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勸學》優秀教案

高中《勸學》優秀教案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分享了《勸學》的教案,希望可以幫助到同學們。

  一. 教學內容:

  《勸學》

  二. 學習目標:

  1. 掌握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通假字及其他一些古漢語知識。

  2. 翻譯全文。

  3. 瞭解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有的態度的論述,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三. 目標重點:

  1. 瞭解荀子有關學習的論述,明確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的道理。

  2. 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古漢語知識。

  3. 準確翻譯。

  四. 目標難點:

  1. 第一段中五個比喻之間的關係。

  2. 荀子在《勸學》中勸人們學習的內容。

  五. 走近作者: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年),名況,戰國時期趙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當時人們尊稱他荀卿。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戰國後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對天命和迷信,肯定“天行有常(規律),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並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政治上,他主張禮治法治並用。一方面仍很重視“王道”,提倡“禮義”;同時主張“法后王”,同意武力兼併天下,用法禁、刑賞治理國家。在人性問題上,他針對孟子“性善論”提出“性惡論”。他特別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反對“生而知之”的先驗論。他認為人的知識、品德不是天賦的,是後天經過禮義教化、學習改造獲得的。

  荀子文章說理透闢,結構嚴謹,氣勢渾厚,多用排比和比喻,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已由語錄體發展為標題論文,標誌我國古代說理文趨向成熟。荀子是第一個使用賦的`名稱和用問答體寫賦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稱為辭賦之祖。

  探尋背景:

  荀子處於我國封建制取代奴隸制、全國大統一的局面即將形成的舊中國末期。他曾在齊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的稷下學宮講過學,做過楚國的蘭陵(今山東蒼山縣)令。後失官失居,著書立說,教授學生。《勸學》是荀子從事教育活動的經驗總結,勸勉人們努力學習,“積善成德”,成為有知識有修養的人。《荀子》這些觀點,從認識論上講,符合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具有唯物論的因素。從政治意義上講,適應了當時新興地主階級對於人才的迫切需要,具有歷史進步意義。

  六. 語篇結構分析

  全文共四段

  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第2段:論述學習的意義在於能夠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第3段:論述學習能夠彌補不足的作用。

  第4段:論述學習要逐步積累,要堅持不懈,要專心致志。

  七. 疑難問題探析

  1. 第一段中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於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它們是平行並列的關係嗎?請分析說明。

  從論證思路上看,本段可分為兩層:(1)前兩個比喻說明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展、提高;(2)後三個比喻說明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鍊才幹,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非平行並列的關係,而是延伸拓展,逐漸深入的。前兩個比喻和後三個比喻的關係也是如此。

  2. 提問: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人們學習什麼呢?是學習文化知識嗎?

  課文中,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從上句的“故”字看,這是荀子透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論。從這一點看,荀子勸學是“勸”人們首先要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這一句同樣著眼於品德的養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所以,學習的物件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勸學》中未選入本文的語句有“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這些語句也可以證明荀子勸勉人們學習就是讓人們完善自己,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歷史和現實無數的事實證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時至今日,先賢的宏聲巨音仍迴響在現代都市和鄉村的上空,引領著人們求美、求善。以德治國,公民道德規範的實施不正印證了這一點嗎?劉海洋傷熊事件確實值得我們深思,讓我們深刻地領悟到現代教育的些許缺憾。

  附錄:荀子《勸學》一詞多義

  1.於:

  (1)寒於水 (比)

  (2)善假於物也 (介詞,不譯。引進作用)

  (3)取之於藍 (從)

  2.而: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遞進關係,並且)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遞進關係,而且)

  (3)終日而思矣 (表修飾)

  (4)而見者遠 (錶轉折)

  (5)鍥而舍之 (表假設或承接)

  (6)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

  (7)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連詞,錶轉折關係,卻)

  (8)鍥而不捨 (表假設,如果)

  (9)蟹六跪而二螯 (連詞,表並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詞,指……的人)

  (2)不復挺者(……的原因)

  4.焉:

  (1)風雨興焉(兼詞,“於之”,意為在這裡)

  (2)聖心備焉(語氣詞)

  5.利:

  (1)金就礪則利(形容詞作動詞,變鋒利)

  (2)非利足也(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6. 之

  (1)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音節助詞)

  (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代詞代青)

  (3)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定語後置的標誌)

  (4)非蛇鱔之穴 (的)

  7.假

  (1)善假於物也 (藉助)

  (2)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假裝)

  (3)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借)

  (4)因求假暫歸 (假期,休假)

  (5) 假以雄權 (授予,給予)

  8.疾

  (1)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強)

  (2)君有疾在腠理 (疾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