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戲歌沁園春雪

豫劇戲歌沁園春雪

  《沁園春·雪》這首詞上片透過描寫北國雪景,展現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了自己的讚美與熱愛之情;下片縱論歷代英雄,既肯定了他們的雄才大略,又含蓄地批評了他們在文治方面的不足,並從中蘊含了後來者居上的氣概和超越歷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常見的表達方式就五種: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沁園春·雪》的上闋是“描寫”(描寫景物).下闋是“議論”和“抒情”都有.

  綜上所述,《沁園春·雪》的表達方式有“描寫”、“議論”和“抒情”三種.

  這首詞上闋著重寫景.下闋著重抒情,寫景、抒情之中也兼議論.而且水乳交融,不能截然分開.

  這首詞是一首雄壯的抒情詩它的抒情是與寫景、議論有機結合、渾然一體的上片寫景,大氣磅礴、氣象雄渾,而又寓情於景,句句洋溢著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三句,更是讚美之情溢於言表下半片議論,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國河山的壯麗,想到無數英雄為之傾倒,並對歷代英雄加以評說而寓情於議,蘊涵詩人對祖國的深情,以及充滿自信的情懷“俱往矣”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讚揚當代風流人物,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高峰,點明主題,抒發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全詞熔寫景、議論與抒情為一爐,水乳交融,使主題非常鮮明突出,從而收到強烈的感人的藝術效果.

  《沁園春·雪》的情感表達

  1、 小引:《沁園春.雪》曾凝聚了中國幾代人的精神鼓舞、

  激勵等情感,作為傳承下來的優秀作品,現已收錄於各大高校聲樂教材之中。其詩賦選段已經多次成為新課標、全國大綱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考綱要求必選背誦詩詞。後經唐訶、生茂為該詞譜曲,全曲佈局較為縝密,節奏變化張弛有度,情緒起伏變化表達巧妙,與所要表現內容相符,結合的較為和諧,演唱時需具備高超的技巧和靈活的藝術表現手法才能很好的詮釋這首曲目的藝術體徵。一首精妙絕倫的曲子總有它創作過程的努力和鑽研,下面我們就一起分析一下該曲的一些相關簡介和情感表達。

  2、 簡介《沁園春.雪》

  2.1曲目創作背景

  《沁園春.雪》初期在1936年2月以詩詞形式問世,繼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全黨領導地位後,長征部隊在陝北地區開始了抗日反侵略的偉大抗爭,清澗縣視察時,毛澤東在大雪後登上海拔幾千米塬上,眼前忽現“北國風光”,心情瞬時開闊,揮筆書寫其詞,直到45年才流傳開來,而後唐訶、生茂為詞作曲,一曲著名的《沁園春.雪》由此誕生。

  2.2詞曲作者簡介

  詞作者毛澤東,作為中國優秀的革命家、理論家、詩人的他,創立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在軍事政治領域凸顯出了精湛的領導能力,同時在文學領域也頗有地位,文學方面代表作品有《毛澤東文集》、《毛澤東詩集》等;曲作者唐訶、生茂來自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他們是優秀的作曲家,創作的曲目貼近百姓生活,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備受追捧。詞曲作者均在當時代享有名譽,可見這部作品作為優秀詞曲作家的精華之作,也一定有它出色之處。

  2.3《沁園春.雪》曲式結構

  先從詩詞角度來看,《沁園春.雪》可分為上下兩闋,上闕極寫北國雪景,盡情揮灑描繪祖國山河的壯麗之景。而下闕筆鋒一轉,借景抒情,逐步引出英雄人物,抒發作者的偉大抱負。若以專業角度來看此曲結構,該曲式應隸屬“復二部”,全曲87小節分為A、B兩段,兩樂段運用節奏處理均有不同,又相互照應、銜接使結構完整,在每一段中又各自分為兩小樂段,旨在更細膩的表達這首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其中A、B兩段結構大致如下:

  2.4藝術表現分析

  《沁園春.雪》作為一個藝術性很強的歌曲,唱腔靈活程度要求很高,在舞臺上的表現是沒有思考時間的,一般為男中音,也有少部分是女高音,演唱出來風格就不盡相同。因為作品本身氣勢磅礴,在男中音演繹中,樂隊與合唱團的配合更能將曲目藝術表達的淋漓盡致,一發聲就會讓觀眾大吃一驚,深受感染於具有強穿透性的聲音,而對於女高音則是側重於吐字,以及聲音巔峰的一個爆發點,這便是作品獨特的藝術表現,也為構建作品的情感表達構架提供了重要借鑑。

