咱們的魔童兄弟深表同感的,畢竟在如今的網路上面我們所閱讀到的許多首詩歌裡面,皆多都是為一些“語不驚人誓不休”、“歇斯底里”、大量地使用著種種個人主觀上的感覺器官感受來進行著寫作的人們,他們的詩歌創作一來既不是源自於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二來也沒有一種能夠令人產生詩情畫意的美感、三來也沒有一種源自於人性上的溫情……這樣子的一種詩歌上的創作方式,與其說是詩歌,反倒而不如說是胡言亂語。

  那一年,咱們的魔童兄弟正熱衷於現代詩歌創作的理論,於是於家中尋得了好幾本詩歌創作理論的書籍,一邊讀書,一邊上網地對照著書本上的理論而參考著他人是如何地進行著詩歌上的創作。好友修羅兄弟到得了咱們的魔童兄弟的家中,見是咱們的魔童兄弟正在大補惡補著詩歌創作理論上的課程,於是拿過了那幾本詩歌理論書籍翻來覆去地讀了一篇之後,冷哼出聲道:“想要成為一名現代詩人必備的條件如下:神經質、神經官能症、幻想症、破裂性思維、反常思維、跳躍性思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