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罕見的貴州“百里杜鵑”散文

舉世罕見的貴州“百里杜鵑”散文

  貴州省被稱為“公園省”,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其面積廣大的喀斯特地貌,使貴州形成以山、水、洞“三奇”而著稱的自然風光,而在貴州西線的旅遊景點中,更有一枝奇葩與貴州特有的奇峰、飛瀑、溶洞一樣吸引遊客前往,這就是位於貴州省大方、黔西兩縣交界處的“百里杜鵑”。

  百里杜鵑是一個舉世罕見的原始杜鵑花林帶,綿延50多千米,寬約1千米~5千米,大致呈西北—東南向貫穿兩縣四個區八個鄉的地域,總面積130多平方千米,被譽為“百里杜鵑花園”,現為國家森林公園。

  在這個天然的大花園中,各種杜鵑花形態各異、品種繁多。主要有赤如丹砂的馬纓杜鵑、雪白的大白花杜鵑、樹形杜鵑、映山紅、露珠杜鵑等28種,分佈在七八個花區,各區自成風格、各領風騷。

  黔西縣金坡鄉大坑洞一帶是杜鵑花集中區之一,主要為馬纓杜鵑、樹形杜鵑、露珠杜鵑、大白杜鵑等,每年四五月杜鵑花盛開時節,登高遠望,可見一山的紅杜鵑連著一山的黃杜鵑,山上則紅黃相間,漫山遍野花團簇簇,無比豔麗,就像置身於花海之中。杜鵑花另一集中的分佈區在大方縣的普底,這裡除馬纓、露珠杜鵑外,還有淡紅紫色的迷人杜鵑、錦繡杜鵑等。在清代編撰的`《大定府志》中,就有“黃坪十里杜鵑”的記載,黃坪十里杜鵑花是百里杜鵑花區的縮影、代表和精華,這裡花色豐富,五彩繽紛,殷紅的如馬纓,鵝黃的如團扇,銀白的像粉球,淡紫的似玉盤,樹高者十多米,矮者不足盈尺,千朵花樹比比皆是,萬朵花樹隨處可見,真是琳琅滿目,萬紫千紅,氣象萬千。

  大方縣境內的九龍山也是杜鵑花較多的地區,而且這裡的杜鵑花也自有特色。面對這一片舉世罕見的原始杜鵑花林,人們對其成因倍感興趣,原因則與這裡的土壤、氣候、地貌有關。生活在貴州西部特別是煤礦附近的人都知道一個規律,即杜鵑花往往生長在煤山上,在大方縣金坡大坑洞的巖壁上留有清代無名氏的古詩:“千峰疊奇嶂,烏金底下藏,杜鵑花似海,蠻山流異香”,百里杜鵑花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二疊系地層,多為泥岩、頁岩、砂質頁岩夾煤層,是大方、黔西縣主要的產煤區,說明煤炭與杜鵑花之間的確有著必然的聯絡。經研究表明,煤系地層的岩石抗風化能力弱,在雨水作用下,可溶性的鹼性物質易被水淋溶,剩下大量的二氧化矽和鐵鋁物質,土壤型別以山地黃壤和山地黃棕壤為主,PH值為4.5~6.5,土層較深厚,這種酸性土壤是最宜於杜鵑生長的土壤條件。與馬尾松、鐵芒萁、油茶一樣,杜鵑花也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氣候條件是百里杜鵑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花區處在北緯27°10′~27°20′之間,年平均氣溫約11.8℃,最熱月均溫約20.7℃。最冷月均溫約1.6℃,年平均降水1180毫米,年雨日多達220天,年均陰天日數為235天,陰天多,晴天少,氣候特徵是溫涼溼潤、多雨霧,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別適合喜歡陰溼溫涼的杜鵑生長。這裡的地貌條件更適合杜鵑的生長。貴州是一個急劇上升的高原,西高東低,杜鵑花處於黔中平原向黔西高原過渡的斜坡地帶,為高原山地的一系列低緩丘陵,區內海拔一般在1500米~1800米,最高峰九龍山海拔2026米,相對高度不大,坡度平緩。而且百里杜鵑正處於六仲河、鴨池河與赤水河的分水嶺地帶,分水嶺還未完全受到河流切割破壞,仍然保持著原始的剝夷面狀態。剝夷面是地殼長期較穩定狀態下的原始高原面,在地殼相對穩定時期內,土層沖刷少,土壤發育好,土層厚,為這裡的杜鵑花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

  無疑,百里杜鵑是大自然賜予人們的一份珍貴禮物,保護杜鵑灌叢的生態條件,讓杜鵑花年年綻放 高中政治,讓更多的人分享這一美麗景色,讓杜鵑林區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這是我們共同的心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