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遠年代裡那溫馨的清涼的經典散文

久遠年代裡那溫馨的清涼的經典散文

  那日在朋友家做客,飯後幫忙收拾杯盤狼藉,習慣性的接出半盆水,將碗筷認真擦洗。朋友笑道:“到了這不必那麼節儉了,冷熱水隨時可以取用,看來你節約用水已經成了習慣。”看看朋友整潔明亮,完全現代化的廚房,水槽裡嘩嘩的水流自如的傾斜,不由啞然失笑,是呀,習慣永遠如影相隨。

  因為我們住在村外,每年的飲用水相當困難,尤其到了夏季,家家戶戶用水量增加,院子寬敞的人家不肯將院落白白閒置,總是種些時令蔬菜,一來比集市上買來的新鮮,吃著也放心,二來也節約一部分菜金,所以為著取用水的方便,家家戶戶都在院子裡挖了小井。這就苦了我們這些住在村外的人家,五天才放一次水,要足足等半天的時間,你趴在井沿側耳細聽,才能聽到細小的水流聲羞怯怯的時斷時續,那才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呢,所以,家中的房子儘管一應管道裝置齊全,終因水源的缺乏而成虛設。幸好,去年村中集資打了兩眼深水井,一切才得以緩解。可是害怕了那些無水的日子,依舊小小心心的使用著。

  屈指數來,村子裡用上自來水有二十多年了,不再每天起大早挑水,減去了農人多少辛苦,而今的孩子們已不知轆轤扁擔為何物,只有水桶依舊在用著。偶爾,沒水吃的日子裡會懷念從前的水井,可那帶轆轤的水井早已絕跡,那只是久遠年代裡一段溫馨的清涼回憶。若不然,自己挑起水桶出門去,何至於如此窘迫呢。

  想起年少時自己第一次挑水的經歷,那過往的酸楚竟平添了幾分溫情。

  ……家中又沒水了。不好意思老去人家家裡要,大老遠的誰挑一擔水也不容易。找出扁擔和水桶,尋思自己去吧,萬事開頭難,可總得有第一次,那就挑水從今日始。挑起空桶盪悠悠的有幾分得意,那是一家之主的責任,什麼難事呢,自己未必不能。一般的人家都是早上下地前把家中的水缸挑滿,正晌比較閒在,我去時,井臺上空無一人。

  以前看過大人們提水,依樣比劃著將水桶用井繩上的鐵鉤栓牢,兩手緊緊抓牢轆轤明亮的鐵柄,小心的慢慢放鬆那纏繞的井繩,看井繩將盡未盡時,猛聽得水桶落在水面的聲音,尋思可以往上絞了,居然不沉!自己滿心歡喜的將轆轤轉動,等水桶上升到井口,居然會是空桶。唉,難怪大人們往上絞動時都用力,想自己真是榆木腦袋,白白空歡喜一場。

  想起來看大人們都是抓住井繩用力晃幾下的,至此方明白晃動的緣由,為了使水桶沉下去。依樣畫葫蘆的用力晃動,感覺繩索一沉,心想這次一定可以了。果然再轉動就吃力多了,看著那水桶清亮亮,晃悠悠的上升,小心眼裡驕傲的歡喜。看著那滿滿的水桶到了井口,也學大人們一樣,一手抓牢轆轤柄,一手去抓那水桶,終究人小力單,手底又生疏,也不知怎的,不僅水桶沒抓牢,連另一隻手也鬆開了,更不知自己怎的倒向一邊,眼看著轆轤飛速的轉動,眨眼間,水桶帶著井繩撲通落到井底。素昔愛哭的我怔怔的坐在一邊發愣,連哭也嚇忘了,心下兀自敲鼓一樣狂跳。

  正傻在那不知所措,有鄉鄰前來挑水,見此情景不由輕斥:“小孩子家怎麼一個人來,這可是玩鬧的,沒水了不管向誰家要點先用著,誰還能不給你?這也是你人小命大,沒把你掛井裡去。”自己想想也覺得後怕,撲簌簌落下淚來,總和人家要水吃也不是回事,早晚總有頭一回。鄉鄰長嘆,說沒孃的孩子早當家。

  他教我如何將桶放至井底,只需輕輕晃一下就往上提,太滿了怕我沒那麼大力氣,寧肯多費些事,不要傷著才好。然後幫我將水提上來,只給我每桶倒入小半桶,說多了我也挑不動。

  就這樣,我挑起了生平第一擔水。那肩膀究竟嫩的很,饒是小半桶,猶感到鑽心的痛,只好將雙手在肩膀處幫忙托起。自己當時的樣子一定很滑稽,幾乎是抱著扁擔在街裡左搖右晃。街中總有那閒散無事的婦人三五成群的`對過往行人品頭論足,時至今日,我對這份陋習依舊深惡痛絕,不懂得為什麼那麼多人樂此不疲。

  就這樣,我在那觀賞的目光裡益發的搖搖晃晃,偏偏的有路人騎一輛破舊的腳踏車駛過,左躲右閃,他的閘兒失靈,我的人兒失控,險些兒撞到一起,好歹我放下了水桶,他閃過了一邊,真的萬分狼狽。第一次挑水就這樣驚心動魄,而閒散的婦人們卻編排著說我挑水演雜技,將水桶掛在人家的車把上。讓人哭笑不得。直到今天,兒時的夥伴說起當年,猶自打趣,不由急急分辨,哪有的事!

  後來,父親知道我自己能挑水了,只有歡喜。終究父親是粗心的!所以在我自己有了兒女之後,對兒女們已經力所能及的事,猶自不能完全放下心來,種種的擔心不由自主的溢於言表,讓兒女們無比的厭煩。唉,我的孩子們如何能懂得他們的母親幼年怎樣的悽惶……

  也許,因為年齡漸長,青春不再,越來越喜歡回憶往事,而本來已經模糊的往事,在日漸加深的懷念裡,愈來愈清晰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