  3、 分析情感表達的幾個方面

  3.1演繹中塑造英雄人物形象

  學習過聲樂的人都知道,歌曲作品的精神特徵即是“情感表達”,不論什麼型別的音樂,注入了情感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此曲在演繹時緊扣了詞賦裡詩人的情感和當時的情形情景,從而很好的塑造了英雄人物的形象。詩人借景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無限的熱愛之情,其中“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句重複三遍,意在強調體現只有當代無產階級才能扼住時代命運的咽喉,掌控時代大局所向。馳騁江山。綜上所述,演繹時,此曲塑造的偉人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未來一切都會好的堅定信念,同時也暗含了作者對無產階級領導群眾的支援。

  3.2具體詞內容情感蘊含分析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前三句綜述雪景,進而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白色世界在欣賞者眼前浮現。“北國風光”總領上闕。“千里”“萬里”兩句縱橫交錯,併為分寫,就是說千萬裡都是雪飄冰封之景。作者此時登高遠望,視野雖極為開闊但“千里”“萬里”意蘊較為誇張,這並不矛盾,可以理解為詩人的視野在冥想之中擴充套件延伸,蒼茫萬物,純然一色。 “雪飄”舞姿曼妙輕盈,“冰封”凝然意存安謐,動靜結合,以靜謐點綴靈活舞步之中,更增添了其中的魅力。

  在“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中一個“望”字極具畫龍點睛之特色,總領下文,一直連續到“欲與天公試比高”句。 “望”極寫登高遠眺,恰當描繪了詩人自身的形象,使人很自然的感受到他那豪邁的凌雲壯志。“望”字筆尖未收,盡情書寫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獨具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它們也正描繪了祖國的形象。“長城內外”意為從南到北,“大河上下”即為自西向東,兩句極寫地域廣袤,並與前面“千里”“萬里”兩句相照應。意境磅礴,體現了詩人雄偉的氣魄與寬廣的胸懷。而後的“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兩小句分別照應前面的“雪飄”與“冰封”。“惟餘”使白茫茫的景象得到了昇華。“頓失”則描繪了變化之疾,窮風之烈,也以此能使人聯想起未冰封時大河滾滾的波滔,氣勢雄偉,震撼人心。視覺映像的手法點綴這四句,賦予雪飄冰封更為直觀的視覺感受,更能凸顯奇偉雄渾的意象。

  接下來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其中活潑奔放的氣勢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動態描寫表現得淋漓盡致,再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描繪的天山相連,極境之景,使詞賦更具一種奮發向上的姿態和無限的活力。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斟酌此句,句中“山”、“原”皆為靜物,作者卻以“舞”、“馳”灌注其身,化靜

  為動。這樣的描繪方法超越現實但並不浮誇,因在大雪飄飛之際,山勢丘陵綿延不絕,此起彼伏,遠觀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態變化,同時也更能表現詩人情感的律動感,也使眼前的大自然頓時變得生機勃勃,活力盡顯。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筆鋒轉為虛景,與前十句形成反差,應為轉折之處,作者想像雪後暖陽當空的景象,形成一派新的氣象。若把雪中的景象形容為蒼茫中帶有雄偉,雪後的景象則是清新中點綴嬌豔。“看”字與“望”字形成照應;“紅裝素裹”一句以少女的衣裝喻寫祖國盛景, 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的豔麗景象如此紛呈在詩人的眼前。“分外妖嬈”總繪讚美之情溢於言表。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兩句是寫景與議論之間的過渡金句。以“江山如此多嬌”承上,總括上闕景象描寫並對“北國風光”做出總結評價;緊接以“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啟下,展開對歷代英雄的論述,結構嚴絲合縫,詩詞渾然一體,給人以美的享受。點睛之字為“競”,古今多少英雄為祖國美好河山而傾其所有,競相為其繁榮昌盛而奮鬥。只一個“競”字就將此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再觀“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以“惜”字總領七個短句,展開史實論述,句中舉出5位較為典型的人物,使論述更為具體形象。“惜”字奠定了論述的基調,飽含惋惜之情又帶有批判意味,措辭極具分寸,“略”、“稍”二字意在突出並非全否。描寫成吉思汗部分,欲抑先揚,“只識”二字略帶嘲諷。“彎弓射大雕”,非常傳神地表現了成吉思汗只會武力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句中的“俱往矣”三字,以簡潔明快的基調快速結束對封建社會的歷史描述,進而轉向詩人所處的當今時代,點出全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主題 “今朝”作為一個新的時代,意在指出嶄新的時代需要新的“英雄人物”來為祖國大好河山的建設作出努力。

  4、作品中情感層次變換

  4.1上闕 注祖國山河情懷

  歌曲結構類比詞賦來看,也分為上下兩部分,上片著力寫景,鋪滿全篇的是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字裡行間描繪北國風光之美麗多姿,生機盎然,氣勢宏偉,透過描繪長城、黃河積澱了濃厚的`歷史風采。在此基礎上,為下文論述古今人物做鋪墊,使文章更有緊湊感,結構更為完整。

