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問題探究

《沁園春·長沙》問題探究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麼都有哪些型別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沁園春·長沙》問題探究,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怎樣體會詞的上闋中所描繪的意象?

  作者獨立橘子洲頭,看到眼前壯麗的秋景,心中湧起澎湃之情。而這種“情”,又從對眼前的實景的描摹渲染出來。那就是由一個“看”字總領的七個詩句: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遠望重重迭迭的被秋霜染得火紅的楓樹林,近看碧綠澄清的遍佈爭相行駛船隻的湘江,仰望搏擊長空的雄鷹,俯視暢遊水中的魚兒,構成了一幅人間萬物生機勃勃的圖畫,從而襯托了作者欲展宏圖,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家的豪情。

  2、《沁園春·長沙》“看萬山紅遍……萬類霜天競自由”。這段景物描寫給你一種怎樣的感受?與一般詠秋之作的基調有何不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有何特點?

  這裡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富有生機的秋色圖。分別寫了山、林、江、舸、鷹、魚,又分別描寫了它們的特徵,如紅、染、碧、流、擊、翔,再突出它們的數量、程度、範圍,如萬、層、漫、百、長、淺等,再展示它們的空間位置如空中、水底、遠、近、高、低等。最後由點到面,“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個“競”字更是充滿了生命的力量。本來秋天容易給人以荒涼肅殺之感,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去看秋景,會有不同的感受,表現在文學作品中也就不同了。“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在青年革命者毛澤東眼中的秋,呈現出一種色彩斑斕、生機勃發的美,一種催人奮進、給人力量的美。詩人越寫山河的壯麗,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詩人正是從這不一致中突出了強烈的革命精神。當然,這裡面也含有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

  3、《沁園春·長沙》“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句詩與前邊寫秋景有什麼關係?由讚美秋景到提出問題,其中的內在聯絡是什麼?

  面對秋景和蒼茫的大地,詩人卻把“景”拋開,問出“誰”是大地的主宰這樣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自是不同凡響。這是由自然過渡到人事,詩人面對生機蓬勃的大自然和廣闊的宇宙,想到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從而進入深沉的思考,提出主宰大地的是誰的問題。自然界的萬類尚且顯示自己的生命力而“競自由”,何況我們有思想有靈魂的人呢?主宰大地,就是拼搏進取,就是進行革命鬥爭,這一發問,顯示了青年革命者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大心胸和高遠志向。

  4、怎樣理解下闋中“憶”字的總領意義?

  下闋的“憶”字與上闋的“看”字相對應。下闋由上闋的'實寫轉入虛寫,詩人在壯麗的秋景面前不僅有著現實的聯想,還有著美好的回憶,那回憶可以概括為“崢嶸歲月稠”,即有許多不平常的日子。如果具體地說,就是“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意思是說,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風采煥發,才華橫溢,革命熱情奔放,奮發有為,經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批評惡濁的,表揚善良的文章,把反動派視如糞土。

  5、《沁園春·長沙》作者說“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是真的嗎?

  這裡是誇張,“中流”,江水中間。“擊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見《毛澤東詩詞鑑賞辭典》)遏,遏止。“浪遏飛舟”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把飛快行駛的船隻都阻擋住了;一種認為“浪遏飛舟”是“到中流擊水”的條件。如果按照後一種理解,這三句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一同到江心遊泳,儘管風浪巨大,連行船也很困難,但我們這些人以同洶湧的急流拼搏為快樂。”這裡以設問句結尾,“曾記否”,這是對同學親切的遙問,深情的懷念,同時也是激勵自己和一切革命者應該發揚蓬勃的朝氣,激流勇進,搏擊風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深入思考後的落腳點,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6、《沁園春·長沙》詩人自我形象是怎樣得以表現的?

  《沁園春·長沙》毛澤東1925年離開長沙前不久重遊橘子洲時寫的一首雄偉壯麗的詞,詩人透過重遊橘子洲時的感受的抒寫和對學生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抒發了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和對中國革命光明前途的樂觀主義精神,字裡行間,我們看到了詩人生動高大的自我形象,那麼詩人的這個自我形象是怎樣得以表現的呢?

  詞的上闋,詩人自我形象主要是通過幾個動詞來表現的。一個“獨立”,讓我們看到了詩人高大鮮明的形象。“看”字領起所寫的景物,正表現了詩人高瞻遠矚,具有洞察一切的深邃政治眼光,在生機盎然、色彩斑斕的大自然面前,詩人發出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讚歎,充溢著積極向上的革命精神和對美好前景的無限憧憬。一“悵”一“問”,則表明詩人對革命前途的深切關注和對革命事業必勝的信念。至此,一個勇於以天下為己任、具有非凡氣魄的革命者的形象便躍然紙上。

  詞的下闋,詩人的自我形象是透過回憶來展示的。以一“憶”字總起,點明下闋都是“憶往昔”的內容,1913年到 1920年,毛澤東先後在長沙組織了新民學會、共產主義小組等革命組織,並領導一批青年同學和湖南人民對封建軍閥進行堅決的鬥爭。詩人高度凝練地概括了這一段難忘的歲月,再現了我國無產階級革命史上第一代革命者的群體形象。這裡無一處寫詩人自己,而詩人的身影卻又隨處可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正表現了詩人早年的革命氣魄和精神。

  詩人的自我形象在寫景、敘事中得到了極為充分的表現,展示了一代革命家敢於鬥爭的英雄氣概,具有深刻的藝術感染力。

  拓展:《沁園春·長沙》翻譯及賞析

  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註釋

  (1) 沁園春:詞牌名,“沁園”為東漢明帝為女兒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園林,據《後漢書 竇憲傳》記載,沁水公主的舅舅竇憲倚仗其妹貴為皇后之勢,竟強奪公主園林,後人感嘆其事,多在詩中詠之,漸成“沁園春”這一詞牌。

