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如海安坐一方的散文

胸懷如海安坐一方的散文

  凡為人者,古往今來,莫不在胸襟氣度修為各個方面互有長短,也因此成就不同人生。縱觀三國諸多人物,胸懷如海者竊以為當首推孫權。

  孫權,孫堅之子,孫策之弟,承父兄基業,坐領江東五十二載,稱帝二十四年。其坐領江東期間,採納謀臣建議,委用周瑜,聯劉抗曹,赤壁鏖兵,奠定三分天下大勢,自後破黃祖,戰皖城,直到啟用呂蒙白衣渡江擒殺關羽,擢用陸遜戰敗劉備傾國之兵,江東八十一郡君臣一心,讓曹操、劉備兩位當世梟雄不敢側視。雖偶有刀兵,然天下戰火紛飛,民眾苦於兵禍,江東在當時卻算是承平盛世。這一切,皆源於孫權胸懷如海,在信人用人容人上表現出了豁達的王者風範。

  閒品三國,細讀孫權。可以看到,其時天下:曹操挾天子欲雄霸天下,劉備扛漢旗欲扶漢室,天下諸侯如袁紹、袁術、陶謙、劉表、馬超等等,一個個全在野戰攻伐、權謀算計下灰飛煙滅。夫袁紹,生性多疑,手下謀臣如雨,戰將如雲,卻優柔寡斷,不信謀臣之言,猜疑臣下,兵敗如山倒;袁術,自私多疑,容不下盟友失卻信義於友鄰,終命喪黃泉;陶謙,謙恭刺史用人不善致使抱恨而終;劉表胸無大志用人無方禍起蕭牆,葬送荊襄大好河山;馬超志大才疏疑神疑鬼終至惶惶如喪家之犬。如此不一而足。而這些諸侯一個個在戰火紛飛的局勢裡失去逐鹿中原機會的時候,孫權,外若胸無大志,內卻大量啟用江東才俊,招攬四方俊傑,修政理,秣兵馬,積錢糧,以對父兄老臣的充分信任,對各方俊傑的量才為用,對權勢臣下的寬容大度,贏得一方民心,坐穩一方江山。

  再看孫權。可以說,孫權坐領江東,其時年少,毫無為人主經驗,更未親歷政治或者大的戰爭。然,赤壁鏖兵之時,孫權能容諸葛亮肆意挑撥,力排主降派建議,納周瑜、魯肅良言,決議聯劉抗曹。排除其間複雜的'思想鬥爭,作為一方人主,孫權能在眾多臣下面前容忍諸葛亮的蓄意嘲諷,泰山崩於頂而不失人主風範,廣泛徵求臣下意見,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動而有序,用人無疑,王者的胸懷已經為大戰勝利奠定了人心基礎。赤壁鏖兵之後,劉備借荊州,一借一還間儘管魯肅身為人臣難辭其咎,但孫權能從大局著眼不予追究,並在周瑜之後擢其為大都督,盡付江東兵馬大權,可見其作為人主的容人之量。及至呂蒙、陸遜,孫權莫不全心信任,委以軍國大事裁決權。尤其在荊州一事諸葛瑾問題上,對這個蜀相之兄的寬容信任讓人嘆而觀止。

  在三國那個烽煙連天,權謀無處不在的年代。人心,是最難揣測的。與孫權並立的曹操,雖為一世梟雄,但在信人上不如孫權,容人上差強人意,用人上對錯兩分。劉備,僅憑一身漢家血統,靠著臥龍的愚忠,關張的江湖義氣掙得一份基業,但他兵敗白帝城證明他信人不徹底,孟達劉封坐視關羽兵敗而不救顯示他用人教人無方,對龐統前倨而後恭彰顯其容人時而依靠感情,而非自身修為。三雄並立於世,只看其在位期間幾位兵馬大都督的傳承,可見其胸懷之廣。也唯有孫權,不見其有曹操那樣的奢華好色,不見其有劉備那樣的兒女情長,其人品似乎毫無挑剔。也許,在他的信念裡,他信奉自身的人格魅力足夠強大,就能夠折服任何有才幹的臣下,信人徹底,用人不疑,容人不限,他用自己強大的內心表現出了一個帝王應有的風範。

  品三國,讀孫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強大的人品,寬廣的心胸。雖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逐鹿中原,但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欲求的中原。三國不是史,孫權不是神。但三國讓我們看到了:人生於世,修品修心修行,方能無往而不利。

  再次感嘆曹操所言:生子當如孫仲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