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後青春期的詩的散文

關於後青春期的詩的散文

  我們曾經虛榮過,幻想過,為狹隘的目標奮鬥過。待彼此各奔東西的時候,覺得過往很多事情都已是雲淡風輕了。

  屬於我精神那一年代已漸行走遠。迎接我的,是為了生計為了安穩而奮鬥的物質社會。在初春的這個夜晚、透著些許寒意,我選擇最淡的思緒,詮釋回首的坎坷。

  我的年代走了,走了。無助的我以淚洗面。

  我的天空暗了,暗了。悲傷的我不停悲傷。

  很難想象,這張稚嫩的通行證,輪到我更換了。學生身份已經不是我的代名詞,我即將成為一名納稅人。這身份是一張船票,從童年駛向知識。這身份是我的眼,帶我領略詩書的魅力。

  不是冬天太冷、是火柴所剩無幾!19世紀的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的一句詩句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奮勇向前,的確,冬天來了,春天是不遠了。但是萬物復甦之際,我們逝去的青春能重頭再來一次嗎?很想再體驗校園的寒風刺骨,因為有過你們的溫暖,冬天變得不像冬天。一句寒冬早晨的問候,一份寒冬早晨的早餐。直到校園廣播放著老狼唱的'《戀戀風塵》,驀然回首,在那鳳凰花開的路口,是我青春消逝的街角。

  那個年代、那些照片、那些爸媽漸白的髮根、那些我們畢業照時的笑聲,都是泛黃搖搖欲墜的樹葉。

  漸漸離逝的日子,如同菸灰經不起顫抖。很多時候、越長大越像一個貪心的孩子,如童年時喜歡收集糖果包裝紙一樣,收集著五彩繽紛的情感。猶記得童年的我,那時的農村,物質生活匱乏,吃一個糖果要等爸爸拿了微薄的工資才能給我買,所以我尤為珍惜這甜蜜蜜的感覺,雖童年時代消逝已久,但如今年過22歲再回頭,仍能想起那段大手牽小手的歲月,那是藏在一個一個彩色肥皂泡裡,緩緩飄升…彌茫之際,我再次回憶起那些收集過的彩色糖紙,紫色的變成sugar、粉色的變成太妃糖、青色的變成牛奶糖、藍色的變成棉花糖…

  淋過16歲的雨季,騎著17歲的單車,眺望18歲的天空,品嚐過友誼、體會過愛情、經歷過叛逆,所以有了誤會、有了後悔、也還有遺憾…這些成長的記憶是裝在一個個漂流瓶裡,越長大、越漂回我的內心!每當想起這些沒有剪輯過的片段、我總會遲疑地站在視窗旁,面向蔚藍色的天空…

  鉛華不洗、猶如昨夢。淚痕紅悒,雨送黃昏。人的一輩子,不能輸在起點,但百般喜怒哀怨,交集在終點,並集在一生一世。我從來處來、你從去處去。或許擦肩時你看了我一眼,而我卻一笑而過。年華似水、而似水無痕。留下一連串似雨珠、如音符的過眼雲煙。總會有一些感傷、種下遺憾,才能生出美麗。

  童年的我應該很聰明,奶奶說“你爸很快就教會你走路,你媽很快就教會你說話”。童年的我承載著家裡未來的希望,童年的我雖然家境一般,但是我依舊吃得飽穿得暖,我依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長大後,我卻學會了叛逆,學會了說謊,學會了很多不該學會卻讓成長之路斑駁的事情。不過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不曾對我失望過,仍然循循教導著我。22年再回頭,我要在這後青春期的詩句中寫下這樣的一句,“在那個年代,我經歷的是他人無法言喻的彷徨,卻是你們一如既往的微笑,撐起我驕傲的天空。”

  我不是一個優秀得能讓人聯想到幸福的孩子,挫折與代價讓我一直在長大。直到後來聽到《老男孩》,直到後來看到學長們走了。直到後來,我才發現,我也得離開了。城南舊事,無處話淒涼,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所以說,現實像奇蹟一樣無法拒絕,就像青春一樣無法假設。

  雖未能金榜題名,但也曾發奮過,用高中三年化為默唸青春的時間,寫過的文章解過的數學題一遍遍親吻過我的臉,讓我的年代瀰漫著大學時光的玉蘭花香…我感謝我的父母讓我讀了書,受了高等教育。我信奉的是:旅行還是讀書,身體或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在青春的口袋裡

  我的天花板掛著彩虹

  我的水杯裡泛著漣漪

  我的明天,是沒有明天的明天

  在青春的口袋裡

  告別了夕陽易逝嘆息的年代

  告別了雲捲雲舒傷感的年代

  告別了無病呻吟

  告別了桀驁不馴

  告別,讓我明白。人生如一面明鏡,你笑,他便笑。

  在歲月流淌的河裡,在張揚夢想的天空,淡化了一個叫蟻克陽的麥田守望者。捧著好多好多惆悵,彈著好多音符、寫著好多文字、塗著好多顏料,然後通通灑落…不捨得放棄的時候不得不放棄,不捨得擁有的時候變成回憶。或許、只能在下輩子再演繹這些文字,只能在餘生旋轉這孤獨的芭蕾。

  不忍心哭泣,有人說,淚珠會打翻等待。在哭著醒來的晨曦,用你送的鋼筆寫下:忘憂草,忘憂草,忘了就好。夢裡知多少,默默等待。天荒地老。

  歲月讓我低著頭,告別讓我不知所措。鞋是船,我是帆,家人的叮嚀載滿艙,來自五湖四海的我們飄到了肇慶,駐紮在sunny公司。閒暇時,我總會品茗一壺潮汕好茶、抖擻著撒落在身上的菸灰,書桌上飄著淡淡的茉莉花香,就是這樣的愜意,我在sunny公司的生活如一場默片電影,用直覺感受無聲的對白。工作與生活都充滿劇情,唯有身邊同事的進進出出,無人去猜。我是20xx年春運洪流中的一股,600公里的思鄉距離讓我把這裡當成第二個家,在這裡續寫著我後青春期的詩。

  我是9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我的同齡人正在逐漸在社會中嶄露頭角,我們的行為即將影響社會和經濟的發展。70年代中期的前輩們已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而80年代的也大多生了娃成了房奴。曾經看過《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該文章寫的是送給那些在優越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和很久以前曾經吃過苦但現在已經淡忘的人,呼籲關注社會下層,為了這個世界更公平些,我們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社會責任感駐留我們的頭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而我,不捨的是那段青蔥而青澀的青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