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雁門關散文
千年雁門關散文
大風吹拂。湧動千年的歷史暗流。
俯首與仰望,歷史的大風,吹過泱泱華夏。烽煙燃起與熄滅,一座雄關在歷史的過道里疼痛與喟嘆。
遠去的烽煙,裹挾著血雨腥風。人馬嘶鳴,戰鼓擂動,刀槍劍影,迴盪倒影在歷史天際。
跌宕起伏的歷史之戲,驚辣眾多的目光。
一個民族多厄的命運竟與一座隘口牽扯糾纏,時間之久遠,故事之精彩,情節之曲折,令人驚悸。
趙武靈王設關衛國,李牧鎮守關隘,築起雄關。萬山叢中,自然地理的險隘,成就一夫獨擋,萬夫莫開的天然屏障。
一座雄關,從此賦予進與出、守與攻、戰與和、勝與敗,全新的內涵。
江山與帝王,一旦與這座關隘牽扯起來,必定地動山搖,生靈塗炭。
習慣了看戲。歷史又如何不是一出大戲呢?
雁門關就是一座戲臺。歷史的大幕徐徐拉開,英雄次第登場。哪一幕不是烽火連天,刀光劍影,血流成河?
將士在刀槍叢林中,揮刀肉搏,從血流成河的屍骨裡,蹲下,或站起。將家國的尊嚴高高舉過頭頂,扶正獵獵戰旗。血雨腥風,穿越萬水千山,一條勝利之路,歷經千難萬險。
英雄站上隘口高處,跨過戰馬的屍山,跨過士兵溫熱的屍體,高舉勝利的戰旗。
“一將成名萬骨枯”。衛青、霍去病、李廣,楊繼業,一個個聲名顯赫,彪炳史冊。
峻嶺之上,護衛的`城牆,蜿蜒成一條巨龍。雄關矗立,鎖定關內關外,萬里江山景色。
烽火臺上烽煙升起時,關內關外,馬蹄錚錚,狼煙四起,山河失色,滿目蕭殺。
烽煙沉默時,陽光正好,雞鳴犬吠聲聲。一聲鳥鳴,從關內向關外蔓延。集市人聲鼎沸,酒肆吆喝聲不斷。
雁門關,曾是一位深情的守望者。狼煙起時,望斷天涯路,等待出征的將士從茫茫大漠凱旋而歸。更多的時候,它等待馬幫驢車,馱著布匹,茶葉,香料,鹽巴,從眼前經過,聽馬蹄鈴鐺聲,悠揚。
一座雄關,難以準確測量它從溝底到山峰的高度。難以估量它在歷史中的重。
在漫長的歷史中,雁門關,把“中華第一關”的牌匾,高高舉起。在崎嶇曲折的關內關外旅途上,在漫長的歷史過道里。
站在隘口的城牆上,站在山脊的瞭望臺,關內關外,景色萬里。
昔日的烽煙遠去了,歷史的煙塵,一片蒼茫。
如果一座雄關,是以鮮血為漿,屍骨為磚,建築而成,這樣的第一,我寧願不要。
可是歷史,沒有如果,只有必然。中華民族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皇朝,註定與這座雄關相牽。
歷史一往無前。
英雄站在歷史的雄關之上,談笑風生。笑談中,一座皇朝菸灰湮滅,又一座皇朝巍然新生。
雁門關,悄然走進歷史書卷的深處,靜觀喧囂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