  4.2下闕 俯仰古今英雄

  後半部分著重論述歷史史事,透過論述歷史人物來讚頌無產階級。明代著作《隨園詩話》其中也說過“凡作詩,寫景異,言情難。”繼上片描繪北國風光壯美雄奇之景後,詩人很自然的轉入對歷史英雄人物的描述,構思極為精巧,在階級和時代的雙重限制下,他們並不完美,但詩人一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絕佳的表現了偉人寬廣胸懷和英雄氣概。

  4.3詞與曲的銜接

  一部好的作品不論要經歷多少次昇華都要忠於一度創作,一度創作作為一部作品的出發點和歸結點,具有很重要的基礎功能,聲樂作品正確的傳達都要靠它,二度創作便要緊緊切合這部作品的一度創作,進而進行昇華,修飾亦或是渲染,針對給詩詞譜曲來說,曲風一定要切合原詩的情感表達,所有音符變化的設定,包括強弱、休止符等等都要為原始的情感表達服務,這樣便能很好的實現這首詩的風格,從美學的角度來說,歌唱技巧只不是華麗的修邊,而其中的情感才是最能體現充實的核心。在《沁園春.雪》中,以詩人登高望遠俯瞰江山之景為例,在曲中以高亢豪邁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也體現了作曲者超強的譜曲能力和精湛的編曲技巧。

  5、情感與歌唱的關係

  情感,在諸多解釋中無不突出一個“精神狀態”,而在情感前面冠上“歌唱”二字後,所謂“歌唱情感”即是說歌唱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持有的一種情感,抑或說是歌唱者從作品中獲得生理或心理上的體驗。在一部重要的文獻《卡魯索的發聲方法》中說到:“結合實際來講,在演繹曲目中,歌唱並不能將很深的印記纂刻在演唱者所表達的情感,一切的一切在於歌唱者把自己作為一個傳播的媒介,心靈中一定要具備或喜或悲的情緒,至於藝術效果,則要透過詞句表達出來。”如整曲的前半部分都在大力描繪北國風光,曲風應充滿深深的喜愛和讚美,採用較為緩慢但不低沉的方式便能很好的演繹作者所要表達的那份感情。這便是情感對於曲子的一種較好的融入。

  5.1相互依附存在

  情感是歌唱的起源,歌唱活動終可歸結為人們表達情感的需要,漢代著作《毛澤序》中“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衷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也正能表達此類情感,情感作為一種原始動力不但使歌唱依此誕生,還催化了一個時代的精彩紛呈的聲樂藝術的發展、傳承。《沁園春.雪》曲中或舒緩或高亢的節奏都是配合著詩人或喜或悲的表達情感,可以說,如果脫離了這種情感表達,整曲便失去了活力,而獨到的情感只有透過起伏變化的音符才能更為直接的展現出來,所以說,它們是相互依附而存在。

  5.2相互鋪陳發展

  歌唱可以說是一種以抒發感情為主,也把其他藝術形式融合表達的一種表演藝術,但與其他藝術形式還頗有不同,因為它具有雙重特性:語言化、音樂化。它能運用美妙的詞藻,和極為精巧的音符將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樂記》中曾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歌唱的表達透過音樂化的語言直抒胸臆,激起聽者心中的共鳴,揭示人最原本的精神狀態,可以說是一門深入表達情感的藝術。值得藝術家們細細研究。

  5.3存異碰撞現精彩

  曲調雖然在原詞的情感表達基礎上創立,但表現形式得到了昇華,不僅僅侷限於視覺上文字的盤旋,又增添了極富吸引力的聽覺盛宴,在這些昇華後的演繹下,情感表達將會更加貼切,在演奏中,音符在各種樂器上彈跳間也有可能出現微妙變化,每一次昇華的編曲都賦予曲目新的意義,在原有情感基礎上曲風的微妙變化作為“存異”的狀態更突出整曲特色,實現在存異碰撞中顯現出別樣的精彩。

  6、總結

  回想全曲,抑或揣摩詩賦,《沁園春.雪》中北方的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遠遠眺望長城,白茫茫的一片映入眼簾,寬廣的黃河波濤一湧,其他河水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連綿不絕的群山像一條蛇一樣蜿蜒而走,高原上的丘陵堪比白象,奔跑在廣闊的天空下,似乎要跟天空比一下誰更遼闊,紅日照耀下的白雪在此刻無限的美好。祖國的山川壯麗在歌曲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又在將結束時點出“英雄人物還看今朝”,暗示了無產階級英雄能勝過歷代英雄的決心。

最近訪問