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辭大國推盟主散文隨筆
詩辭大國推盟主散文隨筆
我們中國人自認為自己是詩詞大國,文學的源頭在《詩經》。不過你去仔細思索一下世界幾大主要文明,也都是詩歌最在前頭,也最為輝煌,古希臘,古印度,雖然人家叫史詩,但也是詩。詩歌最本質的特徵在節奏性和用韻。
先民在最初認識我與世界時,一有體會就想用語言表達出來,後來他們又想把話說得漂亮一些,發現和運用語言的特徵,這樣最早的文學,詩歌便出現了。詩歌、詩歌,既能吟又能唱。那個時候詩歌都是口頭傳送,沒有書寫材料,也沒記錄材料。那時詩人也是歌手,比如荷馬,我相信屈原也能撂上兩嗓子。現在詩和歌分開了,也沒什麼不好。但人類最初詩歌是一體的,所以現在出現詩人歌手,我們至少不應該覺得奇怪。詩歌與音樂都是透過美的聲音來傳遞感情與思想,兩者在這方面是一樣的。文學就是藝術,不過一個是把美記錄下來,一個是把美演繹出來,世界上所有偉大的藝術品都可以用美侖美奐的語言進行描述,它是文學;所有偉大的文學都可以藝術化表達,它比文學還文學!你不見舞臺上的卡門有多美!
我還沒見過哪個優秀的歌手唱歌不搖晃身體的,尤其唱到動情處,那時候他的聲音在傳遞情感,他的表情在傳遞情感,他的動作當然也在傳遞情感。如果他的動作再豐富一些,層次感再強一些,花樣頻出,那他就是一個不錯的舞蹈家。如果他的表情再豐富些,使他的表情動作都為一個故事服務,那他是一個很優秀的演員!很多東西,看似無關,它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我們被習慣欺騙了,連自己的眼睛都不相信!
我並不偏好於任何一種文體,小說、詩歌、散文,雜文,都無所謂,關鍵看能不能打動人,在文體之間就質量方面進行孰優孰劣的比較是沒有必要的。當然,每種文體都有自身的'特點,這自不必言,這也正給人提供了表達不同情感的手段,否則人類探索那麼多的文體幹嘛?
我也不排斥用不同的文體進行創作,根據不同的表達進行選擇,其實也不用選擇,當你要說的話語在腦海中浮現的時候,你一聞味,就知道該用那種文體了。當你想到一個虛構的有趣的事時,你還想你就是那主人公,我想沒有人會笨到用詩歌來寫,散文也不太合適。
詩歌是語言的精華,那你意思我小說不是精華,明給你說呢,我這裡面全是好東西,誰他媽整天閒著沒事跟你扯淡!其實這話也沒錯,詩歌語言相對凝練,但這只是特點,不是優點。當我們說詩歌是語言的精華時,你仔細體會你心裡,總覺得詩歌高貴,其他形式不登大雅之堂,厚此薄佊,拋開了這些,我們大可以說詩歌的特點也是優點。可惜我們總是斜著眼看。
人總是這樣,總是企圖透過無意而惡意的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就像一箇中國學者總愛在韓國學者面前提孔子是中國人,而且把這認為是愛國的表現。人家知道就行了,你整天把那掛嘴邊,結果人家把漢城改成首爾了,我們就嫌人家去漢語化了!我改我們首都名字與你個屁事,你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這樣寫小說的就不服氣了,憑啥你們寫詩歌的就高人一等!你們賺不了錢還在那窮吵吵,我看你就是嫉妒!平白無故地樹個敵人!
各種文體都能自由自在地生長才比較合理,大家都繁榮那當然更好了。不要整天沒事就嘆自己命不好,好東西永遠都是緊缺貨,問題是看你能寫出來不?
咱們不僅是詩詞大國,還是散文大國,莊周、唐宋八大家難道是外國人。咱們還是小說大國,四大名著拿到世界文壇咱尿他誰!
既然能搞詩詞大會,就能搞散文大會,小說大會,背點裡面的經典段落、名言名句,談談體會都行嘛!活人還能叫尿憋死了!讓經典的好的東西多在人眼前晃。
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我們不過是這樣的一群人罷了,沒有什麼好自傲的,也沒有什麼好自卑的,但是,該傲還得傲,該卑還得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