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故事:溫舒抄書

三字經故事:溫舒抄書

  【溫舒抄書】

  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路溫舒和公孫弘這兩個古人,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想辦法把書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學習,我們今天能有印製精美的書本,學習條件和環境如此優越,更應該刻苦讀書。

  相關閱讀:《溫舒披蒲》,死有餘

  西漢時,有個河北的放羊娃,叫路溫舒。他也是個很喜歡讀書的人,可是家裡窮,買不起書簡。有天他放羊時望著河中密密麻麻的蒲草,見那葉子又大又寬,心中突然一亮: 蒲草葉子不是和竹片很像嗎?要是我用蒲草編成席子,再切成一塊一塊,不就可以編成像竹簡一樣的書本了嗎?

  小溫舒立即動起手來,割下蒲草,編成草蓆。可是別人都是編的一整塊,他卻把整塊草蓆割成一塊塊,把借來的書抄寫在上面。就這樣,他小時候一邊放羊一邊讀書,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長大後他做了一名獄吏,在監獄裡看管囚犯。利用這個身份,他又不斷鑽研法律,將所有律令條文爛熟於心,成了遠近聞名的法律專家,郡縣裡的同事和頭頭,遇到律令方面的問題,都要來請教他。郡守見他是個人才,乾脆提拔他為郡裡庭審的書記員,後又被中央的廷尉看中,調到中央作了一名廷尉史,就是中央司法部門派往地方檢視案子的.小科員。

  路溫舒不甘於此,繼續學習春秋等儒家經典。漢宣帝即位後,路溫舒感到機會來了,他拿出自己所學的知識,向皇帝上了一個著名的摺子,叫《尚德緩刑書》。洋洋灑灑千言,勸新登基的皇帝整治獄吏,廢除誹謗,廣開言路。因為漢宣帝的曾祖父太子劉據當年就是被冤案所害,導致全家幾乎滅門,只有漢宣帝一根獨苗機緣巧合留了下來。想不到命運詭譎,如今竟被外戚霍光立為皇帝。但是霍光掌握了朝中大權,目空一切。所以路溫舒的上奏深得漢宣帝之心,只是時機未到而已。

  路溫舒在奏摺中寫道,刀筆吏對內善於羅織罪名,屈打成招,對外動不動治人誹謗,使得冤屈無人敢伸張,忠義之士若寒蟬。就好比你把烏鴉蛋都掃光了,那麼鳳凰也就不來了。而刀筆吏羅織的“鐵證如山”下,即使中國司法的老祖宗皋陶來了,也會判人個死有餘!

  這就是成語“死有餘”的來歷。

  漢宣帝覺得他說的對,升任他為右扶風丞,相當於北京市市長秘書,後又做了一郡太守。霍光死後,漢宣帝親政,清除了霍家勢力,開啟了“漢宣之治”,路溫舒的那些主張都實施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