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的不諒與諒散文

梁漱溟的不諒與諒散文

  梁漱溟比馮友蘭年長兩歲。雖年齒相若,卻一為師一為生。一度,兩人關係甚密。孰料,後來分道揚鑣,形同陌路。

  上個世紀70年代初,在中國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對孔子的大批判、大否定。馮友蘭原本是以光大儒學為己任,可運動一開始,便一反自己的歷來主張,隨著潮流發表了大量的`批孔、批尊孔的講話和論文。對此,梁漱溟先是出乎意料,後是極不以為然。在日記和書信中,梁漱溟不無激憤地譴責馮友蘭,認為他那些批孔的言論簡直一塌糊塗。從這以後,他們也就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了。

  這種不相往來的尷尬狀態一直持續到了晚年。馮友蘭90壽辰的時候,設家宴招待親朋好友,梁漱溟也在被邀之列。當馮友蘭之女宗璞女士電話相邀時,梁漱溟在電話那頭一再重複“我不去”,還重重地掛了話筒。翌日,梁漱溟給馮友蘭寫了一封信,說明了箇中緣由。大意是北大舊入只存你我二人,本應當會晤,只因馮友蘭曾與世俯仰,推波助瀾,故不願來參加壽宴。而且信上沒有上款,按馮友蘭的理解,梁漱溟是“不欲有所稱謂也”。也就是說梁漱溟不願意再稱馮友蘭為“老朋友”,恥與為友了。馮友蘭雖然覺得甚為羞辱,但仍對梁漱溟的耿直深感敬佩,還託女兒隨信寄去了自己的《三松堂自序》一書。書到之後,梁漱溟便作了認真閱讀。馮友蘭在書中對自己當年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滿心懺悔地寫道:“我在當時的思想,真是毫無實事求是之意,而有譁眾取寵之心,不是立其誠而是立其偽。”見馮友蘭對自己的錯誤作了檢討,一直耿耿於懷的梁漱溟,態度明顯改變。他很快覆信過去,表示“甚願把握面談”,這一回他又稱馮友蘭為“芝生老同學”了。不久,在宗璞女士的安排下,梁漱溟和馮友蘭在木樨地有了人生中的最後一次會面。

  梁漱溟一向重視交友與交友之道,他認為朋友之間以同情為根本,以瞭解為前提,當指出朋友的毛病短處時,頂要緊的是須有一種原諒的態度。在《朝話》中,梁漱溟又說:“朋友不終,是很大的憾事。”從這一段公案中,我們看到了梁漱溟對馮友蘭的不諒與諒,這也正是他“表裡如一”、“言行一致”的明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