  (2)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說是寒秋。

  (3)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陵川縣南的海洋山,長1752裡,向東北流貫湖南省東部,經過長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說是湘江北去。

  (4)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陸洲,是長沙城西湘江中一個狹長小島,西面靠近嶽麓山。南北長約11裡,東西最寬處約一里。毛主席七律《答友人》中所謂長島,指此。自唐代以來,就是遊覽勝地。

  注:以上三句是說:在寒秋季節,獨立在橘子洲頭目送著湘江水汩汩北流。

  (5)萬山:指湘江西岸嶽麓山和附近許多山峰。

  (6)層林盡染:山上一層層的樹林經霜打變紅,像染過一樣。

  (7)漫江:滿江。漫:滿,遍。

  (8)舸(gě):大船。這裡泛指船隻。

  (9)爭流:爭著行駛。

  (10)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鷹在廣闊的天空裡飛,魚在清澈的水裡遊。擊,搏擊。這裡形容飛得矯健有力。翔,本指鳥盤旋飛翔,這裡形容魚遊得輕快自由。

  (11)萬類霜天競自由:萬物都在秋光中競相自由地生活。萬類:指一切生物。霜天:指深秋。

  (12)悵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對廣闊的宇宙惆悵感慨。悵:原意是失意,這裡用來表達由深思而引發激昂慷慨的心緒。寥廓(liáo kuò):廣遠空闊,這裡用來描寫宇宙之大。

  (13)蒼茫:曠遠迷茫。

  (14)主:主宰。

  (15)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沒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長,這裡指興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魚,仰看飛鷹,納悶地尋思(“悵”)究竟是誰主宰著世間萬物的升沉起伏。

  注:這句問話在這裡可以理解為:在這軍閥統治下的中國,到底應該由誰來主宰國家興衰和人民禍福的命運呢?

  (16)百侶:很多的伴侶。侶,這裡指同學(也指戰友)。

  (17)崢嶸(zhēng róng)歲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崢嶸:山勢高峻,這裡是不平凡,不尋常的意思。稠:多。

  (18)恰:適逢,正趕上。

  (19)同學少年:毛主席於1913年至1918年就讀於湖南第一師範學校。1918年毛主席和蕭瑜、蔡和森等組織新民學會,開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動。

  (20)風華正茂:風采才華正盛。

  (21)書生意氣:書生:讀書人,這裡指青年學生。意氣:意志和氣概。

  (22)揮斥方遒(qiú):揮斥,奔放。《莊子·田子方》:“揮斥八極”。郭象注:“揮斥,猶縱放也。”遒,強勁有力。方:正。揮斥方遒,是說熱情奔放,勁頭正足。

  注:這兩句是說,同學們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

  (23)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評論國家大事,用文字來抨擊醜惡的現象,讚揚美好的事物。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指點,評論。江山,指國家。激揚,激濁揚清,抨擊惡濁的,褒揚善良的。

  (24)糞土當年萬戶侯:意思是把當時的軍閥官僚看得同糞土一樣。糞土,作動詞用,視……如糞土。萬戶侯,漢代設定的最高一級侯爵,食邑萬戶,享有萬戶農民的賦稅。此借指大軍閥,大官僚。萬戶,指侯爵封地內的戶口,要向受封者繳納租稅,服勞役。

  (25)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26)擊水:作者自注:“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這裡引用祖逖(tì)的“中流擊楫”典故。(祖逖因為國家政權傾覆,時刻懷著振興光復的心志。元帝就讓他擔任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供給他一千人的軍糧,三千匹布,但不給戰衣和兵器,讓他自行招募士眾。祖逖仍就率領隨自己流亡的部屬一百多家,渡過長江,到江心時他扣擊船槳發誓說:“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並再次渡江回來的話,就像長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辭激昂神色悲壯,眾人都為他的誓言感慨讚歎。)這裡指游泳。

  (27)遏(è):阻止。

  〔長沙〕作者的青年時代,大部分時間在長沙學習和進行革命活動。詞中所說的“百侶”和“同學少年”,即指作者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在長沙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讀書時的革命友好。

  〔湘江〕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海洋山,向東北流貫湖南省東部,經過長沙,北入洞庭湖。

  〔橘子洲〕一名水陸洲,是長沙城西湘江中的一個狹長的小島,西面靠近著名的風景區嶽麓山。

  〔舸(gě戈上)〕大船。

  〔淺底〕指清澈可見底的水下。《水經注·湘水》引《湘中記》:“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見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眾多動物都在深秋的自然環境中爭著自由地活動。

  〔寥廓〕廣遠空闊。這裡用來描寫宇宙之大。西漢司馬相如《大人賦》:“上寥廓而無天。”

  〔誰主沉浮〕由上文的俯看游魚,仰看飛鷹,納悶地尋思(“悵”)究竟是誰主宰著世間萬物的升沉起伏。這句問話在這裡可以理解為:在這軍閥統治下的中國,到底應該由誰來主宰國家興衰和人民禍福的命運呢?

  〔揮斥方遒(qiú求)〕揮斥,奔放。《莊子·田子方》:“揮斥八極”。郭象注:“揮斥,猶縱放也。”遒,強勁。揮斥方遒,是說熱情奔放,勁頭正足。

  〔擊水〕作者自注:“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譯文

  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

  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

  廣闊的天空裡鷹在矯健有力地飛,魚在清澈的水裡輕快地遊著,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決定主宰呢?

  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裡遊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

  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可曾記得,當年我們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飛奔而來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