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講義: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三字經講義: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講義: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馬牛羊,雞犬豕”,這六種動物是人類畜養的,稱為家畜。

  我國蓄養家畜的歷史可謂由來已久,在陝西西安半坡村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以及其他殷墟遺址上就發現有這六畜的遺骨。

  甲骨文家字的字型,也顯示無豕不成家。

  古人將馬牛羊稱為上珍三品,雞犬豕為下珍三品。

  舉行祭祀典禮時,普通的用三牲供(羊犬豕),高階的要用五牲供(馬牛羊犬豕)。

  六畜之所以與人類關係密切,一是六畜服務於人,如馬可負重至遠,牛能運貨耕田,羊有跪乳之恩,雞有報曉之功,犬有守夜之義,豬有庖廚之用。

  二是六畜有很多優點是人類應該好好學習的,例如馬的剛健進取、牛的忍辱負重、羊的跪乳報恩、犬的忠勇誠信。

  馬是不休息的,睡覺都站著;雞是三德兼備:不吃獨食義也,敵前敢鬥勇也,司晨不誤信也。

  豬更不用說了,現代醫學的器官移植大都是用豬的器官,根據免疫學的研究,人體對豬器官產生的排斥反應最小,看來人變成豬是早晚的事了。

  第三,此六畜亦要靠人來幫助它們離苦得樂。

  馬牛有陰火,羊有陰土,雞有陰金,犬有陰木,豬有陰水。

  有一陰之性在,就會墮此畜生一道,受此一道之苦。

  人如果能夠幫它們化掉這一偏之性,它們就能離苦得樂,也不枉了為我們服務一場。

  由六畜又引出中國人迷信的十二屬性,十二屬性據說是從印度文化來的。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佛學傳到中國,同時也帶來了印度文化。

  印度人用來說理的'十二種動物,經中國文化融合以後變為中國的十二種動物。

  我們確實在漢以前的古書中沒見到有十二屬性的說法,例如《春秋左傳》交待時間都很具體,如“十年春,齊師伐我…”,沒見過有“猴年馬月,…的記述”。

  拓展閱讀:三字經介紹

  《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等特點,使其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合稱“三百千”。《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基於歷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