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沁香一瓣先生散文

話說沁香一瓣先生散文

  今年一月,我有幸來到“好心情”原創文學論壇,恰巧看到網站推薦的《從婆媳關係想到的……》,我便饒有興致地閱讀,其中談到把“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演煉成“現今的媳婦勝女兒”;把“年老的婆婆說媳婦”變成“年老的婆婆像慈母”,這樣的關係怎麼能不融洽呢?

  我很認同他的觀點,一看作者是沁香一瓣,便打開了他的文集參觀。哇塞,一片金光閃閃的“好”字映入眼簾。在左上角發現,原來他也是上海人,當時感覺特別親切,便主動加為好友,開始聊天。

  由於不熟,一開始的聊天都是圍繞著作品展開。我閱讀《談初戀情人想吃回頭草》、《想到了“潛在寫作”》、《漫談當編輯》等作品,我覺得他的文章很厚重,文筆老練,邏輯性很強,善用哲學思辨寫文。再看看他的留言板,幾乎是滿滿十幾頁,可見他人緣很好。在比較其他網友的幾篇作品後,我更喜歡他的作品。言談中,我表達了對他的欽佩之情,他總是很謙虛有禮。我後來才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親切的長者。

  他看了我幾篇文章,給我留言大概是這麼說:“你的文章很清麗,文字也挺好,有沒有想過寫點別人沒寫過的文章呢?”

  我當時愣住了,因為我當時寫的大部分都是青春愛情小說。除此之外,我不知道我要寫什麼,或者我能寫什麼。我反問他:“那寫什麼啊?”

  “寫點上海弄堂,自己熟悉的,別人沒寫過的。要寫自己的作品!”

  因為想擺脫“春在枝頭鬧”(備註1)的印象,我開始嘗試寫雜文,開始寫《淺談沒有婚房,父母租房》、《淺談80後的婚姻》等等,每次都會得到他的鼓勵,總說:“進步很快!”

  和他聊天,幾乎沒有任何的架子。當我生活或者學業困惑時,他像夜晚一盞明燈一樣地為我指點迷津。

  他還是一位勇敢的騎士。當他看到一些不好的苗子時候,他會義無反顧地站出來,有理有禮有節地去批判不文明甚至是違法現象。

  他曾寫過《小談網路“孫悟空”》,利用孫悟空百變來抨擊那些利用網路虛擬名字欺騙引誘,或者是發表攻擊性的言語等,提出瞭如今我們是學孫悟空的“金猴奮起千斤棒”的精神,而不是我行我素,不講德行地誘惑網路的一角的行為。

  當他看到網路蔓延著抄襲不良之風的時候,他寫下了《淺談模仿與抄襲》,文中提到了模仿和抄襲的區別和聯絡,指出模仿和抄襲決不是文學原創作者所走的一條捷徑,要多思、多想,平和心態,在創作中成長,寫出佳作!

  象這型別的文章還很多,我們可以看得出沁香一瓣是一位極富正義感的人,看似溫和文筆下,一步步地引導那些“糊塗蟲”,走入正途。

  他是一位熱愛生活的旅行家,周遊了幾乎大半個中國,用他的筆記錄了祖國的壯麗。每個村在他眼中都是獨特而美麗的。

  你看“九溪所處的地理位置確實有些特殊,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相傳九溪本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有一個“三老做文”的故事,明確地指出:“此地不出王侯必出將相。”所謂“三老做文”,指的是九溪村三面環侍著的三座山坡:毛慄坡、詹家坡和王家坡。而居於上街的六百年古井,即是一方硯臺。古井旁原放著一個巨大的石制筆架,玉筆就是塔山上建造的古塔。以中間街道為書脊,九溪偌大的整個屯堡村,就像開啟的`一軸巨大的書卷,而三老,就在上面不停地做著各自的錦繡文章。這實在是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在清朝年間,九溪曾經紅極一時,考出的舉人多不勝數,就連在外做官的頂帶花翎,摘下來用大斗都盛裝不下。”(備註2《九溪,夢繞的古村》)。

  “觸控新葉村的整個群落建築,似有古的神韻在心海中悠悠滑動,村屋以五行九宮進行佈局,有著我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走在光可鑑人的青石板路上,你會覺得這石板被踩得這麼光滑是不可思議的,然後這是千真萬確的現實,七個多世紀漫長的宗族發展史,多少人群在祖宗鋪設的石板路上行走?這種光滑不僅僅是傳承的蹤跡,更是歷史和歲月的記錄……隨著狹窄、潮溼的小巷小道伸延開來;沿著高大、斑駁的烽火牆向前,眼前,莊嚴、肅穆的宗祠漸漸清晰起來。在密如蛛網般的小巷裡穿行,猶如置身於諸葛迷宮一樣。”(備註3《露天博物館新葉村》)。

  又見“穿過碎石鋪就的山路,陸巷的銀杏是有特色的,古村的民居院子裡,田園邊,大都種植銀杏,銀杏被稱之為“植物中的活化石”。村裡最大的樹已有近二百餘年,樹上鳥雀眾多,樹杈上築著喜鵲巢,歡叫聲聲,似在講著關於古村的故事。每到金秋,家家都收銀杏果,曬在林邊和屋前。銀杏果不僅可以吃,它和葉子伴著東山銀杏的聲譽還出口東南亞,是一種上好的中藥材料和保健食品呢!”(備註4《太湖畔的陸巷村》)

  開啟他的遊記,視野彷彿一下子開闊,一方面可以增長很多古村落的見識,另一方面彷彿置身在這美輪美奐的古村落。在作者的筆下的風景不僅是一次視覺盛宴,更像是一位導演在講解古村落的特色。

  他還是一位“花匠”,用心地栽培著各種各樣的花兒,在他看來,它們彷彿是會說話的天使。每種花都有別樣的特點,有守時守信的、艱苦向上的、堅韌不拔的牽牛花(備註5《綠蔓小花也醉人》);有要求別人少,給予別人多的典範的鳳仙花(備註6《開不敗的鳳仙花》);有不顯耀,不張揚的老樟花(備註7《老樟樹開花》);樸素的美,純潔的茉莉花(備註8《難忘茉莉香》)……

  讀到這裡,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和文采,平凡無奇的花兒竟能描繪出獨特的個性,是不是像我一樣羨慕作者的妙筆呢?

  最後,我來談談我對沁香先生的印象。他不緊不慢地倒了一杯茶,和朋友談天說地,記錄著生活的點點滴滴,也痛斥著社會的不文明現象。他始終是文質彬彬,謙遜有禮,不得不讓人心悅誠服的智者。

  備註1:“春在枝頭鬧”是因為我的小號有一副圖,是一枝花的造型,又為早期喜歡寫愛情小說,故沁香一瓣先生戲稱“春在枝頭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